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世道人心
——《欣鸿微型小说选》序
■罗维扬
春节前后我在今日竹山网的文化频道,看过署名欣鸿的几篇小小说,都是反映底层生活的,每篇结构大体完整,语言朴实,文从字顺,以为不错,庆幸竹山又多了一个弄文学的人;三月下旬,我回到第二故乡见到了作者,他是竹山经济(招商)局局长谢心红同志,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从堵河源头那高高的柳林山上走到堵河拐了个大弯的县城,有仕途的得意和不顺,有丰富的经历和阅历。工作之余,他不赌博,不上夜总会娱乐,一门心思写点小小说,近几年已发表了一百多篇;有天上午他还陪我到楼台乡塔院村去走了一趟,一路攀谈,有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所以,当他提出要我为他才编成的小说集做序,我就应承下来了。
四月中旬,我通读了即将出版的这个集子的上百篇小小说。长的不到三千字,短的只有几百字,遂意浏览,有如晋人行走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那些鲜活的人物,简洁的故事,生动的场景和有趣的氛围,令我顾盼流连,不得不佩服他的观察力、洞察力、理解力、概括力和表现力。
关于谢心红和他的这本书,我要说两层意思。
一是文学是余裕的产物。
夏目漱石主张“余裕文学”,鲁迅也曾说过“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这“余裕”是指什么呢?我想它有三层意思,一是拥有的财富除了养家糊口之外尚有余裕。尚不得温饱者,要弄文学,大抵很难弄下去,更难弄成器,“穷苦的时候一定是没有文学的”。二是劳作之外能有休息,这是时间的余裕。鲁迅说挑担的、拉车的,也得放下担子、放下车子,才能写文章。三是心的余裕,即鲁迅说的“余裕心”。当人的智慧连生计都应付不了,哪有弄文学的那份“闲心”呢?谢心红正是因了这份“余裕心”,才爱上了文学,才弄起文学来。谢心红是个有心人,除了内省,他还在不断地观察人,了解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钻到人家肚皮里去揣摩人家的心思,不然,他是写不出这些东西来的。这本小说不是无聊之作,它关乎世道人心,关乎致富路上的世道人心。对于世道人心,他是抑恶扬善的,是怡情益智的。市场经济的好处,在于“机会均等”地为不同素质的人提供了不同性质的机会:为好人、能干的人提供了走正道大显身手而发财致富的机会,也为投机者提供了招摇撞骗而弄得竹篮打水或鸡飞蛋打的机会;为尊纪守法的人,提供了法律的保护和援助的机会,为犯法犯罪的人也提供了最终将受到惩罚的机会;为清正廉洁的官员提供了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机会,也为贪官污吏提供了利用职权疯狂敛财,骄奢淫逸,不幸撞到枪口上就被双规被判罪的机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说谢心红的学问,是研究周边社会研究人际关系的学问,这是活的学问,不是死的学问;而谢心红的小说,是关于人关于人性的文章。拿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他每篇小说的锁,直取它的内核。
二是弄文学从小小说起步为好。
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小小说又被称为短小说、微型小说、袖珍小说、超短篇、极短篇、千字小说、一分钟小说、车站小说、地头小说、村头小说等。小小说的好处是小,写小小说花的时间不多,读小小说花的时间更少。小小说的难处也是小,尺水兴波,螺丝壳里做道场,何其难!小说,在古代就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记录见闻而已,后来才有了创作、创造的成分。小说是叙事文学,小说的叙事不是纪实,要有虚构,即人物和情节都不是客观存在的,而虚构又不能凭空虚构,只有黯熟世道人心才能虚构。虚构的小说,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是可能发生的实情。所以,好的小说,比真的纪实更能反映世道人心的真实。谢心红的这些小说,大多数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也有不少是用第一人称叙述,一般读者在阅读时,不要以为小说里的“我”就是谢心红,倘若是谢心红的话,那就有男女老少各种角色的“谢心红”了。
谢心红的这部集子,有些作品我是很欣赏的,如《捡钱》相声般的三番四抖,《鹩鸽大赛》和《张三醉酒》的冷幽默,《给局长拜年的狗》、《谁耍谁》、《爱情》里的人与动物的比较,《考验》、《光叔落选》、《招聘》里所显现的用人见地,《离别之夜》像抒情小夜曲那么美,《陪聘》的欧·享利式的结尾,《公仆》和《家庭晚宴》的举重若轻,言近旨远,《罚酒》和《危桥》有如寓言,容量很大,《拜年》的辛酸,有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但也有的篇什过于平铺直叙,有的太直白,还有像《刘老板治贪》结尾那样的败笔。
小小说是大有作为的。新时期文学的最大成就,按体裁论,我以为是小小说,它的作者已成规模,它的编辑出版已成产业。谢心红加入浩浩荡荡的小小说大军,我是赞成并拥护的,在竹山,他已斩露头角,在全省在全国他还默默无闻,但只要坚持,只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有一天他会冒出地平线的。
现在不少年纪轻轻的习作者,一上来就是弄大部头,写中长篇,就像老百姓说的“还没学会走就要学飞”。写小小说,就是在弄文学的路上,在写小说的路上,学着走路,学步难免跌跤,但跌倒了爬起来并不难。谢心红的这个学步(也就是文学训练),一步一步地走得很扎实,很稳当,我看他可以走得快一些了,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生产一篇小小说将是轻车驾熟的。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学着写短篇小说,乃至中篇小说,到退休后,他完全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不然他那一肚子素材就真是可惜了。然而,从素材到作品,又是何等的难啊!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似乎是伟大领袖的教导。
2010年4月18日于武昌三观居
