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溢水以“四着棋”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发布时间: 2016-05-30 15:52 来源: 编辑:苗东升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5月底,记者在溢水镇小东川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看到,这里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80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房主体已接近完工,正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安置区生态景观河堤建设和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启动。在这里记者看到,一排排新房已错落有致,一个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具有“庸派风格”的特色安置区将在这里崛起。
  5月份以来,溢水镇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搬迁一户脱贫一户”总体目标,按照“讲程序、锁对象、强规划、办项目、重管理”的思路,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政策和程序,让贫困户“实至名归”。溢水镇按照竹扶组办【2016】19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会议精神,逐村进行督办指导,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认定工作,经过贫困户申请、村级初审、群众代表会表决、集中确评、公示公告和集中审定等程序,全镇共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981户2368人,并同步在系统中完成录入工作。锁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集中在苦桃河库区、金柏松及川圣边远贫穷山区,这部分对象全部是2016年3月底“回头看”在册贫困户中评定的住房困难户,结合全镇已审定的集中安置点,确认搬迁对象和人口,明确安置去向和安置方式。
   统规统建和统分,让贫困户“居有其所”。结合各安置点工程建设,我们坚持“四个结合”和“一定二限三统四制”要求,即: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生态搬迁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基础设施配套与整体功能提升相结合、农户增收致富与产业连片开发相结合;定安置房户型;限面积、限价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项目管理实施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完成集中安置建房任务。同时按户平0.1亩的菜地划分到位,保其基本生活所需。目前,全镇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小东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已开工建房10栋80套,80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已与安置区完成对接,陈家铺、庙梁、邵家沟、何家湾等村48套公租房主体已完工,正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坚持把安置区当景区建设,把农房当景点培植,全面建成整体“庸派风格”特色民居,并同步实施安置点道路硬化工程、安置区生态景观河堤建设、综合环境整治工程,统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
  精准施策兴产业,让贫困户“脱贫有路”。大力实施“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工程,一方面以现有的1000亩东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充分发挥现有的花卉苗木、珍稀食用菌、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另一方面在安置区新建230亩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精品苗木、花卉、葡萄、草莓等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同时培植30--50户农家乐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保障贫困户就近就业创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局面,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卯足后劲。通过以创业促产业,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实现“搬得来、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目标。
      创新管理和服务,让贫困户“心安理得”。在集中安置区管理上,我们将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十星系列创建、道德讲堂、村民自治、典型培植等活动,将行为规范写入村规民约,让家规祖训进入千家万户,教育引领群众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创家业,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富口袋”、人文踌魂“富脑袋”与生态文明“惠万代”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苗东升 廖祖平    黄德雁)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