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曾 骥
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一头连着农民,另一头连着城镇居民,所以蔬菜产销都涉及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十件实事”之一,视为“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近几年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与工作实际,就全县蔬菜产业现状、今后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为县委、县政府制定蔬菜产业发展方针、政策提供参考。
一、我县蔬菜产业现状
竹山县城地理位置特殊,城区近郊蔬菜面积十分有限。城西、马家菜园菜地被征用后,地产蔬菜供给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南门菜地再被征用后,地产蔬菜供给不足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城区“菜篮子”建设,缓解竹山“菜价高、吃菜难”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一)、菜地分布与产品流向
1、全县蔬菜种植面积。我县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分布在各个乡镇,常年蔬菜种植大部分是露地种植,全县露地蔬菜春秋季以青椒、黄瓜、茄子、萝卜、菜薹、白菜等等大路蔬菜为主,以农户自食自用为主,能供应县城的比例不大。但真正供给市场的专业蔬菜基地面积只有3000多亩。
2、供应城区蔬菜生产地情况。常年供给城区的近郊蔬菜基地有950亩,其中南门450亩、桥东100亩、潘口的小漩和悬鼓洲300亩、明清和窑沟100亩。南门、小璇的菜地被征收后,近郊菜地仅剩200亩;可供县城的远郊蔬菜基地,目前主要有柳林、双台的1000亩高山洋芋基地,麻家渡的1000亩莲藕蔬菜基地,楼台、上庸的800亩大路蔬菜基地。
3、全县设施蔬菜建设面积及产品流向。全县已建设施蔬菜面积共计1600亩,主要分布在擂鼓、溢水,其次是城关、上庸。擂鼓的设施蔬菜产品大部分流向竹溪; 溢水的设施蔬菜部分流往城区;城关、上庸的设施蔬菜主要供应县城。
(二)、蔬菜需求与供应情况
1、菜地面积缺口较大。从菜地面积上看,我县供需缺口较大,目前城区常住人口近7万人,按照县城人均菜地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其中设施面积8平方米)计算(见《湖北省蔬菜基地建设保护办法》省政府149号令),城区需要专业菜地2100亩,其中设施菜地800亩。南门菜地征收后,我县城区菜地面积与基本需求相差1900亩。
2、城区蔬菜供需情况及市场价格现状。从实际供需情况看,近年来我县城区对“外来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据调查,目前我县城区日均蔬菜需求量为35吨,其中30吨需要从境外调入。一年之中,除6、7、8月份我县地产蔬菜在市场上占有率可达到50—60%外(其中南门占50%以上),其它月份仅有20%左右,竹山地产蔬菜上市时间比较集中,多以廉价的大路菜为主,近年来乡镇居民甚至农户对境外反季节蔬菜、精细蔬菜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部分蔬菜通过城区流向农村,而价格较高的反季节蔬菜、精细蔬菜,主要依靠境外调入,且价格低于地产蔬菜,以某超市经营现状为例:1——8月蔬菜销售量11.44万公斤,其中外采7.63万公斤,地采3.77万公斤,地采主要是豆制品和叶菜类;销售额57.6万元,其中外采38.2万元,地采19.4万元,平均单价:外采3.34元,地采5.15元,地产蔬菜价格高于外采蔬菜35%。目前我县境外蔬菜调入途径主要是7个蔬菜批发店外采和两大超市(寿康永乐、新合作鑫城购物广场)公司配送。
二、当前蔬菜价格走势
从今年蔬菜价格监测数据统计显示:1——8月份蔬菜综合平均价每斤2.80元,比去年同期每斤2.21元提高27%。蔬菜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价格先涨后降继而再涨,同比整体呈上涨态势;价位较高,市场供应基本稳定;菜农收益未减,群众增支。
(一)、蔬菜市场价格运行概况。据1——8月份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元——8月份每月每斤蔬菜综合平均价分别为3.07元、3.17元、3.39元、3.47元、3.07元、2.17元、1.86元、2.21元,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3%、+7%、+2%、-12%、-29%、-14%、+19%;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43%、14%、11%、37%、41%、11%、15%、51%。今年8月以来随着种植和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整体推高了我县菜价,所监测的14个品种菜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上涨,而且上涨幅度较大,元——8月份综合平均价每斤2.80元,与去年同期2.21元相比每斤上涨0.59元,涨幅为27%。监测的品种有芹菜、大白菜、毛白菜、黄瓜、白萝卜、茄子、西红柿、土豆、胡萝卜、青椒、尖椒、圆白菜、豆角、豆腐,元——8月每斤均价为2.68元、1.39元、1.63元、3.54元、1.36元、3.96元、3.67元、1.55元、2.26元、3.77元、5.31元、1.41元、4.89元、2.00元同比涨幅为19%、51%、23%、34%、72%、60%、23%、5%、18%、35%、17%、58%、19%、12%。
