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县政协主席唐泽斌,副主席王治国、刘勇、王宝贵,政协秘书长王定斌,带领部分县政协委员及界别人士专题视察了我县文庙大成殿、城门洞、文峰塔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范奇及县文体、水务、住建、博物馆、教育、旅游和城关镇、文峰乡等相关负责人应邀参加了视察活动。
当天上午,县政协视察组实地察看了我县文庙大成殿、城门洞、文峰塔历史文物古迹遗址,详细了解了我县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修复、管理、开发利用情况。随后在县文体局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务、住建、教育、文体等单位关于以上文物古迹保护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汇报,与会政协领导、政协委员、界别人士及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围绕以上古迹的现状,留存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保护我县古迹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为保护、传承和延续我县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献计献策。
据了解,文庙大成殿位于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始建于1841年,2008年进行了维修加固。大成殿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高17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12米,陶质空心长方形筒脊,灰陶筒瓦屋面。殿室正面为木质花格门窗,东北西三面为青砖墙体,东南西三面设回廊。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2002 年 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门洞,始建于成化三年(1467年),历史上多次毁于战乱,历经多次修建。嘉庆二年(1797年),知县范继昌组织修建,共修建四门:“东曰迎宾,西曰广泽,南曰迎恩,北曰观澜”。仅有南城门洞(即迎恩门)保存至今;文峰塔又名文笔塔,位于竹山县城东偏南约10公里文峰乡小寨山顶,权属霍河水管处。始建于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重建于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为八角锥形状砖瓦结构实心塔,始建七级,现存四级半,高约18米,塔基面积约25平方米,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泽斌指出,要提升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从时代的高度,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让文物保护成为社会的共识;要明确责任,确定目标;要强化管理,破解我县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意识不够、管理力度不够、保护与开发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等难题,促进我县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向继华 袁胜敏)
当天上午,县政协视察组实地察看了我县文庙大成殿、城门洞、文峰塔历史文物古迹遗址,详细了解了我县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修复、管理、开发利用情况。随后在县文体局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务、住建、教育、文体等单位关于以上文物古迹保护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汇报,与会政协领导、政协委员、界别人士及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围绕以上古迹的现状,留存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保护我县古迹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为保护、传承和延续我县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献计献策。
据了解,文庙大成殿位于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始建于1841年,2008年进行了维修加固。大成殿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高17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12米,陶质空心长方形筒脊,灰陶筒瓦屋面。殿室正面为木质花格门窗,东北西三面为青砖墙体,东南西三面设回廊。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2002 年 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门洞,始建于成化三年(1467年),历史上多次毁于战乱,历经多次修建。嘉庆二年(1797年),知县范继昌组织修建,共修建四门:“东曰迎宾,西曰广泽,南曰迎恩,北曰观澜”。仅有南城门洞(即迎恩门)保存至今;文峰塔又名文笔塔,位于竹山县城东偏南约10公里文峰乡小寨山顶,权属霍河水管处。始建于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重建于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为八角锥形状砖瓦结构实心塔,始建七级,现存四级半,高约18米,塔基面积约25平方米,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泽斌指出,要提升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从时代的高度,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让文物保护成为社会的共识;要明确责任,确定目标;要强化管理,破解我县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意识不够、管理力度不够、保护与开发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等难题,促进我县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向继华 袁胜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