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正处在一个从无到有、从借鉴经验到特色圆满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作者从其中某个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去论述,难免留下阶段性和片面性的遗缺。
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在核心竞争力这个统领各层面的高度,对快速成长的“中国模式”进行探研,同时对“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策划和架构,来揭示“中国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成长以及今后的提升历程。
一、“中国封建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历史上纯正的封建社会,土地主权的意志之一是:封建主与封地官吏是合一的。而中国封建社会根据诸子百家思想进行了制度创新,把土地主权与地方管理权进行分离,从而创新出了“科举制”。
土地主权的意志之二是:最高层实行“血统垄断执政权制”。中国封建社会在这方面没有制度创新,才出现了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对话时讲的“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即“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中国封建社会吏部所行使的“科举制”,充分发挥了官吏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国封建社会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创造出了其它国家的封建社会所没有的辉煌成就。“科举制”是“中国封建辉煌模式”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二、“西方资本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历史上纯正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权的意志之一是:资本家与管理者是合一的。而西方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进行分离,创新出了“资本股份制”,从而催生出“职业经理人涌现制”;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的资本投入者,而是高级劳动力的投入者,把他们插在原先斗争激烈的劳、资矛盾中,一方面缓解了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使企业管理专业化,从而使企业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资本主权的意志之二是:以多个资本主权政党“竞争国家执政权制”取代“血统垄断执政权制”,这样国家无须发生革命就能把不能代表资本主权意志的不合格政党淘汰出局。“竞争国家执政权制”和“职业经理人涌现制”,是“西方资本辉煌模式”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成长
1.毛泽东、邓小平论接班人
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1964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陆续发表九篇《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的文章中增添了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论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是将来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不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的问题,……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
文章从正面讲:接班人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文章同时又从反面讲:接班人不是挂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招牌的修正主义者,……不是在国内为一小撮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利益服务、在国际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利益服务,……不是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不是专横跋扈、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不是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2.胡锦涛、习近平论选用干部机制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讲: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讲:年轻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能否培养一支德才兼备、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队伍,关系到党和国家大业的兴衰存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领导干部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往往也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士关注乃至苦心经营、倾心“投资”的“潜力股”。……一些道德防线脆弱的干部则应声倒下,极个别的甚至不攻自破;他们中的有些人最后沦为某些不法之徒豢养的“家奴”,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拱手相送。
3.评价
“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从“培养接班人”到“选用干部”、再到“涌现引领人”,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华民族有灿烂文化、辉煌历史和创新人才,完全可以建立起更加高级的、能够满足信息时代需求的“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四、“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什么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指代表某一国家特色的、是其它国家所没有的创新能力,它是某一生产力要素主权与体制功能经过有机整合创新出能够科学配置引领人的一种制度。
人是世界万物之首,引领人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之统领。对引领人的配置,是不同国家的某个历史阶段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中国封建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科举制”,“西方资本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国家执政权制”和“职业经理人涌现制”,而中国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不够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作者认为:“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两个实力对称的组织,通过有序竞争把引领人涌现到各级核心岗位上。科学配置引领人的制度,不能再是往届、前任、上级等选用干部。因此,我们在创新“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之时,必须记取以下两项分析:
1. “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借鉴“中国封建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对“官吏”这类引领人进行科学配置;二是借鉴“西方资本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对“职业经理人”这类引领人进行科学配置;三是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核心竞争力的历练,对“接班人→干部”这类引领人进行科学配置。
2.“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汲取中国封建社会弊端之教训,把政府选用人才升华成由制度的功能来涌现引领人,新制度必须彻底解决“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二是汲取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之教训,新制度必须把引领人组织起来,彻底消灭非引领人混岗的现象;三是汲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弊端之教训,新制度必须跳出“以成分、学历、职称、资历、年龄”等简单指标选用人才的低级阶段,必须上升到通过有序竞争的制度把引领人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并涌现到各级合适的核心岗位上这个高级阶段。
五、“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策划
1.设计“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方针,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理论”及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
