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太华 徐 勇
2012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施政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进竹山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之年。县经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工业经济跨越年”和“干部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第一战略”,牢固树立企业为主“第一地位”,突出招商引资“第一抓手”,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壮大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两化融合对接工程、干部素质提高工程、舆论氛围营造工程等“七大”工程,确保超额完成“十大”目标,即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突破1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9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5个;新培植规模企业10家;新增亿元企业5家;争创省市精品名牌3个;全县38个行政村实现通光纤、通宽带;招商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以上。
1、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壮大工程。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水电,科学转化矿产,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植特色支柱产业。一是加快推进绿松石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努力提升绿松石加工产品质量,加快国际绿松石城建设,启动得胜铌-稀土矿的勘查开发和选矿中试工程,力争通过3-5年努力将绿松石和铌-稀土矿开发产业打造成2 个50-100亿元的产业。二是创造各种条件,启动高望滩水电站建设,加快潘口、龙背湾、小漩和大磨石水电站建设,确保潘口、小漩水电站按时竣工发电;整合五氧化二钒生产企业,支持秦巴钡盐公司做大做强,促使闽胜矿业公司、宝来矿业公司、永胜施家河矿业公司、福升矿业公司等铁精粉生产企业达产达标,打造得胜、双台、竹坪三大铁精粉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肚倍系列产品产销规模,支持巴山食品公司、强生园油脂公司、古牛泉酒业公司提档升级,加快发展以肚倍、黄姜加工为主的医药化工和以茶叶、山野菜、板栗、花生、菜籽、芝麻等加工为主的有机食品业,力争通过2-3年努力,将水电能源、铁精粉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3个10亿元以上的特色优势产业。
2、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一是加快培植“小进规”企业。对一批有市场、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开发、技改扩能等方面实行个案式扶持、个性化服务,促使其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税源型和就业型方向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二是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对一批发展潜力不足的中小企业以资源品牌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鼓励引导同行业关联企业、同区域邻近企业、同一投资主体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以强联弱、以强带弱。三是推进亿元企业工程。充分整合资金、市场、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加快推进潘口水电公司、龙背湾水电公司、华凯公司、金龙节能公司、秦巴钡盐公司、天新公司、巴山食品公司、强生园油脂公司、闽胜施家河矿业公司、鑫源皂素公司等一批亿元企业工程建设,力争全年有10家以上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5家以上的企业实现税收过500万元。
3、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一是招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工业规划职能,会同招商部门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效益好的工业项目,认真做好铌稀土开发、万吨硫酸加工、石煤综合利用、万吨啤酒生产、纯净水工业化生产等一批项目的招商引资,全年确保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0个。二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项目建设年”的工作要求,对工业项目实施“全过程”、“一站式”、“一条龙”的帮办服务,狠抓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重点推进“绿松石综合开发利用、五氧化二钒企业整合、闽胜矿业公司二期10万吨铁精粉扩能、宝来矿业公司钛铁矿开发、众合矿业公司黄土梁铁矿开发、永胜施家河矿业公司二期15万吨铁精粉扩能、永胜矿业公司二期10万吨铁精粉扩能、兆华山野菜公司厂房整体迁建、亿豪耐磨铸件公司奥贝球铁开发、莲花爆竹公司烟花爆竹扩能、鑫福肉联公司休闲食品加工、古牛泉酒业公司灌装生产线建设、桥东煤矿3扩6万吨技改扩能、华盛煤矿“六大系统”建设等一批新建和续建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0亿元以上,确保新增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帮助企业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4、大力实施四大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开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服务。二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设。按照省、市统一要求,理顺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管理体制,增加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担保资金,确保担保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增强融资担保能力。三是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全县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在内网方面进一步完善公文交换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等应用系统,实现政府办公数字化、网络化。在外网方面启动建设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审批平台,为党政部门的对外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支持服务。四是推进家电服务网络建设。认真落实全省家电维修服务行业会议精神,成立电子电器维修产业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设立热线电话,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湖北省电子电器维修服务条例》。认真做好家电下乡售后服务网点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好家电维修服务网点建设规划工作。推进家电维修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从业资质评级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争我县列入全省家电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
5、大力实施“两化”融合工程。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快信息化与产品研发设计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嵌入”到工业产品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加快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相融合,提高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重点推进22家企业与移动公司的合作,加快信息化与营销体系相融合,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实现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开展网上采购和营销活动,促进企业采购模式和营销模式创新,推动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二是坚持以建设全市农村信息化示范县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基础通讯网络建设。启动全县38个行政村通光纤、通宽带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6、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高工程。为使每一名干部职工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能干事、干成事的行家里手,我们将立足部门工作实际,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是坚持提高机关干部素质与提高企业家素质相结合。坚持把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素质“双提升”工程,作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举办1-2期培训班,邀请大专院校教授和有关部门的专家授课,主要进行产业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包装、企业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干部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和企业家管理企业的能力。二是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根据新时期从事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对干部队伍政治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工作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岗位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采取“周五集中学习日”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三是坚持平时学习与考试考评相结合。为每名干部统一配发笔记本,要求每名干部按时记笔记、写体会,定期组织进行考试考评,并将学习结果与评先表模相挂钩,确保学习效果。四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为干部职工传授新的知识和理念;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一线,进行学习和交流,使机关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五是坚持文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要求干部读好1-2本好书,引导干部职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武当数字化选学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
7、大力实施舆论氛围营造工程。充分利用“今日竹山网”、“今日竹山报”、“竹山电视台”“竹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等四大载体,针对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办法、新探索,及时编写出一些动态性、经验性新闻信息,为全县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办好《竹山工业动态》和《竹山县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月报》专刊,针对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适时编写出一些动态性、问题性、建议性信息,上报给县委、县政府领导,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单位: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