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清
我叫王德清,现任麻家渡镇工会主席兼移民工作站站长。常言说:人活一世,草活一春。这句话蕴涵着非常深刻的道理,但我始终这样认为,人既然活着,就要活得有意义。
2006年乡镇换届,我从乡镇人大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担任工会主席。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闲差,如果在县直单位的话,我就舒服得多。但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党员、老干部,我想既然一没退休,二没进城,还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过多久,潘口电站上马了,组织上又安排我兼任镇上的移民站长。我深知这是一块“硬活儿”,开始我的确有些犹豫,因为谁都知道这副担子有多重,况且镇上还有比我更年轻的同志。思想斗争一阵子,我这样想开了:只当是当成我人生的又一次磨练,于是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麻家渡是全县移民重点安置乡镇,且首期对接的就是田家坝镇核心淹没区两河村的268名移民。2007年底,县委、县政府和县移民指挥部明确提出要在我镇的营盘河村率先启动移民样板房建设,这是移民安置的首批样板房,可以说成败与否,系关全县移民大局。
移民建房,首要任务就是要征集宅基地。营盘河村地处号称全县“三大平坝”之一的麻家渡镇平坝范围之内,且安置点又位于集镇规划区,可谓是寸土值千金。在此之前,就有多户村民向镇上要求审批建房,考虑到电站建设,镇上一户也没批。现在要把它征过来建移民房,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确保移民样板房如期开工,我与镇上村里的干部是不分昼夜,辗转群众家中做工作,寒冬腊月能跑得脚出汗,一天磨下来嘴唇全是泡。有人很形象地说我们是在“磕转转头”。就是我们这样“天天磕”,一连磕了6天,终于从4户村民手中征来了650平方米的田块,确保了6户1基2栋样板房顺利开工,由此拉开了全县移民安置外迁建房的序幕。两个月磕下来,完成了营盘河、柿树坪、双堰3个安置点300余户、113.16亩的宅基地征地任务,为移民安置建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们接收的移民都是外来人口,让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安家,如果一条路修不通、一根电线搭不上、一块地整不好,都会影响到移民的情绪和安置进度。因此水、电、路等各项配套必须先行建好,才能确保建房、移民搬迁进度和效率。于是挡土墙建设、电力施工、“西水东调”、水泥路建设等好几大工程同时拉开,每一项工程都系关民生,系关全局,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我所驻的双堰村移民队仅有3个人,我一个人既当指挥长,又当联络员,每天要不停地奔波在几个现场,一天下来,能跑上几十公里。再加上2007年冬持续多日的低温冰雪天气,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冷,当时的寒酸、苦日子可想而知。有时实在冷的顶不住了,我们3个人就凑到一起,找些建筑废料生点火,相互鼓劲提精神,接着又分头赶往下一个工地。就是凭着这种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倾心尽力、实干负责、不言苦衷的敬业精神,一个个项目,一个个工程才得以顺利开展,并按时竣工交付使用。
较好的配套设施换来了丰硕成果。两河村移民看到双堰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陆续有51户积极主动搬迁过来,安居乐业。
我始终坚信,视移民为亲人,为移民服好务是每一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春播“黄金时节”,全镇97%以上移民“按兵不动”,没有下地。移民首季生产冷在户里,急在镇上。为了让移民“安居”后尽快“乐业”,及时步入正常的农业生产轨道,我带领移民站一班人,深入调查走访,认真分析根源,果断、及时给党委政府提出了4点建议,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即一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移民思想工作,二要及时出台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移民生产积极性(按每亩地补助3斤玉米种、1包专用肥),三要建立包保责任制,真情感化移民坚定生产决心,四要切实解决移民种地的实际困难。我所包保的吴等仁、刘自奎等3户移民,分到的旱地是去年复垦的黄泥巴,到处都是土疙瘩、石块、杂草,他们怨气非常大。我便出资请来一台“小铁牛”,翻地精耕了3天,帮他们完成了春播。包保的特困户杨泽安,老两口60多岁,体弱多病,儿子在外打工。看到这种情况,我二话没说,自己掏钱请了4名劳力,请牛工把3亩地翻耕播了花生、栽了玉米。他们远在青海的儿子得知后,专门打电话给我道谢。在以我为组长的春播生产组带动下,奋战20天,实现了双堰村移民春播生产180度大转弯,移民耕园地不留空茬,全部播种到位。
“移民生活无小事。”这是我从事移民工作以来体会最深的一点。今年4月15至16日的狂风暴雨,导致我镇部分移民房屋漏雨,移民反映强烈,主要原因是瓦匹稀,遇骤降暴雨,就会顺瓦缝直流。为稳定移民,防止情绪激化,导致群访,我一边找来几户代表开会作思想工作,一边迅速联系建房施工队挨家挨户进行叉播、检修,仅用7天时间就全部完工,累计添瓦18000匹,为13栋26户楼房作防水500多平米,彻底解决了移民后顾之忧。
服务无止境。服务移民安置,是当前乃至今后全县的工作中心,更是我镇压倒一切工作的重头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保持高昂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其中,为了移民不言苦,发挥余热献移民,尽职尽责做好份内的本职工作,为生态水电大县建设作出应有的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