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危房改造工程惠及4967户农户
发布时间: 2011-11-1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  特约记者 陈昌荣 通讯员 党世根 刘理文
    今日竹山网消息  (十堰日报)11月上旬,竹山县城关镇高家庄村王功平一家搬进了位于村委会中心的两层楼房内。王功平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在高山坡上住了几十年,现在下山了,不仅进城办事方便,我儿子还在镇上找到了工作。”

  包括王功平家在内,近两年来,竹山县共有4967户农户通过危房改造工程住进了新房。近两年来,竹山县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从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利益问题入手,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 “九个专项督办”的主要内容,切实让危房改造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针对危房改造资金不足、困难群众经济紧张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在深入开展单位帮扶、社会捐助、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活动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各乡镇统筹安排,把国家和地方的多项支农惠农扶持资金整合使用,一方面争取金融支持,贷款建房、增加改造资金,另一方面鼓励党员干部垫资、邻里帮工,缓解农户筹资压力。

  该县城关镇积极破解瓶颈,采取 “向上争取一块、政府补贴一块、村里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等方式,确保危旧房和泥草房顺利改造。该镇桥东村66岁村民汪元德,以前全家住在3间摇摇欲坠的泥土房里,夏天漏雨,冬天受冻。在镇政府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中,通过镇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补贴、村里资助和自家自筹等方式,最终汪元德一家7口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楼房。

  在农村危房改造中,该县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实际,尊重民意,采用新建、改建、维修、置换、续建危房、公房配置等多种形式,坚持村民自建和集体统建相结合。该县城关、上庸、深河、宝丰、麻家渡、擂鼓、得胜、楼台等乡镇把住在交通闭塞、缺水缺电的危房户和移民户搬迁到集镇上,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问题。近两年,全县17个乡镇共建连片危房改造安置点25个,安置困难户458户共1603人。

  同时,各乡镇还因地制宜把危房改造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竹房百公里城镇带建设、水电开发移民迁建、新农村村庄整治等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各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又促进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城关、擂鼓等乡镇按照 “改造一处、绿化一处、搬走一处危房、换来一片绿荫”的思路,对改造中置换出来的空闲院落进行拆除、复垦利用、植树绿化,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据该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该县共争取中央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397万元,县乡政府和各部门投入资金5768万元,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967户,惠及人口近两万人。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