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坚持求真务实 建设幸福家园
发布时间: 2011-11-2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来源:十堰日报  作者  佘立柱

  竹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近日胜利闭幕。会议提出:未来五年,竹山县将以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开放先导、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山区经济强县、富有魅力的生态文化大县,全力夺取加速崛起、跨越发展的新胜利。

  工业强县,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一是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围绕“一区五园”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潘口水电开发区、明清农产品加工园、国际绿松石城、莲花新型工业园、宝丰循环经济园和铜皮沟生态工业园建设,全面提升园区集聚力、竞争力。二是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企业加速扩张,重点扶持20家亿元企业、100家骨干企业,扩大“圣水绿茶”、“竹山绿松石”、“珍源单宁酸”等品牌影响力。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三是培育壮大特色工业。全面完成堵河流域水能开发,积极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启动实施,同步抓好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开发,打造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有序推进绿松石、金银、铁、钒、石煤、板石等优势资源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批准铌—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鄂西北贵金属冶炼基地、全省重要的优势矿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的绿松石之都。突破性发展以绿色食品和医药化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繁荣。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用“大文化”包装“大旅游”,用“大旅游”提升“大文化”,创建全省旅游强县和文化大县,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响“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品牌,将女娲文化向中国女性文化延伸和拓展,打造“一城五区”文化旅游圈。深入挖掘上庸文化、女娲文化、十星文化等文化元素,以文化彰显旅游的独特魅力,依托“竹山新八景”和“十大美丽乡村”,积极开发人文旅游、库区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打造以女娲山、九女峰、桃花源、堵河源、圣水湖、女娲天池、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等为重点的精品旅游景区,加强与神农架、大九湖和重庆巫溪的对接合作,并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两山一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旅游名镇创建为抓手,加强交通、餐饮、住宿、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着力提升旅游市场开放度,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扶持开发绿松石、茶叶、堵河奇石、上庸山珍、官渡剪纸、根雕、盆景等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三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法律素养。深入推进“十星级”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确保“十星级”品牌常创常新。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大力弘扬通过大开发、大建设、大移民凝聚形成的竹山精神,进一步展示竹山人明礼守信、开放兼容的新形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富有魅力的文化大县。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文化产品的创意和策划,积极开展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和命名工作,大力推进南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进一步繁荣文化演艺业。加强女娲文化旅游节和秦巴民歌擂台赛的策划,着力提高举办水平,将女娲文化旅游节打造为全省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品牌。

  开放先导,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坚持向改革要资源、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不断增强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探索灵活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财税、土地、投融资、镇村规划管理等改革,探索扩大乡镇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扩大外贸出口。做好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招商引资促进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植,力争每年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0亿元。三是搭建对外开放的优势平台。全力协调服务谷竹高速公路竹山段建设,力争将236省道升级为国道、十竹路等3条县乡道升级为省道、房康铁路早日核准并在竹山设置站点。完成县城至潘口河段一级公路改扩建,确保十竹路顺利建成通车,完善通村入院路和产业园区道路,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整理、低产田低丘岗地改造和土地复垦。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加强堵河沿岸城镇防洪体系建设,抓好重点城镇和村庄防洪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好龙背湾电站220千伏外送线路和县内骨干输电线路建设,完成库区电力设施复建,打造十堰南部山区电力配送中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完善社会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优化邮政服务网,加快发展物流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利用,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加强堵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争取将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争创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生态移民试点县,着力建设“山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竹山。

  城乡统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以县城为龙头、区域中心城镇为支点,以305省道、236省道为纽带,不断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体系,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郊区向城区、农民向居民的快速转变。坚持“龙行山水城、东方圣玉都”的城市定位,加快推进堵河、霍河“两岸三地”大县城建设步伐,把潘口乡、上庸镇纳入城区规划。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提高城市品位,巩固全国、全省文明县城和全省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切实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先行先试,按照把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成为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带区域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步伐,致力把305省道沿线的“一城七镇(乡)”建成产业效益明显、基础设施配套、村镇面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服务管理规范、城乡统筹发展的绿色城镇带、特色产业带、新型社区示范带、商贸物流集聚带和生态文化旅游带,带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作者单位:竹山县委)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