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贺启荣 程辉 报道:笔者日前从竹山县合管办获悉,今年以来,该县一直把管理好新农合作为构建平安和谐竹山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惠民举措,着力解决农民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架连心桥 惠民政策温暖农民心
“公平、公正的政策让我又得到2万元的补助金,真是雪中送炭啊……”11月3日,该县溢水镇朱家湾村5组村民万世财领到妻子的剩余住院补助金时很激动。今年以来,县合管办根据省、市文件精神,通过科学测算,及时调整新农合政策,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受益面,架起政府和参合农民间的连心桥。一是将住院年度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提高住院高费用段的报销比例,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0%,大病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将门诊补助累计封顶线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200元,报销比例由30%提高到40%,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日次补助封顶线分别由8元、12元提高到10元、15元;三是该县将484种省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四是在基层完全实施药品零利润的定点医疗机构中将挂号、诊查、注射、药事服务四项收费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五是制定了大病统一补偿结算标准及门诊特殊慢病、重病补助办法。
铺“高速路”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
“现在真方便,在房县的秦口卫生院看病也能得到核销,确实方便了我们就医。”10月28日,竹山深河乡两道村参合农民杨梅在房县门古寺镇秦口卫生院就医时得到补助。今年以来,竹山县合管办力抓管理创新,在新农合管理中强化信息化建设,开通了便民利民服务直通车。一是推行门诊统筹核销县乡 “一卡通”,以解决该县因移民造成的人口流动性强、跨乡镇就医核销难题;二是在竹山、房县住院就医互通的基础上,将房县门古寺镇秦口卫生院纳为竹山县第一家跨县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切实解决县域边界参合农民自主择医、就近就医难题;三是补偿过程网络化,即参合患者只需携带合作医疗卡,就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完成身份识别、费用查询、即时结报;四是数据管理规范化,通过信息技术对新农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手工易出错或人为舞弊现象,确保补偿公平、公正、合理。
织监督网 为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你们查房时帮我追回了医院无意超收的费用,谢谢你们。”10月29日,竹山溢水镇朱家湾村参合农民万世财激动地对县合管办稽查工作人员说。为保障参合农民利益,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该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定点医疗机构编织监督网,确保监管不走过场。一是将监管过程前移,采取不定时稽查和日常查房的方式,防止挂床住院、弄虚作假、核销不实;二是事后监管时采取三级医疗审核制度和核销公示制度,防止虚报冒领、资料不齐、诊疗行为不规范;三是在监督审核工作中遵循监审从严、依规处理、客观公正的原则。今年以来,共查出冒名顶替行为6起,不能核销外伤97人,直接减少基金支出近69万元,挽回基金损失100万余元,有效规范了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维护了参合农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