2.建立“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原则,要符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要求;
3.实施“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策略,要符合从无到有、从借鉴经验到特色圆满,不搞一刀切,成熟一片、收获一片;
4.“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管理对象,是政治家、职业经理人和科技带头人等引领人。
六、“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架构
“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架构,是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双吏部制”。
1.对政治家进行组织化管理
每一省级行政区域都有两个实力旗鼓相当的“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市、县级的核心领导岗位招聘,由两个“行政管理服务机构”推荐竞争;中聘机构获得招聘单位的服务费,中聘者与招聘单位没有报酬关系,中聘者的报酬由“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考核业绩发放;政治家的水平及能力,由“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负责;招聘单位对服务不满意者按合同规定辞退,造成的损失由“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负责追收或者赔偿。
2.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组织化管理
每一市、县都有两个实力旗鼓相当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大、中型股份制企业的核心领导岗位招聘,由两个“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推荐竞争;中聘机构获得服务费,中聘者与招聘单位没有报酬关系,中聘者的报酬由“企业管理服务机构”考核业绩发放;职业经理人的水平及能力,由“企业管理服务机构”负责;不同行业的企业没有行业垄断,同行业企业的数量也不能无限多;招聘单位对服务不满意者按合同规定辞退,造成的损失由“企业管理服务机构”负责追收或者赔偿。假若有非职业经理人混入企业核心岗位上搞非法的诈骗活动,他的行为不仅受到他本人所在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监督,同时还要受到竞争对手即另一个“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实力相当的组织化监督,实力对称的组织化监督。
3.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实行“双吏部制”后的“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和“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在其成立之时中共党的基层组织同时成立,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企业劳动主权的利益,将通过两对实力对称的管理服务机构在有序竞争中涌现上核心岗位的引领人来代表。
实行“双吏部制”后,有序竞争的获胜者,以自己的核心岗位为上限,自上而下地一级一级地“组聘”相对低一级的竞争候选人。两对实力对称的管理服务机构,分别负责自己团队成员的素质培训及绩效评价,在有序的竞争中必将凝聚起现代化的引路人团队,同时淘汰落伍者。各单位的劳动主权、行政管理权和中介权,在各单位党组织的政治纲领统帅下,形成了目标一致、利益与共,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自动制衡态势。
总之,“双吏部制”这个创新制度,是“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模式一旦建立,原先的腐败、贫富两极分化和“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等问题,会因抓住了引领人配置这个核心统领都全部迎刃而解了,从而营造出一个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结束语
“中国模式”借鉴西方经验使中国在经济上有一个腾飞;经济腾飞的成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涌现出了一批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用什么制度把中国合格的引领人呈现出来并涌现到一个个合适的核心岗位上这道难题,只能由未来的一门新学科——即“制度人才学”来破解。
作者站在核心竞争力这个统领高度对“中国模式”进行探研,运用“引领人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之统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观,结合作者在体制改革前沿积累的实践经验,在科学配置各种引领人的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再通过对“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策划和架构,来揭示“中国模式”核心竞争力的一步步成长史。
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在核心竞争力这个统领各层面的高度,对快速成长的“中国模式”进行探研,同时对“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策划和架构,来揭示“中国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成长以及今后的提升历程。
一、“中国封建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历史上纯正的封建社会,土地主权的意志之一是:封建主与封地官吏是合一的。而中国封建社会根据诸子百家思想进行了制度创新,把土地主权与地方管理权进行分离,从而创新出了“科举制”。
土地主权的意志之二是:最高层实行“血统垄断执政权制”。中国封建社会在这方面没有制度创新,才出现了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对话时讲的“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即“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中国封建社会吏部所行使的“科举制”,充分发挥了官吏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国封建社会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创造出了其它国家的封建社会所没有的辉煌成就。“科举制”是“中国封建辉煌模式”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二、“西方资本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历史上纯正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权的意志之一是:资本家与管理者是合一的。而西方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进行分离,创新出了“资本股份制”,从而催生出“职业经理人涌现制”;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的资本投入者,而是高级劳动力的投入者,把他们插在原先斗争激烈的劳、资矛盾中,一方面缓解了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使企业管理专业化,从而使企业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资本主权的意志之二是:以多个资本主权政党“竞争国家执政权制”取代“血统垄断执政权制”,这样国家无须发生革命就能把不能代表资本主权意志的不合格政党淘汰出局。“竞争国家执政权制”和“职业经理人涌现制”,是“西方资本辉煌模式”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成长
1.毛泽东、邓小平论接班人
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1964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陆续发表九篇《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的文章中增添了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论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是将来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不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的问题,……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
文章从正面讲:接班人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文章同时又从反面讲:接班人不是挂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招牌的修正主义者,……不是在国内为一小撮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利益服务、在国际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利益服务,……不是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不是专横跋扈、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不是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2.胡锦涛、习近平论选用干部机制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讲: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讲:年轻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能否培养一支德才兼备、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队伍,关系到党和国家大业的兴衰存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领导干部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往往也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士关注乃至苦心经营、倾心“投资”的“潜力股”。……一些道德防线脆弱的干部则应声倒下,极个别的甚至不攻自破;他们中的有些人最后沦为某些不法之徒豢养的“家奴”,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拱手相送。
