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乾<清>*
南丰之南,云安之北,
山河险竣,四面阻塞,
当秦楚之噤喉,踞房麇之逼侧。
惟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翼星分野,蒲谷锡爵。
昔为庸而今为竹,东西狭而南北廓。
作郧襄之半壁,极梁州之广漠。
门则寅宾、迎恩、广泽、观澜,
叹金汤之巩固,亦虎踞而龙蟠。
若夫缮兵振旅,从周伐商,
孟津大会,虎贲龙骧。
武成既告,于汤有光。
分茅授土,各守封疆。
惟兹上庸,僻处草莽。
跋涉山林,以事天王。
于是黑痣之地,弹丸之邦,
或隶汉而隶魏,或入晋而入梁。
是以语半秦音,俗尚楚歌。
耕云锄雨,戴笠披蓑。
千耦百耘,击鼓鸣锣。
或丰或俭之适宜,悉敦本尚实而靡他。
其于社也,则中山、常山、溢水、在城、
保丰、上保、东川、太平。
堡寨嵱崇,星罗纵横。
别保甲之上下,合大衍以命名。
其于坊也,则有惠政、中立、人和、武安、
文献、真庆、永宁、集贤,
通衢达于四郊,周道绕乎山川。
乃若访僧红叶之寺,题句白云之乡,
观世外之逍遥,叹栋宇之辉煌,
则有大梵、白云、圣水、宝莲、天平、
法华、禅兴、喜缘、地藏、圆觉、鳌鱼、
龙泉、洪福、报恩、维摩、华严……
登朝阳之胜境,望东岩之高悬,
入禅定而悟道,反还山之自然,
过寒溪之清幽,临莲池之深渊。
至若庐陵世子之墓,庸子之坟,
楚王西征而不复,恨碧草之纷纷。
史华阳,柳神君,
马鬣高垒,千古氤氲。
嗟逝者之不返,向秋风以招魂。
至若中山宝光,煌煌炎炎,
晶明朗耀,民具尔瞻。
聚山川之灵气,彰物华之精严。
乃若白云仙咏,千秋绝唱,
留胜迹于高崖,存逸韵于青嶂。
更若筑口流霞,瀑布飞泉,
临高崖而直下,洒珠雨于江天。
至若孔阳神潭,朝映夕晖,
饮长虹,蕴珠玑,浴日星,濯天衣,
是则源泉混混,别号庸江,
合众水以成势,振坎德之灵长,
扬清波以入汉,斯浩瀚而汪洋。
至若麻缕丝絮,日用之常。
练绩纺织,以为衣裳。
机杼千家,布帛元黄。
毋处沃而思淫,斯逸豫而且康。
若夫弦歌化俗,清风远播,
父母孔迩,前唱后和。
委凤雏于百里,居郑康以一座。
麦两歧而五歧,旷百世以相贺。
若夫建牙吹角,望重长城,
临西郊而讲武,坐虎帐以谈兵,
则分麾得颇牧之将,而师中获丈人之贞。
于是访辜梁之后,问欧柳之里。
岂彭君之无孙,必薛公之有子。
王袁之风流如昨,潘陈之声华伟矣。
尔乃曲江标异,长庚流辉,
演时子之正派,得徐孺之名裔,
陈实之家声未坠,佺期之文彩有归。
读龙溪之著作,接范阳之芳菲。
子美之风流未邈,景纯之俊伟依稀。
继太元之逸韵,绍清自之前徽。
仿甘泉而作赋,将阐幽而显微。
存什一于千百,感耆旧而歔欷。
若夫考甲子,究循环,
三皇以后,五代以前,
史不及载,文不尽传,
庸之为庸,吾诚不知其几千万年。
南丰之南,云安之北,
山河险竣,四面阻塞,
当秦楚之噤喉,踞房麇之逼侧。
惟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翼星分野,蒲谷锡爵。
昔为庸而今为竹,东西狭而南北廓。
作郧襄之半壁,极梁州之广漠。
门则寅宾、迎恩、广泽、观澜,
叹金汤之巩固,亦虎踞而龙蟠。
若夫缮兵振旅,从周伐商,
孟津大会,虎贲龙骧。
武成既告,于汤有光。
分茅授土,各守封疆。
惟兹上庸,僻处草莽。
跋涉山林,以事天王。
于是黑痣之地,弹丸之邦,
或隶汉而隶魏,或入晋而入梁。
是以语半秦音,俗尚楚歌。
耕云锄雨,戴笠披蓑。
千耦百耘,击鼓鸣锣。
或丰或俭之适宜,悉敦本尚实而靡他。
其于社也,则中山、常山、溢水、在城、
保丰、上保、东川、太平。
堡寨嵱崇,星罗纵横。
别保甲之上下,合大衍以命名。
其于坊也,则有惠政、中立、人和、武安、
文献、真庆、永宁、集贤,
通衢达于四郊,周道绕乎山川。
乃若访僧红叶之寺,题句白云之乡,
观世外之逍遥,叹栋宇之辉煌,
则有大梵、白云、圣水、宝莲、天平、
法华、禅兴、喜缘、地藏、圆觉、鳌鱼、
龙泉、洪福、报恩、维摩、华严……
登朝阳之胜境,望东岩之高悬,
入禅定而悟道,反还山之自然,
过寒溪之清幽,临莲池之深渊。
至若庐陵世子之墓,庸子之坟,
楚王西征而不复,恨碧草之纷纷。
史华阳,柳神君,
马鬣高垒,千古氤氲。
嗟逝者之不返,向秋风以招魂。
至若中山宝光,煌煌炎炎,
晶明朗耀,民具尔瞻。
聚山川之灵气,彰物华之精严。
乃若白云仙咏,千秋绝唱,
留胜迹于高崖,存逸韵于青嶂。
更若筑口流霞,瀑布飞泉,
临高崖而直下,洒珠雨于江天。
至若孔阳神潭,朝映夕晖,
饮长虹,蕴珠玑,浴日星,濯天衣,
是则源泉混混,别号庸江,
合众水以成势,振坎德之灵长,
扬清波以入汉,斯浩瀚而汪洋。
至若麻缕丝絮,日用之常。
练绩纺织,以为衣裳。
机杼千家,布帛元黄。
毋处沃而思淫,斯逸豫而且康。
若夫弦歌化俗,清风远播,
父母孔迩,前唱后和。
委凤雏于百里,居郑康以一座。
麦两歧而五歧,旷百世以相贺。
若夫建牙吹角,望重长城,
临西郊而讲武,坐虎帐以谈兵,
则分麾得颇牧之将,而师中获丈人之贞。
于是访辜梁之后,问欧柳之里。
岂彭君之无孙,必薛公之有子。
王袁之风流如昨,潘陈之声华伟矣。
尔乃曲江标异,长庚流辉,
演时子之正派,得徐孺之名裔,
陈实之家声未坠,佺期之文彩有归。
读龙溪之著作,接范阳之芳菲。
子美之风流未邈,景纯之俊伟依稀。
继太元之逸韵,绍清自之前徽。
仿甘泉而作赋,将阐幽而显微。
存什一于千百,感耆旧而歔欷。
若夫考甲子,究循环,
三皇以后,五代以前,
史不及载,文不尽传,
庸之为庸,吾诚不知其几千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