——《欣鸿微型小说选》序
■罗维扬
春节前后我在今日竹山网的文化频道,看过署名欣鸿的几篇小小说,都是反映底层生活的,每篇结构大体完整,语言朴实,文从字顺,以为不错,庆幸竹山又多了一个弄文学的人;三月下旬,我回到第二故乡见到了作者,他是竹山经济(招商)局局长谢心红同志,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从堵河源头那高高的柳林山上走到堵河拐了个大弯的县城,有仕途的得意和不顺,有丰富的经历和阅历。工作之余,他不赌博,不上夜总会娱乐,一门心思写点小小说,近几年已发表了一百多篇;有天上午他还陪我到楼台乡塔院村去走了一趟,一路攀谈,有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所以,当他提出要我为他才编成的小说集做序,我就应承下来了。
四月中旬,我通读了即将出版的这个集子的上百篇小小说。长的不到三千字,短的只有几百字,遂意浏览,有如晋人行走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那些鲜活的人物,简洁的故事,生动的场景和有趣的氛围,令我顾盼流连,不得不佩服他的观察力、洞察力、理解力、概括力和表现力。
关于谢心红和他的这本书,我要说两层意思。
一是文学是余裕的产物。
夏目漱石主张“余裕文学”,鲁迅也曾说过“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这“余裕”是指什么呢?我想它有三层意思,一是拥有的财富除了养家糊口之外尚有余裕。尚不得温饱者,要弄文学,大抵很难弄下去,更难弄成器,“穷苦的时候一定是没有文学的”。二是劳作之外能有休息,这是时间的余裕。鲁迅说挑担的、拉车的,也得放下担子、放下车子,才能写文章。三是心的余裕,即鲁迅说的“余裕心”。当人的智慧连生计都应付不了,哪有弄文学的那份“闲心”呢?谢心红正是因了这份“余裕心”,才爱上了文学,才弄起文学来。谢心红是个有心人,除了内省,他还在不断地观察人,了解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钻到人家肚皮里去揣摩人家的心思,不然,他是写不出这些东西来的。这本小说不是无聊之作,它关乎世道人心,关乎致富路上的世道人心。对于世道人心,他是抑恶扬善的,是怡情益智的。市场经济的好处,在于“机会均等”地为不同素质的人提供了不同性质的机会:为好人、能干的人提供了走正道大显身手而发财致富的机会,也为投机者提供了招摇撞骗而弄得竹篮打水或鸡飞蛋打的机会;为尊纪守法的人,提供了法律的保护和援助的机会,为犯法犯罪的人也提供了最终将受到惩罚的机会;为清正廉洁的官员提供了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机会,也为贪官污吏提供了利用职权疯狂敛财,骄奢淫逸,不幸撞到枪口上就被双规被判罪的机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说谢心红的学问,是研究周边社会研究人际关系的学问,这是活的学问,不是死的学问;而谢心红的小说,是关于人关于人性的文章。拿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他每篇小说的锁,直取它的内核。
二是弄文学从小小说起步为好。
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小小说又被称为短小说、微型小说、袖珍小说、超短篇、极短篇、千字小说、一分钟小说、车站小说、地头小说、村头小说等。小小说的好处是小,写小小说花的时间不多,读小小说花的时间更少。小小说的难处也是小,尺水兴波,螺丝壳里做道场,何其难!小说,在古代就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记录见闻而已,后来才有了创作、创造的成分。小说是叙事文学,小说的叙事不是纪实,要有虚构,即人物和情节都不是客观存在的,而虚构又不能凭空虚构,只有黯熟世道人心才能虚构。虚构的小说,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是可能发生的实情。所以,好的小说,比真的纪实更能反映世道人心的真实。谢心红的这些小说,大多数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也有不少是用第一人称叙述,一般读者在阅读时,不要以为小说里的“我”就是谢心红,倘若是谢心红的话,那就有男女老少各种角色的“谢心红”了。
谢心红的这部集子,有些作品我是很欣赏的,如《捡钱》相声般的三番四抖,《鹩鸽大赛》和《张三醉酒》的冷幽默,《给局长拜年的狗》、《谁耍谁》、《爱情》里的人与动物的比较,《考验》、《光叔落选》、《招聘》里所显现的用人见地,《离别之夜》像抒情小夜曲那么美,《陪聘》的欧·享利式的结尾,《公仆》和《家庭晚宴》的举重若轻,言近旨远,《罚酒》和《危桥》有如寓言,容量很大,《拜年》的辛酸,有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但也有的篇什过于平铺直叙,有的太直白,还有像《刘老板治贪》结尾那样的败笔。
小小说是大有作为的。新时期文学的最大成就,按体裁论,我以为是小小说,它的作者已成规模,它的编辑出版已成产业。谢心红加入浩浩荡荡的小小说大军,我是赞成并拥护的,在竹山,他已斩露头角,在全省在全国他还默默无闻,但只要坚持,只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有一天他会冒出地平线的。
现在不少年纪轻轻的习作者,一上来就是弄大部头,写中长篇,就像老百姓说的“还没学会走就要学飞”。写小小说,就是在弄文学的路上,在写小说的路上,学着走路,学步难免跌跤,但跌倒了爬起来并不难。谢心红的这个学步(也就是文学训练),一步一步地走得很扎实,很稳当,我看他可以走得快一些了,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生产一篇小小说将是轻车驾熟的。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学着写短篇小说,乃至中篇小说,到退休后,他完全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不然他那一肚子素材就真是可惜了。然而,从素材到作品,又是何等的难啊!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似乎是伟大领袖的教导。
2010年4月18日于武昌三观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