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六十年代大集体时,老家麻家渡镇刘家河村的桃子多,队长见我父亲为人忠厚老实,每年生产队的桃子都包给他卖,老家离宝丰街只有8里地,父亲每天早上脚穿一双自己编的草鞋从东方发白挑一挑桃子赶早集,有时卖到日落西山,从早到晚一个价,一角钱两个,啥时候卖完了啥时候回家,当天就将卖桃子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生产队会计。
有一次,父亲换衣服,衣兜里剩下卖桃子的1分钱忘记了掏出来,我母亲第二天要下河去洗衣服,将父亲头天换的衣服用竹篮背到河里去洗,父亲想起了换衣服时衣兜里还剩一分钱,便飞奔下河去找衣兜里那一分钱,我母亲当时不知衣服里边有一分钱,看我父亲飞跑追来,还指望要打她,原来是为追一分钱而来,是头一天卖挑子时与会计交帐时差了一分钱,母亲虚惊一场。
父亲卖桃子很出名,因为每年从卖五月桃开始,到卖六月桃,最后卖“秋半斤”,据说,“秋半斤”到秋天才成熟,一个有半斤重,父亲每年要为集体卖上几千元的桃子,交帐时,从不少一分钱,深得队长信任。年年如此,宝丰街的大人、小孩都认识我父亲,见面都说:“那不是刘家河卖桃子的王老汉吗?”刘家河的桃子早在六十年代就闻名宝丰。
父亲经常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记住一句话:“便宜莫捡,浪打的莫要”,这也成为我们兄妹做人的准则,终身受用。
现如今刘家河转产了,田里种上了甘蔗、莲藕,二高山栽的板栗,人们赶集不再是脚穿草鞋、肩挑背驮,一条通往老家的水泥路将成熟的甘庶、莲藕、干鲜果用板车、摩托车、三轮车、四轮车运往宝丰集镇上销售,现如今刘家河的三大土特产闻名全县。一是莲藕,二是甘庶,三是萝卜。
年逾八十古稀的老队长王义清深有感触地说:“好政策,好时代,不该我年岁大了,刘家河变了,房子变高了,砖房楼房越来越多了,院子变亮了,入院路户户通,出门赶集脚上不沾泥,要是‘王老汉能活到今天’,看到刘家河的变化,他也会感到欣慰,卖桃子不再用肩挑了,”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刘家河人的日子像种的甘蔗一样“节节甜”。(王义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