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山区经济强县
发布时间: 2012-06-0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山区经济强县 

竹山县林业局局长  范  奇 

    我县是湖北省山区林业大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31.7万亩,占县国土面积的80.22%,有林地面积255.38万亩,森林覆盖率51.24%,森林活立木总蓄积954.6万m3。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中国肚倍之乡”。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多重价值和多种效益,致力于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大幅度提高生态服务、林产品和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快竹山现代林业发展,对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湖北省山区经济强县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县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目标: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将人口聚集区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将“一城两带”建设为生态恢复区,将25度以上坡耕地建设为产业开发区,将竹房城镇带建设为生态景观区,实现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林业增效。力争到2020年,全县森林面积达35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林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全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业富民强县能力明显提升,生态文化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山川秀美、生态优良、资源充裕、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的发展目标,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实施三大项目,打造国家生态山水名片。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加强县内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圣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圣水湖湿地公园等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全力创建和打造以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圣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为龙头,以武陵峡桃花源、女娲山、县城到坝区景观林建设等景点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网络,把堵河源核心景区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效对接,把山水资源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使我县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竹山生态文化大县建设。 
  (二)推进三大工程,构建秦巴山区生态屏障。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按照《竹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要求,对全县已纳入政策兑现的29.8万亩和因政策原因未能纳入国家计划的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全面完成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任务。二是管好护好天然林。严格执行天然林禁伐政策,把每一棵该保的林木坚决保住、把每一寸该守的林地坚决守住。全面加强森林抚育,加快推进公益林建设,抓好后备森林资源培育。使全县300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低产林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这些林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加速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绿化的重点区域为荒山、鲍竹路(236省道)、305省道可视范围内的山场地块、城乡道路、县城四周山体、农村房前屋后、路边河旁等,通过造林绿化、封山育林,让森林进城、上路、入村、到户,努力形成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花园化的城乡绿化一体的现代生态系统,实现城乡绿色全覆盖。 
  (三)发展三大产业,努力实现兴林富民目标。一是在肚倍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按照“树、虫、藓”三位一体要求建设肚倍基地,大力推广肚倍高产稳产技术,提高肚倍单位亩产,力争到2020年,使基地规模达到10万亩,亩平产值达到1000元,实现肚倍产业综合产值3亿元。二是要在林果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按照适地、适树、适生原则,新建林特基地以核桃、油茶为主导品种,加强现有油茶、板栗、木瓜等林果基地的抚育管理、嫁接改良、提升效益。力争到2020年,全县高产高效林果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40万亩。三是在森林蔬菜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我县森林蔬菜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每年可采摘竹笋、香椿、蕨菜、薇菜、葛花、磨菇、藓耳等各类森林蔬菜50万吨,发展森林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以耳菇林、笋竹两用林为主导品种,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要方式,力争到2020年,全县耳菇林面积达到20万亩,高效笋竹两用林10万亩,把森林蔬菜产业培养成全县的支柱产业,打造出全国的知名森林蔬菜品牌。 
  (四)抓好三个保护,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森林生长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一是突出抓好林地保护。科学编制《竹山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及林地用途管制,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严格保护林地,坚决遏制杜绝林地非法流失。二是切实加强林木保护。坚持和完善凭证采伐林木和采伐限额全额控制、分类管理制度,严格禁止采伐天然林,坚决遏制超限额采伐林木;坚决实行木材经营加工、木材运输凭证制度,打出乱收滥购、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木材流通秩序;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度,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 3‰以内,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三是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我县有植物资源2327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34种,全县有古树名木2000多株;全县有陆生野生动物28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5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弥猴、黑熊、香獐、斑羚等18种。要严格按照依法治林的要求,突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的保护建设,着力搞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着力抓好森林病虫害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控与防治,努力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强化三大支撑,保障现代林业跨越发展。一是强化组织支撑。切实强化对现代林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林业工作责任制,县、乡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林业工作全面负责,县、乡(镇)长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具体抓,抓具体。把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量、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林地保护利用等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考核。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二是强化资金支撑。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和林业基础性建设、公益林业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公安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对各类社会主体和个人投入植树造林的,给予种苗扶持和造林补贴,通过加大投入,促进现代林业跨越式发展。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根据我县林业建设实际,整合科技力量,围绕主导品种、关键环节、提高产量、增强品质等重点,加强与大专院校和林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建立建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控制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林产品品牌建设,搞好地产品保护,促进林特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构建基层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先进、及时、管用、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