(二)、蔬菜市场价格运行特点。1——4月份蔬菜价格一路上涨,而且高位运行,1-4月份监测的14个零售蔬菜品种每月每斤综合均价分别为3.07元、3.17元、3.39元、3.47元,环比涨幅分别为+3%、+7%、+2%,同比分别上涨43%、14%、11%、37%。1-4月综合均价为3.28元,比去年同期2.62元上涨25%。前三个月受元旦、春节市场需求影响,反季节蔬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呈上涨趋势。进入4月份,按照往年蔬菜价格运行规律,蔬菜价格应有所明显回落,而今年蔬菜价格还存上涨态势,蔬菜价格仍旧高位运行,市场每斤零售均价3.47元,创8个月中最高。5——7月份蔬菜价格下降明显,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蔬菜每斤综合均价分别为3.07元,与4月份每斤3.47元相比下降12%,同比上涨41%;6月份蔬菜每斤综合均价分别为2.17元,与5月份每斤3.07元相比下降29%,同比上涨11%;7月份蔬菜每斤综合均价分别为1.86元,与6月份每斤2.17元相比下降14%,同比上涨15%,近三个月菜价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下降最为明显的品种是黄瓜、茄子、青椒、尖椒、豆角、西红柿等果类品种蔬菜,5——8月份每斤均价分别为2.11元、2.51元、2.46元、3.68元、3.51元、2.82元,较1——4月份每斤均价4.97元、5.41元、5.09元、6.94元、6.10元、4.53元比分别下降57%、54%、52%、47%、42%、37%,降幅达三至六成。
(三)蔬菜价格上涨成因分析
1、气候原因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前三个月受元旦、春节市场需求影响,反季节蔬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呈上涨趋势。进入4月份,按照往年蔬菜价格运行规律,蔬菜价格应有所明显回落,而今年蔬菜价格还存上涨态势,其原因是今年阴历闰四月季节持后,我县持续低温寡照,阴霾潮湿天气,使蔬菜生产周期拉长,尤其是叶果类蔬菜上市时间普遍推迟。
2、生产成本上升是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今年所监测的6个品种化肥零售价格元——8月份零售均价每吨1631.00元同比上涨13%,种子价格平均上涨10%,人工费用普涨20%,生产成本上升也是引起蔬菜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
3、运输费用增加是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的最直接原因。成品油价格政策性上调,今年元——8月成品油价格零售均价每升7.53元,同比上涨3%,导致蔬菜运输费用增加,蔬菜流通成本增加了,蔬菜零售价格自然上涨。
(四)、后期蔬菜价格走势分析。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这与全国大部分地区蔬菜行情一致。我县纳入监测的主要蔬菜品种价格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整体运行模式是前高中低后高,即1——4月价位高,5——7月份蔬菜价格有所下降,8个月蔬菜价格开始小幅上涨,但是今年前8个月蔬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价格呈上涨趋势,具体监测品种进入9月份市场价格运行涨跌交错,地产蔬菜价格会出现季节性上涨。进入秋淡后,春季蔬菜逐渐罢荐,秋播蔬菜开始大面积播种,市场蔬菜供应趋紧,反季节性蔬菜慢慢入市,后期蔬菜价格将存在上升空间。
三、积极稳控市场蔬菜价格对策
当前,我国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物价上涨的压力空前加大,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已深刻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县物价局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采取稳控措施,确保蔬菜价格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一)、加强价格监测。县物价局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寿康永乐综合超市、新合作鑫城超市、西关农贸市场、振武路农贸市场设蔬菜价格监测点四个,同时确定蔬菜监测品种14个,每月开展“定点、定时、定品种”进行监测,并定期报送分析材料和价格波动信息,特殊时期如春节、国庆节或者价格异常波动时及时启动日监测报告制度,并及时报送价格变动情况。确保价格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开展种植成本调查。为了解大棚蔬菜种植投入成本及收益情况,破解当前蔬菜价格居高原因,4月份县物价局组织成本调查队和监测中心人员深入城关镇南门大棚蔬菜基地,就今年蔬菜种植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研,从我局对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及收益情况看,我县蔬菜种植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在调研中,还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并亲临实地调查种植成本及收益情况,现场听取并解答了菜农反映的蔬菜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菜农普遍反映的今年农药、种子及人工价格上涨实际,深入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内,查看当前蔬菜涨势情况,宣传国家惠农政策,建议技术人员加强指导,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定单种植,以满足城区蔬菜市场需求,确保价格稳定。
(三)、公示价格,引导消费。对市场价格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核实、汇总分析后,每周四通过《竹山物价》、竹山物价信息网、今日竹山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外公布,让市场经营者了解当前市场商品的价格状况,引导其合理确定蔬菜的价格水平,同时广泛开展“价比三家”活动,引导老百姓理性合理消费。在元旦、春节、端午节等节期间,集中精力搞好节日的价格巡查、监管工作,随时发布市场价格动态信息,让居民合理、有序消费,同时做好节假日期间价格监测分析报告工作,以达到社会消费预期。
