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竹山如何转变干部作风促发展
■特约记者 方荣华 黄治荣 通讯员 陈文波 张华魁
今日竹山网消息 (十堰日报)近日,竹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相继闭幕,圆满完成了县级换届,会纪会风堪称近年来最好。不仅仅是会风,近两年来,该县以“干部转变促党风政风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强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机关执行不力、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发展的“痼疾”,强有力地保障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整肃会风正作风
7月20日,竹山县委工作会议召开,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所有党政机关班子成员齐聚会议中心。上午11时会议结束,让与会者始料未及的是,会议组织者当场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质量”测试,测试内容涵盖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和会议部署的 “四大重点工作”、“六项硬性任务”等。
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让竹山的领导干部“坐不住”了。“看来县委整顿会风会纪在动真格、来硬的!”参加会议质量测试的干部由衷地感慨。
“会风就是党风,就是作风,竹山拿会风不正‘开刀’,其目的在于推动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一语中的。随后,一场整治会风会纪行动在竹山全面展开,竹山向会风不正这一久治不愈的“顽疾”正式亮剑。
今年是县乡集中换届之年,早在年初,竹山县委就提出“十条禁令”,规范党员干部言行。在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期间,每个参会的代表委员都收到了一份会风会纪“九不准”:无故缺席会议,全县通报批评;会议期间不得外出会客、请吃和吃请;所有参会代表和委员集中就餐,违者通报批评……
“正在整治会风,谁敢往‘枪口’上撞?”尚未到会议召开时间,城关镇党委书记刘甲华便急匆匆地赶往会议中心,进入会场前,他一边与记者打着招呼,一边掏出兜里的手机按下了关机键。
佘立柱公开作出承诺:一般干部向领导干部看齐,领导干部向四家班子看齐,班子成员向班长看齐。县委领导身体力行的“九不准”,成为全县干部常念的“紧箍咒”,让干部学有目标,干有参照。在县党代会和县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县委领导率先垂范,严格遵守“九不准”,赢得了代表、委员的交口称赞。“‘九不准’体现了新一届县委转变干部作风的信心和决心,也是对全县干部作风建设的警示。”参加县人大会议的代表胡吉政如是说。
竹山从这一桩桩看似小事的问题入手,“小题”大做、动真碰硬,从严整顿会风会纪,从实从细要求干部,以整顿会风会纪促进竹山干部作风大转变,确保换届期间班子不涣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顺利完成了县乡换届各项工作任务。
治庸问责治作风
心态决定状态,作风折射干部的精神状态。 “精神区位是第一区位,是干事创业的 ‘精气神’。”佘立柱说, “要实现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首要是建设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谋发展的精神高地。”
继去年开展 “效能建设年”活动后,今年竹山再次启动 “工作落实年”和 “治庸问责”行动,以转变作风提振干部谋事创业的 “精气神”。
4月,某乡镇一福利院院长因派五保老人到院外务工,引起国内多家媒体关注。事件曝光后,县里当即启动干部问责机制,两名干部分别受到撤职、严重警告处分。 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在状态的人,让工作不到位的人 “丢面子”,使不认真落实责任的人 “挨板子”,给破坏发展环境的人 “挪位子”。一时间,竹山所有干部 “精神”为之一震。一场来势迅猛的 “治庸问责”活动让全县干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就是要让这些干部知耻而后勇,真正转变庸、懒、散、软的工作作风!”竹山县长龚举海说。
随后, 《治庸问责实施方案》、 《治庸问责举报投诉工作办法》、 《治庸问责明察暗访实施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问责制度化、常态化。县里建立治庸问责巡查、有奖举报、通报曝光、领导责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设立群众举报热线和媒体曝光台,派出督察组沉入基层明察暗访,大力查处整治庸、懒、散、软“综合征”。
一套 “组合拳”,犹如暴风骤雨敲击着竹山干部群众的心扉。 “治庸问责”成了当地干部群众每天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潘口乡党委书记董军说: “治庸问责是治疗干部‘庸懒散软’和提振干部精气神的一剂良药。”针对履职失误的11种情形,潘口乡对政府、乡直机关和村干部建立工作职责档案,根据干部履职失误情节轻重、损失后果和影响大小,责令当事人作书面检查,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干部履职档案还作为干部福利待遇和任用、晋升的重要依据,纳入年终考核。目前,全县各级共组织专项巡查27次,对17名党政干部严肃问责。
