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 鸿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采摘春茶的极佳时节。
一大早,我们就驱车前往刘家山,去看那里的茶农采茶。
刘家山地处风景优美的霍河水库,是竹山闻名的产茶大村。一下车,我们就被那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的茶山融化了:只见那一片片的绿色中,点缀着花花绿绿的斑点,那是采茶女们正在采茶。采茶女们身挎竹篓,双手在茶树上灵巧地舞动,嫩绿的茶叶就被她们悉数地装进了篓里。在寂静的山凹中,偶尔顺着风传来她们低低的话语,温柔而纤细。还有那清脆的鸟鸣,穿过蕴藏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在耳边回响。除此之外就是安静。安静得让人觉得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一切喧嚣全被隔在了这一排排、一畈畈的茶垅之外。
据当地茶农讲,今年的春天来得早,茶事也就赶得急。因此,茶农必须抓紧时间采摘春茶。一斤“明前茶”,好的能卖千把元,次的也能卖五六百,所以采茶就得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村里有好多家茶叶加工厂,厂主人也都有茶山,他们一边雇工采茶,一边也收购新鲜芽茶。而其他茶农采的鲜芽,也就不再自己炒了,直接卖给茶厂。村民的小店和农家乐里也都售卖新茶,游客们临走时都不忘带回一些,送给亲朋好友或留下自己喝。刚开始他们嫌店主卖的茶叶太贵,村里人就掰着指头算账给他们听,说收一斤刚开园的鲜芽少说也得一百元,而炒一斤干茶要四斤左右的鲜芽,再加上人工和其他费用,成本就就差不多五百了。如果雇外村人来采茶,还要包吃包住……游客们听着听着就不再讨价还价了。所以村里的茶农基本上不愁茶叶的销路。
而茶农真正着急的却是稍纵即逝的时间。过了清明,芽茶的价格就一天比一天低了,今天还卖一百,明天就变成了八十,满满一竹篓芽叶,还抵不上前几天半篓的价钱。采茶人于是便嘀咕起来,话语虽然模糊,但意思却很明白,他们是责怪茶厂把价格压得太低。但嘀咕归嘀咕,芽茶还得卖出去。他们心里清楚,茶叶就好比大姑娘,一旦错过了青春年华,那就渐渐贬值了。清明时节雨水多,即便是下雨天,也得戴着斗笠出去采茶,只不过这样炒出来的茶叶汤色差,卖不到好价钱。但节令不饶人,不情愿也得采,不然就成“谷雨茶”了。
这茶山连着片,中间有条道,从溪畔到山顶,上有云遮雾绕的文峰塔,下有烟波浩渺的圣水湖,这便吸引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游客。游客们上山下山,都要经过茶山。看着那茶树丛中远远近近的绿衣红袄,便忍不住要与她们搭讪,并且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采茶女也热情的回应他们,只不过她们说归说、笑归笑,可别指望她们抬一下头或者停下手里的活儿,因为她们要专心致志采茶。等游客们走了,有人便会取笑城里人傻,说他们问的问题很白痴,于是笑闹声就像阳光一样洒满了茶山。她们还会说一些很荤腥的话题,比如谁家男人和谁家的女人相好,大黑天里在柳树林里抱着亲嘴,被女人家的大黄狗撞见了,大黄狗就扑上去咬那男人。又说谁家的老公公老不正经,经常乘儿媳妇不防备去摸她屁股……
正嘻嘻哈哈说笑着,突然有人踩到一条蛇,大声尖叫起来。而叫声还在风里飘着,她们却又格格地笑起来。原来踩的并不是蛇,而是一截烂龙须草绳子。其实采茶女也知道,蛇是天下第一懒虫,这个时节还在地底下休眠没出来呢。但叫声是必须要有的,否则就不是女人了。所以女人的话大多当不得真,就像她们刚才说的那些情事,没准都是瞎编的……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采茶女们便开始陆续下山了。但下山并不意味着收工,她们得把采摘的鲜芽送到茶厂去。当小竹篓里碧绿的鲜叶变成一张张钞票时,她们这一天的辛勤劳动才算结束。
刘家山的春天,也许就是在这些采茶女们的笑声和叫声中悄然失去的。春天过去了,还有夏天。夏天过去了,还有秋天。现在,茶农们早已习惯了既采春茶,也采夏茶、秋茶,而伴随着茶叶收入翻着筋斗的增长,茶农们的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
如此说来,刘家山的茶事在一年四季中,已经占到三个季节了。
