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最近两天来,柳林乡天台村移民王大合家门前人头攒动,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好生热闹,原来是王大合请来的民工和车辆正在为他搬家,同时拆除门窗户扇。
看到王大合忙碌的身影,龙背湾移民指挥部领导、柳林乡干部和县卫生局移民工作队员无不为之高兴。其实,在龙背湾水电站上马后,一户甚至很多户移民搬迁、拆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何广大干部对王大合搬迁、拆迁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呢?这就要追溯到龙背湾水电站移民刚开始的时候了。
“不要到我家来,我肯定不会搬。”这是县卫生局工作队最初到王大合家时,他对工作队的严辞拒绝。说起王大合,整个天台村乃至柳林乡都知道,他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曾经担任过建筑队的包工头,承包过煤矿,家境宽裕,在全村率先建起了小洋楼,建筑面积达740平方米,是一个很精明、能干的人,在天台村影响较大。
第一次上门连门都进不了,吃了闭门羹,卫生局工作队员个个心里十分难受,也很委屈。但是为了完成目标任务,为了电站建设,工作还得继续。之后,队长张颜带领队员,一方面从其他移民群众那里了解关于王大合家的一些情况,另一方面多次前往他家,不让进门,就站在门外,积极宣传移民政策,真心交换观点,切实了解他的实际问题。从而得知“移民政策不合理,补偿标准太低”是他不配合支持工作的主要原因。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卫生局工作队员就依据政策,加大时间投入(白天有空就去,没时间就晚上去),抓住时机,积极做工作,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
今年4月,王大合带着内心的不满和不服,直接赴京上访,前后共花了7天时间。回来后,工作队员立即前往他家,也许交往的时间长了的原因,这次他很顺利地让工作队员进入家中,“国家政策和你们讲的是一样的,移民政策是刚性的,谁也没办法改变。”王大合如是说。尽管如此,他仍然对移民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搬家。对此,也引起了龙背湾指挥部和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指挥长唐泽斌亲自登门做工作,多次找他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针对他提出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在政策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当场拍板,对违移民背政策的要求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工作队和乡村两级干部也借此机会多次深入到他家,持续不断地做工作,主动跟他交朋友,诚心为他解疑惑,真心帮他解困难,卫生局工作队于7月2日、7月12日两次派车送王大合去宝丰、溢水集中安置点现场考察,了解当地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民风民俗情况。如今,他和女儿在安置区的新房已经建起,新的幸福生活即将开始。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长时间的沟通交流中,王大合真正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与关爱,对移民政策开始接受,心中的怨气和愤恨逐步消除,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快进来坐,我去洗桃子,刚从山上摘下来的,请你们尝尝”,“其实,通过到宝丰、溢水参观,我心里早已有了底,当时我就决定选择到溢水集中安置点建房。我还想请你们在7月22日这天,把我送到溢水,我要签订建房协议,确定开工时间。”王大合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卫生工作队员,一边坦诚地谈着自己的想法。
“王大合搬家拆房,我心里十分高兴,回想与王大合交往的点点滴滴,我真是感慨万千,总结一点来说,移民工作虽然困难重重,阻力很大,可是只要真心交往,用心沟通,诚心服务,良心做事,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一切矛盾都能排除。移民如此,人生何尝不是一样呢?”这是卫生局工作队长张颜看到王大合搬家情景时的真情表白。(罗淳 陈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