经过 “效能建设年”、 “工作落实年”和 “治庸问责”活动的砥砺,竹山干部的精神面貌和作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竹山县也因为有这股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 “精气神”,而越发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线落实转作风
今年,是竹山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山区经济强县建设的关键之年。特别引人瞩目的是,随着潘口、小漩等水电站如期建成发电,竹山将成为全省重要水电能源基地。
“发展形势喜人,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积极顺应形势,善于抢抓机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才能推动竹山跨越发展。”佘立柱在年初启动的 “工作落实年”活动时这样告诫广大干部。
竹山把今年作为 “工作落实年”,大力推行 “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广大干群携手同心将发展目标转化为现实。
无论春夏还是秋冬,走进竹山县城乡,满眼皆是繁忙火热景象,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年初以来,竹山广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沉入建设工地,扑下身子抓落实,用实际行动推动跨越发展:3月, “千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在全县铺开;4月,开展了以 “移民安置、重点项目推进、村镇环境整治、农业农村服务、民生改善”为主的 “四月行动”;5月,围绕抗旱救灾、移民验收、卫生整治、项目推进、财税入库等六项工作打响了 “双过半”攻坚战;6月,竹房城镇带示范区建设 “百日会战”如火如荼开展……
眼下已是初冬,竹山秋冬农业开发、竹房城镇带机制创新、工业园区建设等一个个重头戏,正紧张有序开展。两个多月来,宝丰镇九里岗上圣水公司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流转的5460亩茶园里,农民忙着深耕、除草、修剪、施肥,按标准化进行种植、管理;工人忙着建设作业道、排灌渠和喷灌设施,加速推进九里岗万亩茶叶核心示范区建设。
作风转变,成效倍增。元至10月,竹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财政收入2.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亿元,9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7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
■特约记者 方荣华 黄治荣 通讯员 陈文波 张华魁
今日竹山网消息 (十堰日报)近日,竹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相继闭幕,圆满完成了县级换届,会纪会风堪称近年来最好。不仅仅是会风,近两年来,该县以“干部转变促党风政风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强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机关执行不力、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发展的“痼疾”,强有力地保障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整肃会风正作风
7月20日,竹山县委工作会议召开,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所有党政机关班子成员齐聚会议中心。上午11时会议结束,让与会者始料未及的是,会议组织者当场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质量”测试,测试内容涵盖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和会议部署的 “四大重点工作”、“六项硬性任务”等。
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让竹山的领导干部“坐不住”了。“看来县委整顿会风会纪在动真格、来硬的!”参加会议质量测试的干部由衷地感慨。
“会风就是党风,就是作风,竹山拿会风不正‘开刀’,其目的在于推动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一语中的。随后,一场整治会风会纪行动在竹山全面展开,竹山向会风不正这一久治不愈的“顽疾”正式亮剑。
今年是县乡集中换届之年,早在年初,竹山县委就提出“十条禁令”,规范党员干部言行。在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期间,每个参会的代表委员都收到了一份会风会纪“九不准”:无故缺席会议,全县通报批评;会议期间不得外出会客、请吃和吃请;所有参会代表和委员集中就餐,违者通报批评……
“正在整治会风,谁敢往‘枪口’上撞?”尚未到会议召开时间,城关镇党委书记刘甲华便急匆匆地赶往会议中心,进入会场前,他一边与记者打着招呼,一边掏出兜里的手机按下了关机键。
佘立柱公开作出承诺:一般干部向领导干部看齐,领导干部向四家班子看齐,班子成员向班长看齐。县委领导身体力行的“九不准”,成为全县干部常念的“紧箍咒”,让干部学有目标,干有参照。在县党代会和县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县委领导率先垂范,严格遵守“九不准”,赢得了代表、委员的交口称赞。“‘九不准’体现了新一届县委转变干部作风的信心和决心,也是对全县干部作风建设的警示。”参加县人大会议的代表胡吉政如是说。
