首页 > 部门
为腾飞插上双翼
发布时间: 2005-06-0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记全国劳模、县供电公司经理张亚非
◆ 黄龙君 杨 明

张亚非(左三)现场指导电网改造工作

进京载誉归来的全国劳模张亚非

  秦岭横断,巴山阻隔,武当逶迤,堵水天堑。对于竹山这个集“老、少、边、穷、库”于一身的全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县、湖北省重点贫困县,要想脱贫,电力先行。县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经理张亚非正是凭着电力“先行官”的朴实、执着、开拓、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一个为企业、为县域经济腾飞插上双翼的奇迹。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对比:
  1999年——
  全县用电覆盖面不足40%,仅有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县供电公司拖欠市供电公司电费高达930万元,拖欠职工养老金113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电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仅为2%;公司在市级以上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为零。
  2004年——
  全县用电覆盖面达到100%,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5座,在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县供电公司职工“五金”全部缴纳,资产净增3亿多元;电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21%;公司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和奖励30多项,连续两届取得省级文明单位,张亚非本人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数字和实践经历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土生土长的竹山汉子张亚非带领供电人在这里树起一面高扬的旗帜,使一艘濒临沉沦的小船变为乘风破浪的巨轮。

树立科学发展观,变一元支撑为多元支撑,积极构建县域经济电力拉动、项目支撑的共赢框架

  1999年7月,时任县电力集团副经理、电力工程师的张亚非走马上任县供电公司经理,接手资不抵债的烂摊子。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查研究,很快摸清了企业严重亏损、经营效益每况愈下的症结:技术落后,管理不善,职工思想混乱,电网建设不配套。更重要的是发展思路单一,缺乏共赢理念,导致电力供应与需求不匹配,供电领域狭窄。张亚非以一个工程师兼企业家的敏锐得出结论:电力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县域经济快速、和谐发展条件下才能得以发展。于是他与公司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和论证,制定出内抓管理、外抓服务、上抓项目、下抓电网建设的发展思路,力求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获得“共赢”。
  思路决定出路。多年来的电力工作经验告诉他,企业要走出困境首先必须着力打破县域电网的瓶颈制约,提高电网核心支撑。他抓住国家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工程建设资金,打通县域电网与外界联系的“高速公路”,建设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5座,提升电网等级,在全县形成了以“110千伏电网为骨架,35千伏为支撑,10千伏为主”覆盖全县的电网格局。同时,他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省电力公司在十堰地区南三县唯一的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落户悬鼓洲。电网建设的超前思维,为建设生态水电大县的战略实施“提速”。
  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使“民心工程”真正赢得民心。2001年,在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启动后,张亚非抽调了近百名精兵强将,组成了10个电网施工专班,培训近300名技工,开始了电网建设,并把全县的工程排出进度表,采取倒计时办法,明确时间、任务和要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经过一年多努力,全县新增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863公里,原来全县87个村、10多万用电困难群众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受惠,近1000户五保和困难户纳入“一户一表”安装免费照顾,每年为农民减少用电负担600多万元,全县用电覆盖面达到100%。

  不断提高治企能力,努力营造品牌兴企、文化立企、科学理财、全民创业的和谐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张亚非始终把管理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为突破口,降低线损,扭亏增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抓好各项建设,严格制度管理。为彻底改变企业制度不健全、工作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的状况,通过召开职代会,制定并审议通过了《职工子女招聘农电工方案》、《内部退养规定》、《就餐接待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职工的行为,当光明使者,实现优质服务的新突破。他以“起点高、形象好、力度大、见效快”的指导思想,在公司以塑造窗口形象为支撑、个人形象为细胞、整体形象为一体的三个形象工程;大刀阔斧开展队伍建设,规范管理,整顿电力市场,强化供用电管理和优质服务,职工普遍树立了“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意识。建成了宝丰供电所等5个站所为省、市级行业文明窗口单位。
  改变工作作风,做文明职工,实现创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三优”企业目标。张亚非率先垂范,严格执行过硬的标准规范服务行为,规范用电程序,严格电价政策,加强监督和考核。重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团结人、教育人、凝聚人。他采取“抓大不放小”的内控管理模式,不仅抓好财务和重点工程管理,同时抓好各乡镇供电营业所和配电台区线损管理,开展营销精细化管理,把各项经营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从而达到企业资产优良,队伍服务优质,职工业绩优秀的目标。
  强化人才兴企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张亚非不但注重企业的人才培养,使一大批职工成为省市级业务能手,自己更是带头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农网改造期间,为搜集第一手资料,他踏遍了全县山山水水,收集整理各种资料10余万字,绘制工程图纸2700余张。成立了以自己为组长的QC攻关小组,大兴技术创新之风。为全面掌握资料,他一头扎进工地,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查资料,看图纸,攻破技术难关21项。2002年,张亚非的技术论文《浅谈降低农村低压线损的新途径》荣获全省电力系统优秀论文奖。他设计的适用于山区的“四防式”低压配电台区因防震、防盗、防滑坡、防攀爬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中,荣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保持党员先进性,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共建共赢

  张亚非倡导建立了横向、纵向监督制约机制和全方位的文明创建机制,促进了“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向纵深推进。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注重安全生产的过程监控,杜绝在管理上出现真空和防范措施上的盲目现象,建立安全生产全程监控机制,形成了领导重视安全,职工想着安全,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每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大型安全宣传和安全用电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8万份,宣传画册16万套,在系统内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的管理与检查,几年来未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火灾事故和交通责任事故,实现了安全“双零”目标。2003年供电公司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清正廉洁,做好表率。2000年,省内一家电工产品企业的推销员为了想得到张亚非的特殊照顾,以便顺利中标,硬要把1万元现金塞到他手里,张亚非严厉拒绝。像这种情况,张亚非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但他每次都果断地回绝,就连吃饭这种别人视为顺水人情的机会他也不给留。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所有参与农网工程的人员必须做到廉洁自律,不要搞形象工程,不要搞腐败工程。作为竹山农网改造项目实施单位责任人,从工程设计到施工管理,从物资招标到工程验收,他都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的规范工作程序进行,从机制上堵住贪污腐败的根源。从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环节,仅优化设计、科学施工就为全县节约网改资金380万元。2002年7月,我县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优质工程”。
  重视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从重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全和完善,重点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加强行风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公司连续两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宝丰镇供电获得省级“十星服务队”称号。
  重视企业工会工作,始终把职工冷暖放在心上。张亚非担任经理以来,凡事关企业重大决策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福利增长、住房建设分配、职工教育、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都要通过职代会制度审议通过,并督促落实。公司工会下设25个工会小组,工会小组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达到100%。常年开展职工送温暖活动,每年慰问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5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3万多元。职工每年接受工会组织的免费体检,为职工发放《健康明白卡》和《养生经》,做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2004年新建职工住房30套,全部分给了无房户、危房户和特困户,公司领导无一例换房。积极为职工创造学习条件,并为获得专、本科学历的职工累计补助学费15.7万元。
  完善厂务公开工作。凡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事前公开,凡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及时公开,事关干部廉洁自律的适时公开,做到公开前预审、公开中监督、公开后评议,以及公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