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荧屏飞入百姓家
发布时间: 2008-10-1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前几日,秦古镇一位老表进城找到我,让我陪他帮忙选购一台平板高清电视,到飞达电器城一看得好几千元,我说:“买吧?”老表说:“去年就想进城买一台,现在村里通了有线,还是趁早买一台好。”看着他乐滋滋地将一台6000多元平板电视搬上车时,我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给城乡带来的变化。
  电视荧屏虽小,从它进入平常百姓家的历程我是深有感受。1977年在我上初中时,从书本上了解到有电视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它是那么神奇而又遥远,记得当年毛主席逝世时,县里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在九华山项上播放,我们闻讯后连课都没有上,冒雨步行20多里山路赶到林场去观看,因接受卫星信号,图像极不稳定,一会儿“雪花纷飞”,刹那间“波浪涛天”。直到我1981年从县一中毕业,也再没有看上电视,我对多久能看到电视节目也不存半点奢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电视这个人们趋之若鹜、梦寐以求的高档电器才开始在我县露面,但那真是稀奇东西,只有县城才建有广播站,少数条件好的单位才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节目只能看2到6个频道。在那个年代,高昂的电视机售价使一般工薪阶层人员望而却步,一台电视相当于一个人5年多的工资,对极个别殷实人家,即使凑够了买电视机的钱,也弄不到购买的指标,也只能望“机”兴叹。在那时,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地位的象征,需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方能弄到一台电视机。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只能去有电视的单位过“电视瘾”。八十年代初,我所在单位也添置一台黑白电视,还安排有专人看管,只有晚上打开电视柜锁,放几个时,为了占个好位,观看当时正在热播的日本电视剧,常常晚饭后就早早到电视室等待,虽然信号不好,但每晚看电视的人都挤满了屋子,站着看几小时电视是常有的事。在乡下电视犹如凤毛麟角,如果村里哪一家有一台电视,大伙都聚集到他家去观看,那时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同现在,主人家都乐意大家到家里看电视,如此风光了好几年。后来,村里小伙子结婚和姑娘出嫁,如果有台黑白电视,那是十分被人瞧得起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彩色电视开始开始落户我县,不过价格不菲,一台17英寸普通彩色电视都得4000元以上,对这种“高档奢侈品”,一些家庭都得积攒几年才买得起彩色电视。记得在城区工作的一位同学结婚时,女方提出要一台彩电,不答应就吹了,为了给孩子说媳妇,同学父母向亲友借了一圈钱,才到县供销社商场购买了一台17英寸电视,他父母靠卖粮食还了几年外债才了结。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视这种“高档电器”掉了身份,普通老百姓也买得起了,普通“鼓肚”电视只有几百元到1000多元,纯平电视才二千元左右,液晶电视和平板电视价格也一路下滑,添置和更新电视已不是家庭主要开支了。如今城乡百分九十以上的家庭都购买了彩色电视,彩电已成为千万家庭不可缺少的娱乐、消遣的家用电器。以往只有城里人才享受有线电视也从城里“走”到到乡镇、村组,村民们也能收看到几十套节目,为村民带去了欢乐和科技致富信息,也感受到社会变化进程。 
  小小荧屏让我难忘的30年的变化,也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成就。(苗东升)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