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月22日电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似乎早成惯例。然而,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春节的称呼还是时间,都经历了很多变化。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现在看来,过年与春节是一个意思,但我国古代却并非如此。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将过年称为“元旦”。关于春节的称呼及这一称呼的意思也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
现行春节是如何来的呢?王思潮介绍,据资料记载,1913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当时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现在看来,过年与春节是一个意思,但我国古代却并非如此。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将过年称为“元旦”。关于春节的称呼及这一称呼的意思也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
现行春节是如何来的呢?王思潮介绍,据资料记载,1913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当时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