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徐正国 实习生 黄寅 陶德斌
“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讲到注重改善民生的意义时,市委书记陈天会说,自古以来,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当前,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社会治安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由此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和谐十堰,形成社会稳定局面,必须从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着手。
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是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经济发展的成果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让全市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和低收入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好处。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改善民生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着眼点,也是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着力点。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总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不解决好民生问题,十堰当前改革发展的大局就难以维护,和谐稳定的局面就难以巩固。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解决好民生问题,不为老百姓谋利益,不把老百姓的事办好,不把党的温暖送给群众,我们就愧对党愧对人民。
“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切实提高改善民生的针对性”
现阶段如何做好改善民生工作?陈天会给出的答案是: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切实提高改善民生的针对性。
陈天会说,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了“五个更加注重”,其中一个就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民生问题领域宽、内容多,可以说涉及面广,牵动点多。凡是涉及民生的工作,都要全面推进,努力做好。眼下,正值岁尾年首的敏感时期。改善民生,必须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提高改善民生的针对性。要充分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困难群众的迫切需求、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三个层面,着力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重点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针对困难群众的迫切需求,重点解决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扶贫开发、安居工程中的问题;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重点解决好移民安置、农民工工资发放中的问题。
“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不能马虎,不能糊弄”
在讲到如何对待民生工作的作风时,陈天会寄语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爱、真挚的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前提。感情决定态度,感情支配行动,感情影响作风。有没有感情,感情是否深厚,办事的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如果感情真挚,感情深厚,就会有同甘共苦的态度,扎扎实实的行动,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样,有事必办,急事急办,烦事细办,远事谋办,事情就会办得漂亮,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相反,如果麻木不仁,阳奉阴违,拖拖拉拉,做表面文章,老百姓的困难不仅得不到解决,还会滋生出更多的社会矛盾。我们要深怀感情抓民生,把各项为民的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把各项为民实事做在人民群众所需之处,俯首甘为人民的“孺子牛”。
良好的作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民生工作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迟缓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如果忽视必然会失去人心,迟缓必然造成损失,粗心必然出现疏漏,松懈必然会积累民怨。我们要以良好的作风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一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说办就办,能早办的不拖办。二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在落实上下工夫,在兑现上见成效。三是要有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解决民生问题有很多难点,如资金上的难点,政策上的难点,操作上的难点等等,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突破难点。四是要有一丝不苟的作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不能马虎,不能糊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