竹山从这一桩桩看似小事的问题入手,“小题”大做、动真碰硬,从严整顿会风会纪,从实从细要求干部,以整顿会风会纪促进竹山干部作风大转变,确保换届期间班子不涣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顺利完成了县乡换届各项工作任务。
治庸问责治作风
心态决定状态,作风折射干部的精神状态。 “精神区位是第一区位,是干事创业的 ‘精气神’。”佘立柱说, “要实现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首要是建设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谋发展的精神高地。”
继去年开展 “效能建设年”活动后,今年竹山再次启动 “工作落实年”和 “治庸问责”行动,以转变作风提振干部谋事创业的 “精气神”。
4月,某乡镇一福利院院长因派五保老人到院外务工,引起国内多家媒体关注。事件曝光后,县里当即启动干部问责机制,两名干部分别受到撤职、严重警告处分。 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在状态的人,让工作不到位的人 “丢面子”,使不认真落实责任的人 “挨板子”,给破坏发展环境的人 “挪位子”。一时间,竹山所有干部 “精神”为之一震。一场来势迅猛的 “治庸问责”活动让全县干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就是要让这些干部知耻而后勇,真正转变庸、懒、散、软的工作作风!”竹山县长龚举海说。
随后, 《治庸问责实施方案》、 《治庸问责举报投诉工作办法》、 《治庸问责明察暗访实施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问责制度化、常态化。县里建立治庸问责巡查、有奖举报、通报曝光、领导责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设立群众举报热线和媒体曝光台,派出督察组沉入基层明察暗访,大力查处整治庸、懒、散、软“综合征”。
一套 “组合拳”,犹如暴风骤雨敲击着竹山干部群众的心扉。 “治庸问责”成了当地干部群众每天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潘口乡党委书记董军说: “治庸问责是治疗干部‘庸懒散软’和提振干部精气神的一剂良药。”针对履职失误的11种情形,潘口乡对政府、乡直机关和村干部建立工作职责档案,根据干部履职失误情节轻重、损失后果和影响大小,责令当事人作书面检查,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干部履职档案还作为干部福利待遇和任用、晋升的重要依据,纳入年终考核。目前,全县各级共组织专项巡查27次,对17名党政干部严肃问责。
经过 “效能建设年”、 “工作落实年”和 “治庸问责”活动的砥砺,竹山干部的精神面貌和作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竹山县也因为有这股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 “精气神”,而越发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线落实转作风
今年,是竹山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山区经济强县建设的关键之年。特别引人瞩目的是,随着潘口、小漩等水电站如期建成发电,竹山将成为全省重要水电能源基地。
“发展形势喜人,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积极顺应形势,善于抢抓机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才能推动竹山跨越发展。”佘立柱在年初启动的 “工作落实年”活动时这样告诫广大干部。
竹山把今年作为 “工作落实年”,大力推行 “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广大干群携手同心将发展目标转化为现实。
无论春夏还是秋冬,走进竹山县城乡,满眼皆是繁忙火热景象,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年初以来,竹山广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沉入建设工地,扑下身子抓落实,用实际行动推动跨越发展:3月, “千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在全县铺开;4月,开展了以 “移民安置、重点项目推进、村镇环境整治、农业农村服务、民生改善”为主的 “四月行动”;5月,围绕抗旱救灾、移民验收、卫生整治、项目推进、财税入库等六项工作打响了 “双过半”攻坚战;6月,竹房城镇带示范区建设 “百日会战”如火如荼开展……
眼下已是初冬,竹山秋冬农业开发、竹房城镇带机制创新、工业园区建设等一个个重头戏,正紧张有序开展。两个多月来,宝丰镇九里岗上圣水公司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流转的5460亩茶园里,农民忙着深耕、除草、修剪、施肥,按标准化进行种植、管理;工人忙着建设作业道、排灌渠和喷灌设施,加速推进九里岗万亩茶叶核心示范区建设。
作风转变,成效倍增。元至10月,竹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财政收入2.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亿元,9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7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