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兴茶致富“领头雁”
发布时间: 2005-06-0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得胜镇最穷的圣水村山绿了、水清了、村民富了。村民过去居住的茅屋、土房现大多数都换成了砖瓦房。现在是公路绕村转,茶园绿满山,户户通了电,家家有存款。一说起这些巨大的变化,村民们无不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有一个带领我们兴林护生态,种茶富百姓的好村支两委领导班子。”
  圣水村共6个村民小组,464户,1732人,耕地面积1764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90%以上。过去,这里山高人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农民收入极低。村书记师利波介绍说:“圣水村是得胜镇有名的穷村,  乡村没有路,照明没有电,吃水靠扁担,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妇女和老人下地干活种植庄稼,靠的是望天收,大片的坡耕地种植的粮食难以填饱肚皮,有些农户干脆将地抛荒。”
  面对现实,师利波组织村支两委一班人经过多次开会和调研,最后确定了抢抓退耕还林好政策建生态有机茶园实现富民强村的发展目标。  目标确定了,得胜镇党委、政府也表示全力支持他们。可没有想到的是,在坡改梯建茶园的过程中,部分村民又不干了,他们说:“这些地都种了茶叶,到时我们没有饭吃怎么办?开始几年没有收入,税费我们拿什么来交?”师利波和村支部一班人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在村民大会上明确宣布,农民建茶园没见收的开始几年税费由村里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钱垫交,优质茶种、肥料等生产资料投资由村里向镇上、县里的有关部门争取一部分,无偿分给村民使用,村民主要是投入劳力,只自筹一部分资金。  同时,支持和鼓励村民在自己的水田里发展高效农业,增产增效,解决吃饭问题。会开了,村民们仍然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怎么办?师利波和当时的村主任黄治平一商量,首先把各自的好田好地拿出来种茶叶,师利波种了5亩,黄治平种了5亩。看到他们把自己的当家地都拿出来种了茶叶,村民们发展茶叶也都不怕了。师利波和村支部一班人憋着一股劲要把茶园建成。2000年秋冬,他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吃住在坡改梯茶园基地,和村民一道苦战三个多月,  当年建成了200多亩茶园。茶叶苗出后,他们带头在自己的茶园里套种花生、大豆等矮杆经济作物,下半年收获后一算帐,不比种粮食收入低多少,而且投入比种粮食低得多,少部分头年不愿意发展茶叶的农户第二年都找到师利波,吵着闹着要师书记千万要记着给他们弄茶叶种。
  在村支两委的带动和领导下,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圣水村的生态有机茶园建成了,面积达到了1700多亩,已经人均1亩茶园,这个昔日全镇最穷的村,现在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100元,师利波、黄治平现在每年光茶叶一项都有四、五万元收入。该村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52户,5万元以上的近10户,万元左右收入的就更多了。现在不但村民富了,昔日的“空壳”村现象也得到解决,去年村集体经济产值超过120万元,纯收入达到10多万元。
  茶园基地的发展,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巨变,更改变了这里农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局面。近几年,该村还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将800多亩的荒山和坡耕地栽上了松杉、板栗和梨树等林特品种,  同时鼓励支持村民搞林药、林茶、果茶套种,达到以短养长、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目的。
  一花开放不是春,众人皆富才算富。师利波、黄治平这些“领头雁”们正带领圣水村村民们在绿色致富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操春林 方洪波)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