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我县创新机制建设竹房城镇带观察
发布时间: 2011-11-1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破解城乡二元“藩篱”—竹山创新机制建设竹房城镇带观察
    ■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方荣华 黄治荣

  肩负全省探路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命的竹山,在历经两年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后 ,竹房城镇带竹山示范区建设已进入 “深水区”,开启了打破城乡二元机制的“破冰之旅”。
  面对“人口向城镇集中”,竹山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机制障碍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土地利用开发、公共设施管护和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机制,提高城镇人口承载能力,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

  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机制

  溢水镇小东川村6组43户村民,散居在村委会山后的小山沟里。村民到村里办事、就医得翻山涉水,出行极为不便,其中28户村民搬到集镇或县城居住。
  城镇带建设启动后,溢水镇在华家湾村二坊沟挖山填沟、治理河道,新辟土地10多亩兴建集中安置点,年底43户村民将实施整体搬迁。镇里还将按照新型社区建设标准配套完善水泥路、文化广场和“1+9”模式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设施。
  这种 “迁村腾地”模式无疑 “腾”活了村子。镇党委书记周乾隆欣喜地告诉记者,整体搬迁后村民的生活环境不仅得到改善,而且原宅基地腾出的土地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建设城镇带首先要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建立集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新机制。为此,该县在城关、宝丰、潘口等乡镇创办4个试点,探索迁村腾地、就地上楼、土地置换等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土地利用开发机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科学开发。
  城关镇南门村37户居民居住分散,房屋布局不合理。今年,该县启动城镇土地利用试点工作,采取以宅基地置换住房、土地承包权置换社保、土地经营权置换股份等方式,让农民就地上楼,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城镇化并非将农民简单地‘化’掉,要探索建立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让失地农民不失望、不失家。”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说。

  创新公共设施管护机制

  在擂鼓镇红岩村大棚蔬菜基地采访时,记者看到菜农李大山正在大棚里忙着灌溉辣椒园。望着一畦畦长势喜人的辣椒,李大山高兴地说:“今后再也不用为缺水灌溉操心了!”
  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擂鼓镇红岩村关山沟水库,因长年无人管护,下游1500亩农田连年缺水,几乎每年用水高峰季节都会因“抢水”发生械斗伤亡事件。
  去年,红岩村新建600亩大棚蔬菜基地,成立红岩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解决大棚蔬菜灌溉难,合作社理事长刘永国组织入社菜农按蔬菜种植面积出资,聘任当地一位村民担任水库管护员,负责水库灌溉供水和防汛抗旱。今年,早春菜下苗时恰遇大旱,合作社投入5台水泵从水库抽水灌溉,600亩蔬菜在大旱之年依然喜获丰收,仅一季早春菜每亩收入就达3000多元。
  随着城镇带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水利、文体、生态景观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竹山县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民管民受益”的公共设施管护机制,聘请有经验、有技能、懂管理的村民或具备资质的企业组建管护队,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或购买服务、承包租赁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群众化、专业化、多元化管护,避免了基础设施“重建轻管”和“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
  文峰乡辖内115公里通村水泥路建成通车后,设立39个水泥路养护公益性岗位,乡政府分路段与39名养护工签订责任状,每月考核公路养护情况,考核结果与养护工的薪酬挂钩。全乡范围内的景观树、绿化带、绿地、文化广场、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的养护,也全部纳入管护范围。

  创新农村环境整治机制

  虽至初冬,但在宝丰镇韩溪河社区,花木依旧绿意盎然,庭院整洁,道路干净,让人流连忘返。
  来到韩溪河村委会,公示墙上的村民环境卫生检查结果格外引人注目。76岁的老党员陈映协是该村环境理事会成员,他告诉记者,理事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连续三次被评为最清洁的授予环境优美居户,并给予100元奖励。检查结果在70分以下的,在全村通报批评。“有了理事会的管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约’十不准的约束,如今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何平说。
  今年,竹山县在百里城镇带29个村镇探索环境连片整治,推行县级统筹、镇村实施、部门帮扶、全民共建机制,建设11处人工湿地、5000座三格式卫生厕所、4100口净化沼气池、2500个生物滤池。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该县探索“户归点、组保洁、村集并、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配置3360个防火式垃圾桶、65个密闭式垃圾箱,新建88个村级垃圾存储池,每个村镇还配备两名环卫工、一辆环卫车,实行垃圾统一收集、定期清运、集中处理,村镇清扫、保洁步入常态化。
  该县为麻家渡镇配备了3辆垃圾车、320个垃圾桶,镇政府又出资聘请了80名环卫工人,负责集镇及周边村卫生保洁。如今,无论是走在麻家渡集镇,还是村里社区院落,再也看不到过去“积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处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景色怡人。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