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乱弹
一
中国人向来敬奉天地。过去,皇帝自称为“天子”,老百姓家里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结婚的时候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可见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不过,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是拜真正的天地,而是拜神仙。人们相信世间万物冥冥之中都有神灵,于是拜风雨雷电,拜江河湖海,拜土地树木,一块大石头也能蒙上块红布,燃柱香拜上一拜。
真正洞察天地玄机的是那些思想家。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既然是万物的父母,自然更是人类的父母。如此说来,人类要是不孝顺父母,那是要吃苦头、遭报应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两位英雄最具悲剧性。一位是追日的夸父,那太阳是追得上的吗?一位是填海的精卫,那大海是能填平的吗?我们欣赏他们的勇气、决心、意志,但他们悲剧性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与天斗,与地斗,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么?
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天上没有玉皇,水里没有龙王,举头三尺也没有神明了,于是天不怕地不怕,战天斗地其乐无穷。殊不知,人与天与地是要和谐相处的,要想活得好,须观察天地之道,体会天地之理。若只顾人类的快活,必须受到天地的惩罚。我们已经受到惩罚了,比如我们乱排废气,把南极臭氧层薰了个大洞,算是捅破天了,全天下的人都受害;我们抽干了地下水,城市下陷了;我们砍光了山上的树,河里没水了……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生在天地之间,应该多想想与天地和谐相处,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资源为人类造福,这其实就是现在倡导的生态文明。从此出发,人类应该重新拾回对天、地的敬畏、感恩之心——不是敬神仙,而是真正的尊重,就像尊重父母一样。
二
有一幅很妙的对联:“三才天地人,四书风雅颂。”人与天地相并列,可见人类把自己看得是很高的。事实也是这样,天地孕育了人类,人类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逐步成为天地的长子,万物的灵长。
人类的特殊在于有个脑袋,这脑袋不光有五官,更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不过,人的思想大多以自己为中心,琢磨与他人的关系,盘算利弊、输赢、胜负,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要向别人学习。俗语说,三人同行,小的吃亏。这是为或吃亏或占便宜找借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教人吃苦,以后可以位居别人之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把自己当君子、把别人当假想敌的外交辞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教人们怎么战胜别人,从而赢得胜利。
并不是说以上的名句有什么错处,那其中有些还是至理名言。真正把自己与他人相对独立的话也有,比如“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再比如嵇康的话:“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我们看这两句话,只觉得说话的人胆儿小,怎么有些怕别人的意思呢?连别人的是非也不敢说?既怕心里不安稳,又怕别人说你?
怕是敬畏。有了敬畏才有尊重,有了尊重才有和谐。莫以大欺小,莫恃强凌弱,莫嫌贫爱富,莫喜新厌旧,莫狗眼看人低,莫见利而忘义。彼此相敬相重,才有礼仪文明,才有和谐社会。所以人生天地间,除了敬天敬地,也得敬人。
三
在动物园看见猴子,没人会说:这猴子咋耍流氓呢?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猴子穿上红兜兜外加西装,人们会说:这是只文明猴儿。
人类开始光着屁股在大森林里游荡,后来有些人弄些藤条树叶围在腰间,回头看光屁股的家伙就觉得很不顺眼了,再后来有了绫罗绸锻,再看见谁赤膊露腚,就会愤愤然:咋这么不讲文明呢?可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对周围人物的评价也不同。
老农在田埂上啐口唾沫,没人说他随地吐痰。后来他进了城市,在光洁的地板上“叭”地一口,大家就会侧目而视,还会有人说:这是个乡棒!一位女郎在海滨浴场身穿比基尼,无可厚非,如果就这样摇摇摆摆直接走进闹市,保准闹市更热闹,大家会像看猴儿一样看她,没准还会说:快看女疯子哦。
反过来说,如果要老农在田埂上放个痰盂,那就很不现实;要那位女郎在海滨浴场衣着规范,似乎也说不过去。因为太不协调了,人与天、于地的搭配不协调,于是不文明了。为什么赤膊上街、打架骂人、乱刻乱画被斥为不文明,就是因为这些行为与环境太不协调。
文明是天、地、人和谐的产物,不和谐就是不文明。不过,文明也是不断发展的。要创造文明,也要创造相应的环境,仅仅提高人的意识是不够的。就拿老农来说话,非要他在田埂上不随地吐痰,那怎么做得到?如果他家地面换上地板砖,再放个痰盂,你让他随地吐痰,恐怕他也不会了。
当然,文明还需要各种规范来促进,但环境应是最基础的东西。环境就是一方天地。创造文明也得打造小天地。一句话,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才能与文明同行。(剑走偏锋)
一
中国人向来敬奉天地。过去,皇帝自称为“天子”,老百姓家里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结婚的时候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可见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不过,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是拜真正的天地,而是拜神仙。人们相信世间万物冥冥之中都有神灵,于是拜风雨雷电,拜江河湖海,拜土地树木,一块大石头也能蒙上块红布,燃柱香拜上一拜。
真正洞察天地玄机的是那些思想家。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既然是万物的父母,自然更是人类的父母。如此说来,人类要是不孝顺父母,那是要吃苦头、遭报应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两位英雄最具悲剧性。一位是追日的夸父,那太阳是追得上的吗?一位是填海的精卫,那大海是能填平的吗?我们欣赏他们的勇气、决心、意志,但他们悲剧性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与天斗,与地斗,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么?
