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乡镇干部 要将吃苦精神贯穿始终
08届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高 佳
自潘口水电站建设启动以来,各移民乡镇结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紧密围绕移民搬迁这个重点,开创惊天动地、造福一方的伟大事业。无论从移民群众积极配合,还是从乡镇干部艰苦奋斗来说,都是振奋人心,乐观向上的,能够体现出各级领导对于各个乡镇基于实际所做的准确定位,处理主次矛盾上的轻重缓急,以及给予移民群众、各干部的无限关怀。
目前二期移民势头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此,我想谈谈在移民乡镇,要将“吃苦”精神贯穿始终。
苦,在佛教领域里,是其基本观念之一,表达了对于人的现实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苦可以归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八类。吃苦就是要去遭受痛苦,经受艰苦,有时甚至是主动性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只有在吃尽人间苦处之后,方能置身于人上人,干出一番事业来。
首先,移民乡镇干部要下苦功学习理论知识,夯实综合素质基础。在移民乡镇,每天发生的最多人际交往一定是干部与群众的交往,谈及的事也不会超出“移民”这个话题,关于资金兑现、建房拆房、鸡圈猪舍、配套设施、生儿养老等一大堆问题接踵而来,需要干部去引导,去落实。遇到复杂问题,倘若理论知识不过硬,就会造成连干部自己都语无伦次,无从下手。究其原因,问题在于,移民乡镇部分干部,没有吃透、吃准政策,没有下苦功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因此,要实现工作中得心应手,处理复杂问题上游刃有余,必须做到:
一是要下苦功学习科学知识。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要切实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要深入研究,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结合自身特点与乡镇移民工作实际,科学、深入、发展地思考,要学会学习,进而增强自身判断能力,优化自身素质,提高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更高层面认识。
二是下苦力及时掌握新形势下的国际、国内动态,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要明天下,晓事物。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求干部除了实干、苦干,还要巧干。面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与时俱进,用科学来武装头脑,尊重和依靠科学,不盲目、不蛮干,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做事情和做决策能够经得起科学和实践的检验,并且把实干、苦干和巧干很好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是要下苦心进一步深入移民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明白群众所求,掌握群众心态,加深对群众的关心,从而增强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感和肯定感,构建和谐稳定的干群关系,誊出时间和精力再反利用到学习上来,形成工作、学习、再工作的良性循环体系,更好地推动移民工作。
其次,移民乡镇干部要在生活上特别能吃苦。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要始终保持勤勉苦干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有些移民乡镇,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集镇配套设施还未完善,饮水成一大问题,往往造成三天不洗碗、两天不洗脸、一天不喝水的尴尬境地,在这种特殊时期,检验一个干部是否能静下心来搞好工作的标准就是视其能否吃苦,能吃多大的苦。在移民工作中要有坚定的意志,要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主动吃苦的精神境界,对于工作要有凝重的敬畏,不断迈进,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切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自命不凡,而应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从而推动移民工作。
最后,移民乡镇干部要正确理解吃苦的含义。害怕吃苦,本身就是不知道吃苦在成功中的意义与价值的表现。吃苦是一块磨刀石,可以砺人之志,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能吃苦,才能开拓,能开拓,才能有所作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愿下基层,不愿吃苦,到头来享受青春的人受难的总是自己。有些人在清苦的基层生活中寻求自身的价值和乐趣,这是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这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有些人在糜烂的物质生活中时常感觉伤感和苦痛,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思来想去,想必君一定择于前者。
后记:我作为一名延安人,深知延安精神的博大和深远,深知吃苦对于一个人尤其是一名年轻干部的深远意义,我不会投靠于家庭和父母,更不会依赖于这个社会,我想要的是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运用到工作中去,贯穿到思想上来,推进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感恩每一个帮助、教导过我的人,没有他们的引导和教育也不会有我现在在基层的感受和观点,我将继续通过自身努力和表现,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干出有自己特色,工作拿得出手,领导满意,群众放心的事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