3.评价
“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从“培养接班人”到“选用干部”、再到“涌现引领人”,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华民族有灿烂文化、辉煌历史和创新人才,完全可以建立起更加高级的、能够满足信息时代需求的“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四、“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什么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指代表某一国家特色的、是其它国家所没有的创新能力,它是某一生产力要素主权与体制功能经过有机整合创新出能够科学配置引领人的一种制度。
人是世界万物之首,引领人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之统领。对引领人的配置,是不同国家的某个历史阶段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中国封建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科举制”,“西方资本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国家执政权制”和“职业经理人涌现制”,而中国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不够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作者认为:“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两个实力对称的组织,通过有序竞争把引领人涌现到各级核心岗位上。科学配置引领人的制度,不能再是往届、前任、上级等选用干部。因此,我们在创新“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之时,必须记取以下两项分析:
1. “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借鉴“中国封建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对“官吏”这类引领人进行科学配置;二是借鉴“西方资本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对“职业经理人”这类引领人进行科学配置;三是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核心竞争力的历练,对“接班人→干部”这类引领人进行科学配置。
2.“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汲取中国封建社会弊端之教训,把政府选用人才升华成由制度的功能来涌现引领人,新制度必须彻底解决“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二是汲取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之教训,新制度必须把引领人组织起来,彻底消灭非引领人混岗的现象;三是汲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弊端之教训,新制度必须跳出“以成分、学历、职称、资历、年龄”等简单指标选用人才的低级阶段,必须上升到通过有序竞争的制度把引领人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并涌现到各级合适的核心岗位上这个高级阶段。
五、“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策划
1.设计“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方针,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理论”及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
2.建立“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原则,要符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要求;
3.实施“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策略,要符合从无到有、从借鉴经验到特色圆满,不搞一刀切,成熟一片、收获一片;
4.“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管理对象,是政治家、职业经理人和科技带头人等引领人。
六、“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架构
“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架构,是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双吏部制”。
1.对政治家进行组织化管理
每一省级行政区域都有两个实力旗鼓相当的“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市、县级的核心领导岗位招聘,由两个“行政管理服务机构”推荐竞争;中聘机构获得招聘单位的服务费,中聘者与招聘单位没有报酬关系,中聘者的报酬由“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考核业绩发放;政治家的水平及能力,由“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负责;招聘单位对服务不满意者按合同规定辞退,造成的损失由“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负责追收或者赔偿。
2.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组织化管理
每一市、县都有两个实力旗鼓相当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大、中型股份制企业的核心领导岗位招聘,由两个“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推荐竞争;中聘机构获得服务费,中聘者与招聘单位没有报酬关系,中聘者的报酬由“企业管理服务机构”考核业绩发放;职业经理人的水平及能力,由“企业管理服务机构”负责;不同行业的企业没有行业垄断,同行业企业的数量也不能无限多;招聘单位对服务不满意者按合同规定辞退,造成的损失由“企业管理服务机构”负责追收或者赔偿。假若有非职业经理人混入企业核心岗位上搞非法的诈骗活动,他的行为不仅受到他本人所在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监督,同时还要受到竞争对手即另一个“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实力相当的组织化监督,实力对称的组织化监督。
3.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实行“双吏部制”后的“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和“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在其成立之时中共党的基层组织同时成立,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企业劳动主权的利益,将通过两对实力对称的管理服务机构在有序竞争中涌现上核心岗位的引领人来代表。
实行“双吏部制”后,有序竞争的获胜者,以自己的核心岗位为上限,自上而下地一级一级地“组聘”相对低一级的竞争候选人。两对实力对称的管理服务机构,分别负责自己团队成员的素质培训及绩效评价,在有序的竞争中必将凝聚起现代化的引路人团队,同时淘汰落伍者。各单位的劳动主权、行政管理权和中介权,在各单位党组织的政治纲领统帅下,形成了目标一致、利益与共,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自动制衡态势。
总之,“双吏部制”这个创新制度,是“中国未来辉煌模式”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模式一旦建立,原先的腐败、贫富两极分化和“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等问题,会因抓住了引领人配置这个核心统领都全部迎刃而解了,从而营造出一个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结束语
“中国模式”借鉴西方经验使中国在经济上有一个腾飞;经济腾飞的成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涌现出了一批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用什么制度把中国合格的引领人呈现出来并涌现到一个个合适的核心岗位上这道难题,只能由未来的一门新学科——即“制度人才学”来破解。
作者站在核心竞争力这个统领高度对“中国模式”进行探研,运用“引领人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之统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观,结合作者在体制改革前沿积累的实践经验,在科学配置各种引领人的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再通过对“中国未来辉煌模式”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策划和架构,来揭示“中国模式”核心竞争力的一步步成长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