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天上没有玉皇,水里没有龙王,举头三尺也没有神明了,于是天不怕地不怕,战天斗地其乐无穷。殊不知,人与天与地是要和谐相处的,要想活得好,须观察天地之道,体会天地之理。若只顾人类的快活,必须受到天地的惩罚。我们已经受到惩罚了,比如我们乱排废气,把南极臭氧层薰了个大洞,算是捅破天了,全天下的人都受害;我们抽干了地下水,城市下陷了;我们砍光了山上的树,河里没水了……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生在天地之间,应该多想想与天地和谐相处,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资源为人类造福,这其实就是现在倡导的生态文明。从此出发,人类应该重新拾回对天、地的敬畏、感恩之心——不是敬神仙,而是真正的尊重,就像尊重父母一样。
二
有一幅很妙的对联:“三才天地人,四书风雅颂。”人与天地相并列,可见人类把自己看得是很高的。事实也是这样,天地孕育了人类,人类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逐步成为天地的长子,万物的灵长。
人类的特殊在于有个脑袋,这脑袋不光有五官,更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不过,人的思想大多以自己为中心,琢磨与他人的关系,盘算利弊、输赢、胜负,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要向别人学习。俗语说,三人同行,小的吃亏。这是为或吃亏或占便宜找借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教人吃苦,以后可以位居别人之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把自己当君子、把别人当假想敌的外交辞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教人们怎么战胜别人,从而赢得胜利。
并不是说以上的名句有什么错处,那其中有些还是至理名言。真正把自己与他人相对独立的话也有,比如“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再比如嵇康的话:“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我们看这两句话,只觉得说话的人胆儿小,怎么有些怕别人的意思呢?连别人的是非也不敢说?既怕心里不安稳,又怕别人说你?
怕是敬畏。有了敬畏才有尊重,有了尊重才有和谐。莫以大欺小,莫恃强凌弱,莫嫌贫爱富,莫喜新厌旧,莫狗眼看人低,莫见利而忘义。彼此相敬相重,才有礼仪文明,才有和谐社会。所以人生天地间,除了敬天敬地,也得敬人。
三
在动物园看见猴子,没人会说:这猴子咋耍流氓呢?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猴子穿上红兜兜外加西装,人们会说:这是只文明猴儿。
人类开始光着屁股在大森林里游荡,后来有些人弄些藤条树叶围在腰间,回头看光屁股的家伙就觉得很不顺眼了,再后来有了绫罗绸锻,再看见谁赤膊露腚,就会愤愤然:咋这么不讲文明呢?可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对周围人物的评价也不同。
老农在田埂上啐口唾沫,没人说他随地吐痰。后来他进了城市,在光洁的地板上“叭”地一口,大家就会侧目而视,还会有人说:这是个乡棒!一位女郎在海滨浴场身穿比基尼,无可厚非,如果就这样摇摇摆摆直接走进闹市,保准闹市更热闹,大家会像看猴儿一样看她,没准还会说:快看女疯子哦。
反过来说,如果要老农在田埂上放个痰盂,那就很不现实;要那位女郎在海滨浴场衣着规范,似乎也说不过去。因为太不协调了,人与天、于地的搭配不协调,于是不文明了。为什么赤膊上街、打架骂人、乱刻乱画被斥为不文明,就是因为这些行为与环境太不协调。
文明是天、地、人和谐的产物,不和谐就是不文明。不过,文明也是不断发展的。要创造文明,也要创造相应的环境,仅仅提高人的意识是不够的。就拿老农来说话,非要他在田埂上不随地吐痰,那怎么做得到?如果他家地面换上地板砖,再放个痰盂,你让他随地吐痰,恐怕他也不会了。
当然,文明还需要各种规范来促进,但环境应是最基础的东西。环境就是一方天地。创造文明也得打造小天地。一句话,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才能与文明同行。(剑走偏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