(四)、加强市场价格检查。围绕“米袋子”、“菜蓝子”、“火炉子”等群众关心的物价问题,进行市场价格监管。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对市场粮油、蔬菜及瓶装液化石油气价格的监测和监管,针对市场价格异动情况,敢于面对,沉着应战,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对策及建议,为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作用。同时,加强市场明码标价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中以明码标价为抓手,逐步引导倡导商家实行明码实价。通过告示、沟通、提醒、约谈等方式事先介入,引导合理合法定价行为。
四、对我县发展蔬菜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领导专班,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落实“菜篮子”首长负责制,加强蔬菜产业的领导,坚持以扩大蔬菜专业基地为重点,以培植蔬菜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满足城区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蔬菜的自给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城区周边乡镇与相关部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与使命感,加快推进城区蔬菜基地建设。
(二)、立足基础优势,科学谋划布局。目前竹山县蔬菜产业已具雏形,但规模小,差距大,但冷静、全面分析,我县资源条件好、市场需求大、民意呼声强,发展要素俱全,前景看好。随着城区面积扩大,一方面菜园被相继挤占,面积急剧萎缩;一方面城区人口增多,蔬菜需求量大大增加。近郊新建蔬菜基地,一是离城稍远,二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为夯实基地面积,优化品种布局基地建设上,要适度控制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模,重点抓好城区周边乡镇露地蔬菜基地建设。以城关、潘口、楼台、上庸四乡镇为重点,在县城近郊新建2000亩蔬菜基地,其中城关1000亩(桥东100亩、刘家山140亩,虎山村二组200亩、窑沟村600亩),楼台800亩(肖家沟村一组300亩、三台村观音沟社区350亩、庙湾村二组150亩),潘口200亩。同时争取市政府支持,在文峰太和新建600亩专业蔬菜基地。新建基地要突出重点,近期以刘家山、观音沟为主,统一规划,连片种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同时配套。
(三)、强化科技服务,提高产业效益。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部门重要的职责。要实施“科技兴菜”的战略,切实加强蔬菜科研和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大胆引进示范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及相关技术,调优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整合“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培训资金,充分利用村文化室、有线电视等阵地,采取讲座与现场观摩相结合、发放技术资料与“农信通”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知识技术专题培训,培训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营销经营意识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支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现代蔬菜专业户。抓好典型辐射。以示范样板基地为平台,带动和辐射蔬菜种植户进行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扶持龙头带动。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营销强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示范和营销带动作用。采用示范推动。加快推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园艺设施等方面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完善配套设施,畅通销售渠道。目前县城缺乏蔬菜交易市场,外调蔬菜车辆停靠难,交易环节多,综合成本高;另外零售市场少,城区管理严,农村蔬菜进城直销困难,也限制了农民种菜积极性。在统筹考虑县城整体规划基础上,在县城或南门村新建一个蔬菜交易批发市场,便于外地蔬菜进入我县直销,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同时在堵河二桥桥头、城西、明钦各建一个蔬菜自由交早市,开通至近郊蔬菜基地的早班车,方便城区周边蔬菜进城直销。鼓励农超对接,支持蔬菜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在城区以直销店、直销车方式销售蔬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蔬菜销售成本与零售价格。 (作者系竹山县物价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