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实施“消土”工程 建设魅力竹山
发布时间: 2012-05-2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实施“消土”工程  建设魅力竹山 

竹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储 勇 

  竹山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特困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湖北省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核心示范区。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54个村,总人口47万人。由于受区位、自然等多种因素制约,全县农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有一大批土坯房、危房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今年以来,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纵深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策应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竹山县从建设魅力竹山的高度着眼,整合政策,集中力量,在全县大范围内开展“消土”工程(土房拆旧建新及秦巴庸派风格农房改造),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打造竹山民居品牌,致力于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提升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水平。截止目前,以溢水镇华家湾片区、麻家渡镇罗家坡至柿树坪片区、宝丰镇九里岗和女娲山4大片区“消土工程”正如火如荼强势推进,已累计完成拆除旧房265户,启动新建房屋209户。

一、实施“消土”工程的重要意义

  1、实施“消土”工程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十一五”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实施扶贫搬迁,使3770户15028人告别危房和恶劣生存环境。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村居住环境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到2011年底,全县仍有土墙、危房20524户,其中危房18456户,危房户占全县农村总房户数的18%,农村多年来的陈规陋习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根除,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难度,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农村建设水平。
  2、实施“消土”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近年来,竹山县坚持把村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不渝按照“六有”标准(坡屋顶、马头墙、羊角翘、粉白墙、朱红门、格子窗),致力于秦巴庸派风格农房改造,不断加强村镇建设、生态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形成了一批以上庸镇、官渡镇、麻家渡镇为代表的新型村镇,带动和引导贫困人口搬下山、住路边、进集镇,不断向城镇集中靠拢,帮助他们及早告别土墙房、危房,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3、实施“消土”工程是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施“消土”工程是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主题中的应有之义。按照省委“两圈一带”、市委“一统三分”和“一城两带”战略部署,竹山县率先在竹房城镇带305省道沿线先行先试,开展“消土”工程,进行秦巴庸派风格农房改造,扎实推进“1城6镇100村”为重点的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建设,是片区开发的有益探索。竹房城镇带集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生态、观光于一体,率先把竹房城镇带建设成为山区城乡一体化的试验区、先行区和示范区,放大扶贫开发效应,对于加快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4、实施“消土”工程是应对易发多发自然灾害的有效举措。竹山地处青峰大断裂带,是全省唯一的地震烈度七度区和地质灾害极易发生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复杂的致灾因素使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体、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不言而渝,实施“消土”工程,有效提高了农房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思路及目标

  竹山县按照“先急后缓,分类推进,统一风格,经济适用”原则,坚持政策驱动、部门联动、能人带动、群众主动相结合,坚持把“消土”工程与村庄整治、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移民安置、村镇建设相结合,逐步消除土墙房,加快推进秦巴庸派风格农房改造,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致力特色民居示范带和魅力竹山建设,努力把竹山打造成为秦巴山生态文明示范区。今年首批启动竹房城镇带305省道沿线土房拆旧建新,重点推进文峰长坪、溢水华家湾、麻家渡柿树坪至罗家坡、宝丰九里岗及女娲山等重点片区土房改造,通过试点示范,引导和推动其它区域逐步实施,力争今年305省道沿线土墙房全面消除,80%以上农房完成改造任务,80%以上农户达到“四化”配套标准(房屋靓化、晒场硬化、庭院绿化、环境净化)。

