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林 毛道宏
为认真落实县四大家联席会议贯彻市委、市政府“决战九月、集中打好‘五大战役’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县统计局积极行动,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统计服务意识,为县域经济“五大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统计保证。
(一)强化统计服务。要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全方位、多层面、广视角地开展统计服务,继续按照“7个1”和“3个3”模式主动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7个1”即:每月出1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快报》和1期《竹山统计月报》,每季度编印1份《统计季度综合分析报告》,每年编印1本《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和1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建立健全1套稳定的县乡村统计队伍和网络,修正完善1本统计工作基本制度(包括统计工作制度、统计人员岗位职责、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工作考核考评制度、统计一套表管理制度等)。“3个3”即:统计统每年上报不少于300条统计信息,30篇专题统计分析,并力争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领导签批3篇以上。
(二)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建立健全全县重要统计数据审核评估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坚持全县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投资、商贸等重要数据要由县统计局、财政局、发改局、业务主管部门、县分管领导审核评估。健全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强化数据间的衔接和协调,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规范统计数据的上报和发布制度。建立县政府统计机构对部门、乡镇统计数据上报的审核审批制度和政府统计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将经过审核批准的统计数据公开发布,增强统计数据发布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全县重要数据发布由县统计局审核后报县分管领导审核审批;各部门公布统计数据,必须按规定报经县统计局审核批准。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必须使用公开的法定数据。总之,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服务,同时也要防止外县数据攀比。
(四)完善统计分析和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月例会制度。成立以县政府办、县统计局牵头,县发改、财政、经济、国税、地税、商务、人行、农业、林业、水务、建设、交通等部门以及规模企业、重大项目承建业主单位为成员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1名懂经济、懂业务的人员具体从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每月20日至28日组织调研,月底集中座谈讨论,由牵头单位汇总后形成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季度、半年和年度经济运行监测,由县政府办牵头,县发改、统计部门具体组织主要经济部门分组深入乡镇、企业、项目单位进行调研,召开分析碰头会,主管部门起草专题调研报告,统计或发改部门起草总报告。牵头单位要采取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提高监测预警工作人员的素质,有重点地开展专题性座谈。同时,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国内、省内大环境对全县经济的影响,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监测,努力提升统计服务经济运行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统计数据服务全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五)夯实统计基础建设。一是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健全统计机构,明确统计人员和具体职责。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规模和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统计机构,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保持统计队伍稳定。二是要大力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县统计部门要组织全县各类统计人员开展集中业务培训,提高统计干部和基层统计人员工作能力,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三是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大力开展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使全县统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统计源头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县统计局要加大对乡镇、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管理协调力度,抓紧建立部门服务业统计定期报表制度。各部门要定期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数据,规范部门统计调查行为,做好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和备案工作。四是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要把统计信息化建设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要按照全省企业一套表实施方案,规范运作,严格把关,确保数据质量。 (作者系县统计局局长、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