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
在盛夏一个凉爽阴雨天,我随30多名网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心灵圣地——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竹山县官渡镇。短短两天时间逗留,看到了如火如荼建设的官渡新集镇,体验了博大精深的官渡民俗,游览了如诗如画的驴头峡谷,心灵和身体从骨子里得到一次放松,确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在官渡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张伟成以及县旅游局副局长范康生的精心安排下,首先来到了官渡新集镇。天上下着蒙蒙小雨,地上因施工而布满泥泞。这里,楼栋、道路正在加紧施工,从初具雏形集镇建设施工现场,让人看到了三个月后新集镇的英姿。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建设者们或侍弄吊塔、搅拌机,或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悬在楼房的的一侧装饰墙面。偶有几人坐在砖堆上,扒口饭,就着硕大的水瓶喝口水,确实感受到了为支持水电建设、为改变家乡面貌官渡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在秦巴民俗馆,馆长曾和林通过石器、匾牌、字画、农具、票据等大量实物,展示了官渡的过去,让人萌生出一种人类社会进步的艰辛。
次日早晨,我们从松树岭电站渡口上船,踏上了向武陵峡探幽之旅。雨下得大了起来,站在船上,仰望苍翠的青山,密集的雨点从空中斜斜的洒落下来。空气很湿润,呼吸道肺腑中,似乎有质的感觉,夹杂着一点和两岸茂密植被相混合酝酿出的甜甜的味道。船行水上,两面青山似乎缓缓向你压过来,遥望峡谷前方,白色的水雾缭绕在驴头山腰,苍翠的青山和白色水雾相映衬,活生生一幅水墨画。到达武陵峡口,有一钟柱山,锁住入口。猛然间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细观察,山柱下呈现出一扇窄而高大的石门,石门下有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幽谧的峡缝里挤出来。听架船的太公说,船要通过仅一船之宽的峡谷口,让站在船前面的人蹲下,免得影响视线。所有人都很惊悚,生怕行船碰到两岸岩石。过了峡谷后,乘船越过峡口十几丈长的深潭,,两岸峭壁耸立,高不可测,仰望天空,只剩下一道窄窄的亮光。石壁上挂满藤萝,布满各种奇花异草,怪石嶙峋的岩缝中,生长着脸盆粗的老树。溪流穿行在光滑的石堆里,时而跌撞成千万朵雪白的浪花,时而倾泻成万叠瀑布,时而舒展柔曼,袅娜而过,时而静静休歇在百丈深潭中。峡中山重水复,窄处有幽谷奇峡,宽处有溪水秀林,而且溪水之中时有鱼儿出没,故“捕渔为业”者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好像听到有鸣蝉在叫。惊奇之余,询问身边同行者,才知道是鸟儿们在雨中的丛林中狂欢。这时候,峡谷两岸的石壁上,出现了一摞摞似书页的岩石,真是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到了船不能行的浅水区,只好返航。归来时看到的景象与去时又不一样。山是眉,水是眼。武陵峡的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视觉上的无所羁绊渐渐地净化为心灵上的开阔和舒展,所有为俗务而劳顿的神经就能得到一种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自然界中,有山的地方总是有水,山水总相依。在武陵峡,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愈发使人难以得见其真面目。水因山的呵护而妩媚空灵,娇柔多姿,或如缎带般缠绕,或似轻烟般缥缈,或如碎玉般飞溅,或似明镜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互为知音,形影不离,心心相印。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
突然想起一句诗,谨作为游记结尾:
应学竹山竹未出土时便有节;
更崇堵河水便利万物而不争。
在盛夏一个凉爽阴雨天,我随30多名网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心灵圣地——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竹山县官渡镇。短短两天时间逗留,看到了如火如荼建设的官渡新集镇,体验了博大精深的官渡民俗,游览了如诗如画的驴头峡谷,心灵和身体从骨子里得到一次放松,确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在官渡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张伟成以及县旅游局副局长范康生的精心安排下,首先来到了官渡新集镇。天上下着蒙蒙小雨,地上因施工而布满泥泞。这里,楼栋、道路正在加紧施工,从初具雏形集镇建设施工现场,让人看到了三个月后新集镇的英姿。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建设者们或侍弄吊塔、搅拌机,或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悬在楼房的的一侧装饰墙面。偶有几人坐在砖堆上,扒口饭,就着硕大的水瓶喝口水,确实感受到了为支持水电建设、为改变家乡面貌官渡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在秦巴民俗馆,馆长曾和林通过石器、匾牌、字画、农具、票据等大量实物,展示了官渡的过去,让人萌生出一种人类社会进步的艰辛。
次日早晨,我们从松树岭电站渡口上船,踏上了向武陵峡探幽之旅。雨下得大了起来,站在船上,仰望苍翠的青山,密集的雨点从空中斜斜的洒落下来。空气很湿润,呼吸道肺腑中,似乎有质的感觉,夹杂着一点和两岸茂密植被相混合酝酿出的甜甜的味道。船行水上,两面青山似乎缓缓向你压过来,遥望峡谷前方,白色的水雾缭绕在驴头山腰,苍翠的青山和白色水雾相映衬,活生生一幅水墨画。到达武陵峡口,有一钟柱山,锁住入口。猛然间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细观察,山柱下呈现出一扇窄而高大的石门,石门下有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幽谧的峡缝里挤出来。听架船的太公说,船要通过仅一船之宽的峡谷口,让站在船前面的人蹲下,免得影响视线。所有人都很惊悚,生怕行船碰到两岸岩石。过了峡谷后,乘船越过峡口十几丈长的深潭,,两岸峭壁耸立,高不可测,仰望天空,只剩下一道窄窄的亮光。石壁上挂满藤萝,布满各种奇花异草,怪石嶙峋的岩缝中,生长着脸盆粗的老树。溪流穿行在光滑的石堆里,时而跌撞成千万朵雪白的浪花,时而倾泻成万叠瀑布,时而舒展柔曼,袅娜而过,时而静静休歇在百丈深潭中。峡中山重水复,窄处有幽谷奇峡,宽处有溪水秀林,而且溪水之中时有鱼儿出没,故“捕渔为业”者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好像听到有鸣蝉在叫。惊奇之余,询问身边同行者,才知道是鸟儿们在雨中的丛林中狂欢。这时候,峡谷两岸的石壁上,出现了一摞摞似书页的岩石,真是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到了船不能行的浅水区,只好返航。归来时看到的景象与去时又不一样。山是眉,水是眼。武陵峡的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视觉上的无所羁绊渐渐地净化为心灵上的开阔和舒展,所有为俗务而劳顿的神经就能得到一种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自然界中,有山的地方总是有水,山水总相依。在武陵峡,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愈发使人难以得见其真面目。水因山的呵护而妩媚空灵,娇柔多姿,或如缎带般缠绕,或似轻烟般缥缈,或如碎玉般飞溅,或似明镜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互为知音,形影不离,心心相印。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
突然想起一句诗,谨作为游记结尾:
应学竹山竹未出土时便有节;
更崇堵河水便利万物而不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