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策划组稿 王素冰
编者按: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在悄然声息中,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欣逢盛会隆重召开之际,我们寻访了部分亲身经历我县重大变革的当事人,以此特殊的方式向“两会”献礼。他们亲历的这些点滴瞬间,见证着我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历程——
文化阶:1946年,参加竹山首次解放

已是八旬高龄的文化阶老人,是原县物资局的离休干部。回忆起60年前第一次解放竹山的事儿,仍思维清晰,如在昨天:“当时的县城只有两三千人,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大街社区,破败不堪,最繁华的街道是南关和北门坡,也都是些破旧的门板房……”
1946年7月21日晚,文化阶随中原突围的南路部队来到南门马家菜园驻扎。次日黎明,解放军抢渡南门河,守城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吓得闻风而逃,解放军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解放了竹山城。7月26日,第一届民主政府正式在原同步器厂所在地成立,新政权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烈拥护。但在敌人的围攻下,县政府机构在南部山乡转战近8个月,后随中原部队一起撤出。直到1949年1月20日,刘邓大军第二次解放竹山。
陈世祥:1959年,亲历县城第一次通车

感谢冀林祥拍的这张珍贵照片(如上图),它准确而生动地记下了竹山第一次通车的真实场景。县粮食局退休干部陈世祥有幸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当时的陈世祥是县政府的一名秘书,县政府的经费非常紧张,整个办公室每月2元的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办公室安排他和另外两名年轻干部一起,承包了十转山上的2公里公路,从修路款中挣点钱贴补办公经费不足。就这样,他们从1958年的腊月一直干到1959年7月,2公里路顺利修通,他们也为办公室挣了60多元现金,喜得办公室主任多次开会表扬他们。
1959年8月25日,从得胜界岭到县城的公路全线贯通,县里决定组织一次通车仪式。上午9时许,两辆解放牌汽车在少先队员的夹道欢迎声中缓缓向广场驶来,一时间欢声雷动,数千群众赶来围观。举行简短的仪式后,有人提议拍张纪念照,现场的人太多,最后靠警察维持秩序才得以完成。
上图:前排是市里的修路专家、县里几位领导、开车的师傅,车上爬的是当时城关小学的一些孩子们,陈世祥站在前排中间靠后。
乐正淮:1958年,第一次用上电灯
竹山什么时候第一次用上电?我们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我县电力事业的“元老”、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乐正淮。
1958年前后,邻近的房县有了第一台发电机,对我县产生了很大的促动。抱着对“电”这一神奇“玩艺儿”的向往,时任县委书记孟子恒亲自安排,多方筹集4万元的专款到襄阳老电厂购回火力发电机。6月18日,一个约一间小房子大小的黑铁疙瘩由两只大木船并排载着运到了南门河,大家都赶去观看。几十个青壮年劳力用滚动圆木的办法才把它运到了老县社院内(现文化馆对面),就这样竹山县地方国营发电厂成立,发电功率30千瓦,主要烧木炭和煤。在襄阳电厂师傅的指导下,电厂次日就发出了电,小葫芦样的小灯泡从此照亮了我县电力事业的进程。
王珂:1998年,第一次“触网”

在竹山,说起网络信息的进步,不能不提到鼎天科技公司的老板之一的王珂。在大学,他学得是计算机专业,参加工作在政府部门做网络信息工作。2000年起,只身下海开起了电脑公司。可当我们问他是否是竹山第一个上网的人时,他却说:“那可不一定,不过我应是竹山上网最早的一批人。”
上大学时,常在书刊中看到介绍国外网络的文章,他十分好奇,可由于国内网络发展慢,一直没有真正接触到网络。在县政府办机要局工作期间,大约是从1998年时,才开始用DOS系统拨号上网,从此被网络的浩大与神奇所迷恋。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他有时也“跑”到微软的聊天室,用蹩脚的英语与外国人聊上一会儿。后来,腾讯公司推出QQ聊天系统后,王珂很快加入到中间来,当时的QQ号码还是5位数。
从最初上网的那一刻起,王珂就在心底里感觉,电脑必将走进千家万户,网络必将改变世界,IT行业将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2000年,他于是毅然放弃优越的公务员工作,成为一名IT专业人士。
编者按: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在悄然声息中,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欣逢盛会隆重召开之际,我们寻访了部分亲身经历我县重大变革的当事人,以此特殊的方式向“两会”献礼。他们亲历的这些点滴瞬间,见证着我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历程——
文化阶:1946年,参加竹山首次解放