(地址: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采摘春茶的极佳时节。
一大早,我们就驱车前往刘家山,去看那里的茶农采茶。
刘家山地处风景优美的霍河水库,是竹山闻名的产茶大村。一下车,我们就被那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的茶山融化了:只见那一片片的绿色中,点缀着花花绿绿的斑点,那是采茶女们正在采茶。采茶女们身挎竹篓,双手在茶树上灵巧地舞动,嫩绿的茶叶就被她们悉数地装进了篓里。在寂静的山凹中,偶尔顺着风传来她们低低的话语,温柔而纤细。还有那清脆的鸟鸣,穿过蕴藏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在耳边回响。除此之外就是安静。安静得让人觉得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一切喧嚣全被隔在了这一排排、一畈畈的茶垅之外。
据当地茶农讲,今年的春天来得早,茶事也就赶得急。因此,茶农必须抓紧时间采摘春茶。一斤“明前茶”,好的能卖千把元,次的也能卖五六百,所以采茶就得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村里有好多家茶叶加工厂,厂主人也都有茶山,他们一边雇工采茶,一边也收购新鲜芽茶。而其他茶农采的鲜芽,也就不再自己炒了,直接卖给茶厂。村民的小店和农家乐里也都售卖新茶,游客们临走时都不忘带回一些,送给亲朋好友或留下自己喝。刚开始他们嫌店主卖的茶叶太贵,村里人就掰着指头算账给他们听,说收一斤刚开园的鲜芽少说也得一百元,而炒一斤干茶要四斤左右的鲜芽,再加上人工和其他费用,成本就就差不多五百了。如果雇外村人来采茶,还要包吃包住……游客们听着听着就不再讨价还价了。所以村里的茶农基本上不愁茶叶的销路。
而茶农真正着急的却是稍纵即逝的时间。过了清明,芽茶的价格就一天比一天低了,今天还卖一百,明天就变成了八十,满满一竹篓芽叶,还抵不上前几天半篓的价钱。采茶人于是便嘀咕起来,话语虽然模糊,但意思却很明白,他们是责怪茶厂把价格压得太低。但嘀咕归嘀咕,芽茶还得卖出去。他们心里清楚,茶叶就好比大姑娘,一旦错过了青春年华,那就渐渐贬值了。清明时节雨水多,即便是下雨天,也得戴着斗笠出去采茶,只不过这样炒出来的茶叶汤色差,卖不到好价钱。但节令不饶人,不情愿也得采,不然就成“谷雨茶”了。
这茶山连着片,中间有条道,从溪畔到山顶,上有云遮雾绕的文峰塔,下有烟波浩渺的圣水湖,这便吸引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游客。游客们上山下山,都要经过茶山。看着那茶树丛中远远近近的绿衣红袄,便忍不住要与她们搭讪,并且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采茶女也热情的回应他们,只不过她们说归说、笑归笑,可别指望她们抬一下头或者停下手里的活儿,因为她们要专心致志采茶。等游客们走了,有人便会取笑城里人傻,说他们问的问题很白痴,于是笑闹声就像阳光一样洒满了茶山。她们还会说一些很荤腥的话题,比如谁家男人和谁家的女人相好,大黑天里在柳树林里抱着亲嘴,被女人家的大黄狗撞见了,大黄狗就扑上去咬那男人。又说谁家的老公公老不正经,经常乘儿媳妇不防备去摸她屁股……
正嘻嘻哈哈说笑着,突然有人踩到一条蛇,大声尖叫起来。而叫声还在风里飘着,她们却又格格地笑起来。原来踩的并不是蛇,而是一截烂龙须草绳子。其实采茶女也知道,蛇是天下第一懒虫,这个时节还在地底下休眠没出来呢。但叫声是必须要有的,否则就不是女人了。所以女人的话大多当不得真,就像她们刚才说的那些情事,没准都是瞎编的……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采茶女们便开始陆续下山了。但下山并不意味着收工,她们得把采摘的鲜芽送到茶厂去。当小竹篓里碧绿的鲜叶变成一张张钞票时,她们这一天的辛勤劳动才算结束。
刘家山的春天,也许就是在这些采茶女们的笑声和叫声中悄然失去的。春天过去了,还有夏天。夏天过去了,还有秋天。现在,茶农们早已习惯了既采春茶,也采夏茶、秋茶,而伴随着茶叶收入翻着筋斗的增长,茶农们的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
如此说来,刘家山的茶事在一年四季中,已经占到三个季节了。
(地址: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