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造。创造文明、积聚文明、传递文明,是长沙这座城市发展的印迹;向往文明、崇尚文明、践行文明,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目标。这些年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坚持不懈,付出了艰辛,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凝聚了力量。全市各级把文明创建作为实践科学发展的载体、提升市民素质的途径、加强城市管理的抓手、造福人民群众的实事来办,全力以赴,奋力拼搏,不仅在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等“硬实力”上实现了新突破,而且在科教支撑力、文化创新力和城市影响力等“软实力”上取得了新成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创建工作仍有疑惑,他们担心创建的旗帜还能打多久、创建的道路还能走多远。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创建目标要坚定不移,创建工作要坚持不懈。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追求。创建文明城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我们历来主张,搞创建不是为了拿一块奖牌、得一份荣誉,而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幸福为追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改善人居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给城市带来更大的变化、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我们通过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有效载体,让城市发展更具实力、更富魅力,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更为和谐。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的理念和追求,我们的创建工作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创建成果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但是大家也必须认识到,文明创建没有止境,人民满意没有上限。能不能让人民满意,是判断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的期待越来越高,满意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能够与之同步、不断提升,原来很满意的,现在可能是基本满意了;原来基本满意的,现在可能就不满意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创建,从而让创建过程成为环境持续改善、秩序持续优化、服务持续好转、人民持续受益的过程,使全市人民不断提高认同度,切实增强幸福感,更加积极地认可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二、始终坚持以文明达标为抓手。新形势下,城市文明程度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的丰富内涵,成为一种无形的竞争要素,成为一种累积的重要资本。考量城市的文明程度,人民群众满意是一种主观感受,文明城市考评是一条客观标准。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全面体现,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各类城市称号评选中要求最高、标准最严、难度最大的一项评选活动,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近年来,我们的创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仅创建成果难以巩固,人民群众也会怨言不断,认为我们图虚名、搞突击、重形式。可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事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事关城市形象的美誉度,事关人民群众的支持率。2011年是全国文明城市的迎检之年、决胜之年,是对长沙综合实力的一次总测评,是对各项创建工作的一次大考验。要顺利通过这次迎检,我们必须围绕测评指标体系,一项一项对照,一项一项落实。在这一点上,来不得一点动摇和观望,来不得一点含糊和马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提升,打好攻坚战,赢得决胜局。
三、始终坚持以拼搏精神为动力。这些年来,随着创建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创建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创建规律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创建目标的追求更加坚定。长沙连续两次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在近两年的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长沙分别位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第4名和第5名,实现了市委、政府提出的“争先进位”的目标,也标志着创建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实践充分证明,长沙的干部是有决心、有信念、有抱负的,长沙的人民是有觉悟、有智慧、有力量的,长沙的创建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同等的条件,同样的任务,积极而为与消极应付,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多年的创建,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布满坎坷、充满挑战的,如果没有一股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的拼搏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创建成果。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既为创建增添了光彩,也为创建注入了动力,支持我们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今年创建的难度、竞争的压力、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需要我们以执著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把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措施坚持好、发挥好。
四、始终坚持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不但推动了发展步伐、感受了深刻变化,而且积累了发展经验、获得了深刻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必须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正确看待成绩,正视存在问题,主攻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创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必须遵循更高更严的测评标准,对照先进城市水平,对照人民群众期盼,查找差距,奋勇攀高,锲而不舍,持续作战,将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的工作方针,向人民群众问计,靠人民群众参与,由人民群众评判,尊重人民主体作用,凝聚全市各方力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做到全民参与、全城动员、全面创建;必须坚持着眼长效的工作机制,同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真正让文明创建融入发展大局、落到工作实处、走进百姓生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段,全市上下务必责任上肩,工作落实,以长效的领导机制作保障,以长效的测评机制强动力,以长效的共建机制聚合力,以长效的管理机制打基础,把文明创建作为为民服务的一件实事、当前工作的一件大事来切实抓好,经得起上级的严格检查,经得起历史的长久检验,经得起人民的全面检阅。(原载于中央文明办2月16日《精神文明建设》第5期)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追求。创建文明城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我们历来主张,搞创建不是为了拿一块奖牌、得一份荣誉,而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幸福为追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改善人居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给城市带来更大的变化、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我们通过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有效载体,让城市发展更具实力、更富魅力,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更为和谐。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的理念和追求,我们的创建工作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创建成果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但是大家也必须认识到,文明创建没有止境,人民满意没有上限。能不能让人民满意,是判断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的期待越来越高,满意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能够与之同步、不断提升,原来很满意的,现在可能是基本满意了;原来基本满意的,现在可能就不满意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创建,从而让创建过程成为环境持续改善、秩序持续优化、服务持续好转、人民持续受益的过程,使全市人民不断提高认同度,切实增强幸福感,更加积极地认可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二、始终坚持以文明达标为抓手。新形势下,城市文明程度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的丰富内涵,成为一种无形的竞争要素,成为一种累积的重要资本。考量城市的文明程度,人民群众满意是一种主观感受,文明城市考评是一条客观标准。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全面体现,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各类城市称号评选中要求最高、标准最严、难度最大的一项评选活动,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近年来,我们的创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仅创建成果难以巩固,人民群众也会怨言不断,认为我们图虚名、搞突击、重形式。可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事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事关城市形象的美誉度,事关人民群众的支持率。2011年是全国文明城市的迎检之年、决胜之年,是对长沙综合实力的一次总测评,是对各项创建工作的一次大考验。要顺利通过这次迎检,我们必须围绕测评指标体系,一项一项对照,一项一项落实。在这一点上,来不得一点动摇和观望,来不得一点含糊和马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提升,打好攻坚战,赢得决胜局。
三、始终坚持以拼搏精神为动力。这些年来,随着创建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创建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创建规律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创建目标的追求更加坚定。长沙连续两次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在近两年的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长沙分别位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第4名和第5名,实现了市委、政府提出的“争先进位”的目标,也标志着创建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实践充分证明,长沙的干部是有决心、有信念、有抱负的,长沙的人民是有觉悟、有智慧、有力量的,长沙的创建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同等的条件,同样的任务,积极而为与消极应付,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多年的创建,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布满坎坷、充满挑战的,如果没有一股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的拼搏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创建成果。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既为创建增添了光彩,也为创建注入了动力,支持我们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今年创建的难度、竞争的压力、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需要我们以执著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把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措施坚持好、发挥好。
四、始终坚持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不但推动了发展步伐、感受了深刻变化,而且积累了发展经验、获得了深刻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必须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正确看待成绩,正视存在问题,主攻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创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必须遵循更高更严的测评标准,对照先进城市水平,对照人民群众期盼,查找差距,奋勇攀高,锲而不舍,持续作战,将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的工作方针,向人民群众问计,靠人民群众参与,由人民群众评判,尊重人民主体作用,凝聚全市各方力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做到全民参与、全城动员、全面创建;必须坚持着眼长效的工作机制,同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真正让文明创建融入发展大局、落到工作实处、走进百姓生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段,全市上下务必责任上肩,工作落实,以长效的领导机制作保障,以长效的测评机制强动力,以长效的共建机制聚合力,以长效的管理机制打基础,把文明创建作为为民服务的一件实事、当前工作的一件大事来切实抓好,经得起上级的严格检查,经得起历史的长久检验,经得起人民的全面检阅。(原载于中央文明办2月16日《精神文明建设》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