已是八旬高龄的文化阶老人,是原县物资局的离休干部。回忆起60年前第一次解放竹山的事儿,仍思维清晰,如在昨天:“当时的县城只有两三千人,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大街社区,破败不堪,最繁华的街道是南关和北门坡,也都是些破旧的门板房……”
1946年7月21日晚,文化阶随中原突围的南路部队来到南门马家菜园驻扎。次日黎明,解放军抢渡南门河,守城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吓得闻风而逃,解放军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解放了竹山城。7月26日,第一届民主政府正式在原同步器厂所在地成立,新政权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烈拥护。但在敌人的围攻下,县政府机构在南部山乡转战近8个月,后随中原部队一起撤出。直到1949年1月20日,刘邓大军第二次解放竹山。
陈世祥:1959年,亲历县城第一次通车

感谢冀林祥拍的这张珍贵照片(如上图),它准确而生动地记下了竹山第一次通车的真实场景。县粮食局退休干部陈世祥有幸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当时的陈世祥是县政府的一名秘书,县政府的经费非常紧张,整个办公室每月2元的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办公室安排他和另外两名年轻干部一起,承包了十转山上的2公里公路,从修路款中挣点钱贴补办公经费不足。就这样,他们从1958年的腊月一直干到1959年7月,2公里路顺利修通,他们也为办公室挣了60多元现金,喜得办公室主任多次开会表扬他们。
1959年8月25日,从得胜界岭到县城的公路全线贯通,县里决定组织一次通车仪式。上午9时许,两辆解放牌汽车在少先队员的夹道欢迎声中缓缓向广场驶来,一时间欢声雷动,数千群众赶来围观。举行简短的仪式后,有人提议拍张纪念照,现场的人太多,最后靠警察维持秩序才得以完成。
上图:前排是市里的修路专家、县里几位领导、开车的师傅,车上爬的是当时城关小学的一些孩子们,陈世祥站在前排中间靠后。
竹山什么时候第一次用上电?我们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我县电力事业的“元老”、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乐正淮。
1958年前后,邻近的房县有了第一台发电机,对我县产生了很大的促动。抱着对“电”这一神奇“玩艺儿”的向往,时任县委书记孟子恒亲自安排,多方筹集4万元的专款到襄阳老电厂购回火力发电机。6月18日,一个约一间小房子大小的黑铁疙瘩由两只大木船并排载着运到了南门河,大家都赶去观看。几十个青壮年劳力用滚动圆木的办法才把它运到了老县社院内(现文化馆对面),就这样竹山县地方国营发电厂成立,发电功率30千瓦,主要烧木炭和煤。在襄阳电厂师傅的指导下,电厂次日就发出了电,小葫芦样的小灯泡从此照亮了我县电力事业的进程。

在竹山,说起网络信息的进步,不能不提到鼎天科技公司的老板之一的王珂。在大学,他学得是计算机专业,参加工作在政府部门做网络信息工作。2000年起,只身下海开起了电脑公司。可当我们问他是否是竹山第一个上网的人时,他却说:“那可不一定,不过我应是竹山上网最早的一批人。”
上大学时,常在书刊中看到介绍国外网络的文章,他十分好奇,可由于国内网络发展慢,一直没有真正接触到网络。在县政府办机要局工作期间,大约是从1998年时,才开始用DOS系统拨号上网,从此被网络的浩大与神奇所迷恋。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他有时也“跑”到微软的聊天室,用蹩脚的英语与外国人聊上一会儿。后来,腾讯公司推出QQ聊天系统后,王珂很快加入到中间来,当时的QQ号码还是5位数。
从最初上网的那一刻起,王珂就在心底里感觉,电脑必将走进千家万户,网络必将改变世界,IT行业将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2000年,他于是毅然放弃优越的公务员工作,成为一名IT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