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当年,他冒着枪林弹雨为解放军带路
发布时间: 2018-08-21 15:58 来源: 编辑:徐炜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当年,他冒着枪林弹雨为解放军带路
 谢心红
 
上庸镇九华村一组有位名叫谭德鼎的老人,今年93岁高龄,村里人尊称他为“谭老儿”。当年,他为解放军带路,绕过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锣鼓洞,把解放军成功地带到了竹溪县水坪镇,为解放军解放安康提供了帮助。近日,笔者来到老人家中采访,老人为我们缓缓讲述了当年的烽火硝烟。
1949年,23岁的谭德鼎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躲到原田家坝(今上庸镇)北坝的后山上。过了几天,觉得比较安全了,就趁着夜色回家。他来到北坝堵河边,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解放军部队正在渡河。正在惊讶之时,部队里一位营长走到他面前:“这位老乡,你到这儿做什么?”谭德鼎回过神来说:“我想坐船回家。”营长说:“那不好意思,今天你可能坐不上船了,这船我们要用。”没等谭德鼎回话,营长又问:“老乡你是干什么的?当过兵吗?”谭德鼎摇摇头说:“我是农民,没当过兵。这不正躲国民党征兵嘛……”营长又把话接过去:“那你怎么不躲我们呢?”谭德鼎说:“我看得出来,你们都是好人,不会祸害老百姓。”营长接着说:“我也不瞒你了,我们是去解放竹溪和安康的,你听说前面有个锣鼓洞吗?”谭德鼎说:“听说过,我还去过。”营长一听高兴极了:“那你还认识路吗?”谭德鼎说:“认识,肯定认识。”营长说:“那你帮我们带路好不好?”谭德鼎于是成了这支部队的向导,带着部队向竹溪县水坪方向进发。
路上,营长告诉谭德鼎:“我们有支兄弟部队从大路前进,在锣鼓洞遭遇敌人重兵阻击,损失惨重。”据史料记载,一九四九年一月,人民解放军陕南军区12旅36团与17师50团在竹溪县锣鼓洞和国民党发生激战。锣鼓洞阵地失而复得数次,由于伤亡过大,我军撤出战斗,回避敌人主力,寻找战机反攻。
一九四九年六月,为解放安康,陕南军区十九军指挥部在充分掌握敌情后决定:五十五师符先辉部为主攻部队,正面突破,攻夺关垭。五十七师张复振部七月七日由竹溪水坪镇出发,迂回至敌后侧切断其退路,配合五十五师正面歼敌。正是因为这一战略调整才引出了谭德鼎为解放军部队带路的壮举。谭德鼎的任务就是带领部队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锣鼓洞,安全抵达竹溪水坪镇。
谭德鼎拍着胸脯说:“放心,我带的路绝对安全!”他们从田家北坝经竹溪新洲再到水田坝、阎家坝、后河,一路上需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绕过锣鼓洞的时候,还特意派出一个连实施佯攻,掩护大部队前进。经过五天五夜的艰难跋涉,谭德鼎终于把这支部队带到了水坪镇。营长表扬谭德鼎说:“你的路带得很好,没走弯路,为我们赢得了时间,真是太感谢你了!”又递给谭德鼎一张便条,让他回去找田家坝的书记刘德敏。
刘德敏动员谭德鼎加入共产党,之后区委任命谭德鼎为新民乡乡长。建国后谭德鼎一共为人民服务了25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不同岗位上任职,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谭德鼎老伴郑本贵于2002年病逝,儿子、儿媳也因病于6年前先后去世。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扶持下,他家在公路边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谭德鼎现在和孙子、孙媳和3个重孙住在一起,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上级党组织也在每年“七一”前夕,看望、慰问老人。谭德鼎也没有辜负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他积极参加党的会议,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出意见建议,努力发挥自己的余热。
采访结束的时候,老人恳切地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想想当年那些为了解放安康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我做的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