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家渡镇“三夏”见闻
近日,笔者被镇政府安排在各村组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粮食补贴政策,走串在麻家渡镇农村的地头田间,满眼所见都是农民收种的繁忙景象,深受感染之余,笔者禁不住用笔记下这组乡村“三夏”新景。
“旱包田”里蛙声鸣
水田坝村是典型的二高山区,由于年降雨量不足,村内100余亩“旱包田”年年等雨插秧,每年到插秧黄金季节,这些田块却沉睡依然。5月18日,笔者来到该村,却发现千年的黄历已经改写:昔日的“旱包田”已是波光粼粼,男女老少正忙着插秧。从田头走来的村支书蔡成堤告诉说:今春在村支两委组织下,村民自筹万余元,投工3500个,修通了全长1800米的“民心渠”,让“旱包田”响起了久别的蛙声。
据了解,今春以来,该镇已投资2万元,投工3.5万个,新修堰渠5条长7200米,复修加固堰渠8条长14200米,改造低产田472亩,新增水田670余亩。
“白色种植”兴桑田
5月22日下午,笔者在总兵安村一组看到,村民王其社正在覆盖地膜的田里忙着插秧。驻村干部喻成春介绍:总兵安村今年有200余亩这样的“冷浸田”和“烂泥湖田”实现了“白色化”,亩可增收200余元。
今年,该镇把全镇范围内的“冷浸田”、“烂泥湖田”纳入“科技兴农”的重点范畴,一次性购买农膜800多公斤,由驻村干部发放到各农户,并安排农技人员上门负责防治病虫。目前,全镇有1500余亩秧田使用地膜覆盖,新发展地膜玉米、莲藕达1300亩,“白色种植”可实现增产5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60多万元。
“铁牛”开创新“田”地
5月19日上午,细雨霏霏,营盘河村二组农民刘荣凡却乐开了怀,看到犁田机、整地机、插秧机一条龙耕作,自己1.2亩水田40分钟就插完了秧,高兴地夸道:“‘铁牛’下了田,我今年的谷穗必定沉甸甸!”
去年9月,麻家渡镇首次引进6台水稻收割机,在营盘河等村办起机收现场,受到农户青睐。大秋播又请来4台高效旋耕机,巡回各村机耕,为村民办水田起旱样板。机耕机收的引进,切实让广大村民尝到了节本增效的甜头。今年村民们听说机插苗齐,增产可达8%以上时,插秧机没来,100余户农民就提前下了“柬”,插秧机来后,更是你争我抢,忙得机手都不可开交。(金智勇)
近日,笔者被镇政府安排在各村组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粮食补贴政策,走串在麻家渡镇农村的地头田间,满眼所见都是农民收种的繁忙景象,深受感染之余,笔者禁不住用笔记下这组乡村“三夏”新景。
“旱包田”里蛙声鸣
水田坝村是典型的二高山区,由于年降雨量不足,村内100余亩“旱包田”年年等雨插秧,每年到插秧黄金季节,这些田块却沉睡依然。5月18日,笔者来到该村,却发现千年的黄历已经改写:昔日的“旱包田”已是波光粼粼,男女老少正忙着插秧。从田头走来的村支书蔡成堤告诉说:今春在村支两委组织下,村民自筹万余元,投工3500个,修通了全长1800米的“民心渠”,让“旱包田”响起了久别的蛙声。
据了解,今春以来,该镇已投资2万元,投工3.5万个,新修堰渠5条长7200米,复修加固堰渠8条长14200米,改造低产田472亩,新增水田670余亩。
“白色种植”兴桑田
5月22日下午,笔者在总兵安村一组看到,村民王其社正在覆盖地膜的田里忙着插秧。驻村干部喻成春介绍:总兵安村今年有200余亩这样的“冷浸田”和“烂泥湖田”实现了“白色化”,亩可增收200余元。
今年,该镇把全镇范围内的“冷浸田”、“烂泥湖田”纳入“科技兴农”的重点范畴,一次性购买农膜800多公斤,由驻村干部发放到各农户,并安排农技人员上门负责防治病虫。目前,全镇有1500余亩秧田使用地膜覆盖,新发展地膜玉米、莲藕达1300亩,“白色种植”可实现增产5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60多万元。
“铁牛”开创新“田”地
5月19日上午,细雨霏霏,营盘河村二组农民刘荣凡却乐开了怀,看到犁田机、整地机、插秧机一条龙耕作,自己1.2亩水田40分钟就插完了秧,高兴地夸道:“‘铁牛’下了田,我今年的谷穗必定沉甸甸!”
去年9月,麻家渡镇首次引进6台水稻收割机,在营盘河等村办起机收现场,受到农户青睐。大秋播又请来4台高效旋耕机,巡回各村机耕,为村民办水田起旱样板。机耕机收的引进,切实让广大村民尝到了节本增效的甜头。今年村民们听说机插苗齐,增产可达8%以上时,插秧机没来,100余户农民就提前下了“柬”,插秧机来后,更是你争我抢,忙得机手都不可开交。(金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