三、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扎实推进“消土工程”,竹山县及时抽调专人,组成专班,迅速进驻到首批启动的镇、村,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层层召开会议,宣传土房拆旧建新及秦巴庸派农房改造总体要求和奖补政策,帮助指导乡镇制订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包保, 积极协调县直各责任单位履行各自帮扶职责,协助乡镇组织拆除土墙房屋,迅速掀起“消土”工程热潮。一是对305省道沿线及重点区域土墙平房进行分户登记造册,逐户甄别产权归属、家庭人口、房屋间数、收入状况,调查掌握户主社会关系、其它住房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纳入本次“消土”工程范围;二是对砖木结构平房进行维修改造、提档升级;三是对2—3层平顶楼房,达到质量安全标准的,统一登记造册,全部实施秦巴庸派风格农房改造。
  2、统一规划,严把标准。按照村镇建设规划,“消土”工程重点向省道沿线、新型社区集中建房。集中建房实行统一红线、统一标高、统一朝向、统一风格、统一设施“五个统一”模式,配套道路硬化、庭院绿化、集中饮水等设施,把集中建房安置点培植成城镇带建设新亮点。对新建农房按照“一户一基,先拆后批”原则,实行用地限额制度,鼓励2户以上联建。集中迁建或原址建房必须严格按照“秦巴庸派”风格建设,户院建设要达到“四化”配套标准,奖补兑现一律以“六有”标准为依据,达到相应标准予以补助,没有达到相应标不予补助。
  3、政策撬动,奖补兑现。加大政策资源整合力度,先期重点支持竹房城镇带乡镇土墙农房拆旧建新和庸派风格改造。一是对列入县定土墙房拆旧建新农户,新建房屋达到验收标准并拆除旧房的,每户给予2万元资金奖励。二是对列入县定土墙房拆旧建新农户,采取投亲靠友、买房居住等方式安置的,签订投靠协议或购房合同,原土墙房屋拆除后,按每间5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原宅基地使用权收归村集体。三是对列入县定土墙房拆旧建新农户,免费办理新建房屋的建房手续。四是对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土墙平房拆旧建新的,由乡镇政府协调农商行按最低利率给予每户3—5万元的担保贷款。五是对列入县定土墙房拆旧建新农户,符合计划生育家庭安居工程、困难党员安居工程条件的,优先享受相关政策扶持。六是对其它“秦巴庸派”风格农房改造,在县定规划按程序报批并达到验收标准的,每户补助5000元,土墙平房拆旧建新必须达到“秦巴庸派”风格标准,不再享受此项政策。七是对土墙农房拆旧建新和庸派风格改造的农户,实施“三改一建”并达到验收标准的,纳入“三改一建”奖补范围。
  4、加强领导,部门联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消土”工程领导小组,组建“消土”工程办公室,全面落实“县级领导挂帅、部门帮扶、乡镇主抓、群众主体”的工作机制,增强建设活力。溢水、麻家渡、宝丰等重点乡镇率先示范,把“消土”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坚持亲力亲为,一线督战,组织乡镇干部、乡(镇)直机关开展分户包保,确保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县直各相关单位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明确1名班子成员牵头组织,成立工作专班积极抓好项目争取,制定联系村推进实施方案,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县委组织部负责争取困难党员安居工程建设指标,重点支持城镇带乡镇困难党员户土房拆旧建新。县住建局负责争取危房改造资金进行支持,同时抓好集中建房点的规划设计和建房技术指导。县国土局负责争取地灾搬迁资金,加强土房拆旧建新宅基地审批管理。县财政局负责整合筹集土房拆旧建新及庸派农房改造所需奖补资金。县扶贫办负责向上争取扶贫搬迁资金,重点支持城镇带乡镇土墙平房拆旧建新。县计生局负责争取计划生育家庭安居工程建设指标,重点支持城镇带计划生育家庭安居工程建设。县民政局负责对土房拆旧建新困难家庭给予重点扶持。县农商行负责制定土墙平房拆旧建新信贷支持方案,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
  5、强化督办,严格考核。根据确定的时间节点,县“消土”办巡回督导落实,重点督查各乡镇工作进展、县直单位履职、帮建单位帮扶等情况,定期编发通报。计划在6月上旬召开现场推进会,现场评比,排名通报。10月上旬组织验收,对照任务目标,按照质量标准,分乡镇逐户实地检查,兑付奖补资金,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扶贫开发工作评先表模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竹山县实施 “消土”工程,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达到基本消除土房、危房户目标,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新型村镇、新型社区、秀美村庄。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持、引资扶贫和综合治理等举措,努力实现农村村镇面貌的大改观、农村生活条件的大改善、农民收入的大提升、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发展。憧憬美好的愿景:山水自然景观和秦巴庸派风格农房相互映衬,特色产业基地和村庄相得益彰,秦楚风情旅游和村庄相互融合,一个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山区经济强县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