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抢抓生态建设机遇,推动堵河源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2012-03-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抢抓生态建设机遇,推动堵河源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集华

    
    生态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突出问题。如何应对,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再次重申,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副主席在看望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时指出,文明指数还离不开生态,离不开天更蓝,水更绿,绿水青山,加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认识,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自然保护的定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区建设是放在第一位的,保护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
    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竹山县生态建设工程的一个重点工程,对确保我县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保障地位,同时也是适应南水北调水源区和旅游兴县建设的需要,建设自然保护区是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板块,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保护区内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保证。国内著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深入堵河源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昆虫、鱼类的科学考察工作。考察结果表明,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440种,脊椎动物343种,陆生昆虫1456种,特有动植物3种;国家级珍稀濒危动植物105种,其中一、二级保护植物26种,珍贵树种有21种,濒危植物34种,重点保护野生药材植物17种,一、二级保护动物4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种42种;有动植物群系50个,最有特色的是竹叶楠林、水丝梨林、刺叶栎林等8个常绿阔叶林;最珍贵的是大面积的光叶珙桐林、金钱槭林、水青树林等10个保护植物群落。还有猕猴、红腹锦鸡、红嘴相思鸟、中白鹭等动物种群20多个;枫杨、湖北枫杨、华西枫杨群落依次由低到高分布直达海拔2400多米,以及离舌橐吾、蝴蝶花、石菖蒲等喜湿植物群落的广泛分布,年蓄水上亿立方米。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相对高差达2295米,生态地位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优先保护领域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堵河源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引江补汉中线工程的天然水道,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1/4。为弥补调水需要,国家即将启动引江补汉工程,每年从长江上游的巫溪大宁河引水60亿立方米自堵河源头流经堵河注入丹江口,届时,堵河年流量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1/2。堵河源保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水源的好坏和取水、调水设施的安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必将带来项目、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重大机遇。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堵河源保护区处于生态保护的第一线,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
    但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还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家目前对省级自然保护区提供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有限,争取项目的难度较大;没有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稳固的项目支撑,保护区各项建设进展缓慢;二是森林资源人为破坏因素还很大。山大人稀,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群众保持着靠山吃山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资源浪费严重,群众脱贫致富渠道窄,影响了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正视问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握机遇,锐意进取,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实现新的跨越。
    俗话说,抓住一个机遇,就会上一个历史台阶,就会赢得一次跨越;错失一次重大机遇,就有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任何观望、懈怠、散漫都会贻误加快发展的战机,都会带来难以弥补的被动。我们要以一种不加快发展则不安心,做不出成绩就食不甘味的使命感,一步紧跟一步,一环紧扣一环的完成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再创佳绩,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法规知识宣传,增强群众保护意识            
    结合“六五”普法活动的开展,加大区内群众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收集整理与保护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森林防火和林业果树育苗、造林等内容并编印成知识手册,逐村逐户发放到群众手里。让保护区内的群众通过学法守法,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同时,采取集中宣讲和个别交流等方式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知识。强化宣传手段,使区内所有群众都能接受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提高参与保护自然资源、支持保护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优化管护队伍,提高管护能力 
    根据区域分布,科学、合理设置管护点,确保管护网点基本覆盖整个保护区,建立一支由45人组成的管护员队伍。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完善巡山管护工作考评细则、巡山记录规则,印制巡山护林记录本发放给各管护点,对管护员实行定范围、定职责、定工资、定制度。并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规范工作行为。管理站每月对各保护点工作进行检查,管理局实行不定期抽查,确保区乡(镇)村三级管护网络真正发挥作用,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三、加大科研工作力度,推进科技强区战略 
    加大开展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等课题研究力度。一是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在已建大鲵繁育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培植以“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产业化进程。力争在保护区内培植200户大鲵养殖示范户,繁育大鲵达4800尾以上。加快红豆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步伐,扩大红豆杉繁育大棚3000㎡,移栽优质壮苗30000盆,扦插繁育枝条5万条。   
    四、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加大森林防火防控措施
    一是巩固三重防火责任体系。建立区乡连防体系,在通过召开护林联防工作会议,与保护区毗邻乡镇签订联防协议书,积极推行“六长”责任制,即局长、乡镇长、村长、站(场)长、校长、家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大森林防火安全宣传力度。将防火安全教育内容列入村级组织群众会议的重要议程,纳入村规民约,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区内要随时随地宣传防火知识,在学校开设防火课程,通过学生义务宣传员作用,把防火知识向身边的家长传播,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效果,真正做到防火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做到警钟长鸣。  
    三是重点抓好“五类人”的监护。建立辖区内痴、呆、傻、老、疯五类人档案,明确监护人,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书,由驻村护林员与监护人共同看管,并将各种优惠政策与监护人的工作责任挂钩,真正将这批人监管到位,不出问题。 
    四是加强防火应急分队建设。成立以护林员为骨干,以民兵应急分队为基础,各村组建20—30人的防火应急分队,按照军事化、正规化的要求,定期进行扑火演练和扑火知识培训,完善通讯设施和抢险器材,确保出现火灾后出动迅速,扑救得力。 
    五是严格执行重点防火期24小时值班制度。在重点防火期间,局和管理站全天候派人值班,随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建立火灾双报制度,一旦出现火灾,管护员第一时间向管理站和乡镇防火办报告,管理站及时向管理局和县防火办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 
    五、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有效保护自然资源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执法队伍的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及时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健全和完善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重点打击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每办结一起案件,在案件发生地及时召开群众会议,公开办案情况和结果,达到即宣传保护区关于保护资源的相关政策,也实现行政执法公开化、透明化目的,尽量避免行政相对人因不明情况而上访或上诉,为保护资源起到宣传作用。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