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贫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3-0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贫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它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从而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农业是贫困山区的主导产业,实现贫困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贫困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营粗放,农业发展经济条件比较差;二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在这两大难题双重挤压下,贫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艰难的战略选择。我认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是贫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着眼点。

  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贫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经济比较发达、自然条件和农业自然资源比较优越的地方不同。贫困山区农业投入不足,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产品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而农业发展的注意力要更多地集中于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上。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贫困山区群众的温饱,才能整体迈向小康,也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践和现实告诉我们,因为贫困,人们无力去解决自己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因为贫困,人们也难以制止自己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为此,我们应当努力抓好以下战略重点:

  1、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努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地的关键是治水改土,要把农田水利作为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扎实抓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山区农业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的改良治理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同时改变不科学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防治水土流失。二是要加快山区水利改革发展,提高山区水域生产力和水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贫困山区农业经济结构的总原则是既要由种植业为主向全面发展、多种经营转变,又要由自给性的农业经济向市场化的农业经济转变。要立足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与农业相关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新产品新产业。当前,要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充足的前提下,结合退耕还林,努力发展林果、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名、优、新、特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水平。要树立“以名优畜禽养殖为主导,突出地方畜禽特色产品开发,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牲畜家禽养殖,发展畜产品加工,优化养殖业结构,提高畜禽生产品质和效益,使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上升。总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重视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各自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建立区域性的农业经济。

  3、依靠科技和教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要加快贫困山区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密切“农科教”相结合,不断提高贫困山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鼓励和促进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农户的发展,积极培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以推广丰产技术为中心,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搞好服务。真正把发展农业生产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农业从粗放型索取性开发经营向集约型保护性开发经营转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