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 通讯员 周勇 熊应标 姜续超
“老何,喝口水!”
“老何,坐会儿再走!”
在“四进四访”活动中,何清平每天都能听到竹山县麻家渡镇营盘河村老百姓的招呼声。每当此时,老何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和老乡拉拉家常,就像亲人一样。
今年49岁的何清平,是竹山县检察院反贪局的一名检察员。老何是反贪局办案的好手,每年都会带头主办2到3件职务犯罪案件,曾立过两次三等功。多年的办案工作,老何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四进四访”和“三万”活动开展之初,院党组在确定队员时,首先就考虑到了老何。
面对新任务,他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就来到了麻家渡镇营盘河村,一呆就是几个月。在营盘河村,何清平深入细致地察民情、访民意,共完成入户走访828户,做到了入户走访全覆盖。根据市“三万”办的要求,何清平还对营盘河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逐户调查,收集各类诉求和意见18条,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5件,组织法律知识培训3次,化解矛盾纠纷5件,平息群体性事件1件,协助村级组织落实花生产业调整面积600亩,为驻点村捐赠水泥20吨,复修水渠234米,慰问特困群众3户。
在“四进四访”活动中,何清平注重做到“五个结合”,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将“四进四访”活动与落实产业调整相结合,帮助村集体推进花生产业及沼气建设,入户宣传农村惠民政策和镇村规划、产业计划,促进经济工作管理目标落实;将“四进四访”活动与百里城镇带建设相结合,促进乡村美化、绿化,改善村容村貌;将“四进四访”活动与服务谷竹高速公路建设相结合,化解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纠纷2次,平息群体性事件1件;将“四进四访”活动与促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完善村级管理制度3项,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党性和村级组织战斗力;将“四进四访”活动与促进农村社会维稳相结合,既当法律政策宣讲员,又当民事纠纷调解员,参与调解民间纠纷2次,协助群众处理户口登记遗留问题2次,提供政策法规咨询5次,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密切了干群关系。
凭着对老百姓火热的真情,老何由一名侦察员变成了政策法律宣讲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成为了老百姓的知心朋友!
“老何,喝口水!”
“老何,坐会儿再走!”
在“四进四访”活动中,何清平每天都能听到竹山县麻家渡镇营盘河村老百姓的招呼声。每当此时,老何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和老乡拉拉家常,就像亲人一样。
今年49岁的何清平,是竹山县检察院反贪局的一名检察员。老何是反贪局办案的好手,每年都会带头主办2到3件职务犯罪案件,曾立过两次三等功。多年的办案工作,老何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四进四访”和“三万”活动开展之初,院党组在确定队员时,首先就考虑到了老何。
面对新任务,他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就来到了麻家渡镇营盘河村,一呆就是几个月。在营盘河村,何清平深入细致地察民情、访民意,共完成入户走访828户,做到了入户走访全覆盖。根据市“三万”办的要求,何清平还对营盘河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逐户调查,收集各类诉求和意见18条,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5件,组织法律知识培训3次,化解矛盾纠纷5件,平息群体性事件1件,协助村级组织落实花生产业调整面积600亩,为驻点村捐赠水泥20吨,复修水渠234米,慰问特困群众3户。
在“四进四访”活动中,何清平注重做到“五个结合”,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将“四进四访”活动与落实产业调整相结合,帮助村集体推进花生产业及沼气建设,入户宣传农村惠民政策和镇村规划、产业计划,促进经济工作管理目标落实;将“四进四访”活动与百里城镇带建设相结合,促进乡村美化、绿化,改善村容村貌;将“四进四访”活动与服务谷竹高速公路建设相结合,化解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纠纷2次,平息群体性事件1件;将“四进四访”活动与促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完善村级管理制度3项,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党性和村级组织战斗力;将“四进四访”活动与促进农村社会维稳相结合,既当法律政策宣讲员,又当民事纠纷调解员,参与调解民间纠纷2次,协助群众处理户口登记遗留问题2次,提供政策法规咨询5次,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密切了干群关系。
凭着对老百姓火热的真情,老何由一名侦察员变成了政策法律宣讲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成为了老百姓的知心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