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经济领域专业管理中,税收专业管理应进一步探讨。税收专业管理系根纳税人的实际状况和个行业特点而分工的,通过全局通盘活化人力资源,采取老中青、政治思想觉悟、业余熟练程度分组优化配置,对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分门别类的实行分工负责,达到人尽其用,减少征管成本,少走征管弯路,深挖税源征管面,提高征管质效、规范执法行为。
一, 我县各乡镇税收专业化管理面临客观因素。
首先谈谈征收管理中客观存在的物力和人力。当前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税费种类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教育地方附加费)、文化事业建设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多项社会保险费以及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各项地方基金,征管税种费种计算依据和征管要求各不相同,完全按种类实施专业化管理的会浪费人力与物力资源。其二管辖的地理因素。县一级税务局管辖的地域范围广阔、税源分散,各个乡镇、村组,点多面广线长,给打破传统的地域管辖方式,实行专业化管理带来困难。其三从税源结构因素来看,随着我县经济结构经济布局的大转变,各项建设风起云涌,城乡一体化建设日新月异,私企发展势头很快,这些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市场空间日趋多元,专业市场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纳税主体的个性化差异也日益明显。纳税人尽管在经济性质、所属行业、经营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但从全县来看,呈现重视县城,轻乡镇税收征管苗头,这京给本来不平衡状态分布的税源结构来带多重性、复杂性的工作压力,也给实施全县范围内总体经济格局上的专业化税收征管带来一定的难度。 其四是征管手段因素;近几年来,税收工作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手段日臻完善。但在对推动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计算信息管税与实际征管不同步且技术含量不尽人意。如软件设计上存在滞后,税负调整机动性差,模块过繁,查找入口过多,网速慢。二是信息制作和加工生产能力不够专业。如重复录入,多头设置相同内容,检索过程复杂。三是专业化软件性能不稳。如去年推行的票控机,不到一年,因设备不能满足用需求,防伪性防伪性能和开票选择数据大小操作起来不方便年底就开始更换。为了更新管征配制,县地税局陆续增新了建筑房地产一体化、企事业单位、个体管理、城建税比对、所得税管理等软件,但许多软件的现有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如各种费种的开据软件的设计,纳税评估网络测算等等。其五是人员配置有待改进。综观全县地税收入总量不断上升,日常工作量不断增大,各项行政事务尤其是税收征管要求不断提高,但地税干部队伍老化,如我县地税干部人均年纪在40左右,且知识结构,在编人员面临许多要解决的问题,配备更新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业务精干、类别搭配合理的税收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是当前要着考虑的事情。
二、推进县域税收管理模式的一些看法。
首先机构扁平化改后,各科属地管理原则基本没动。要在继续实行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纳税人的类型选择专业化管理的方式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如对全县大的乡镇,开展一次纳税评估的深度信息检测,把税源分散、征收项目多,实行完全意义上专业化管理并纳入能级考核之中。将着力点放在纠正干部职工走马观花式征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征管格局。
第二要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在全县范围内,科室与科室之间,在管户数量、分布密度、税源结构、人员配置等方面消除当前存在的明显差异,如有的科室人员管户太少无事可做,有的科室管户多日常事务也多忙得不可开交,如,有的科室因人少事多,房产税管征开展不畅,出现漏征漏管户。因此抓好出租房屋清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个人出租房屋清理检查,建立个人出租房屋信息登记制度,完善登记表和征收台账,建立房屋租赁税源数据库。抓好税款核定征收。设定相应的最低租金标准登记档案,凡未按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供房屋租赁协议、逾期未申报,或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均按该标准实行核定征收方式。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加强与房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利用政府涉税信息平台,做好房屋出租的税源动态监控和管理,严格处理房屋出租涉税违章行为。在此基础上,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决不能把模板搞得太死、仅一个方式,一个流程,一个标准,是不完备的,建立起一个联动的活而不乱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利用资源,减少税收成本。
第三,效能集合。税收专业化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能否配备一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高素质的税收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因此,必须坚持效率考核优先、发挥能力专长,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优化税源管理单位设置,科学合理配置岗位,同时,时刻关注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其的思想变化,适时开展各项廉政教育活动和约谈活动,将廉政监督介入到执法过程中,起到规范、约束执法行为的作用;
第四,在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必须统筹规划,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要通过学习和宣传,加深各级领导、部门和一线管理员对管理方式的理解,在工作中加强统筹协调自觉适应管理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新模式的效能。进一步完善重点税源管理措施和要求,不断丰富管户方式的内涵,使管户方式要求明确,方便操作,讲求实效。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在管理员之间划分时要相对集中,重点税源管理员管户要控制在一定数量范围,以便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税源监控措施;适当增加一般税源管理员管户,努力提高一般税源管理事项规范化办理的熟练程度。在工作布置和落实推进上,要区别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明确不同的工作要求,使基层分局和管理员能够统筹管户事项,化管事为管户,切实提高管理效率。要制定分类差别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引导基层分局和管理员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第五设计方案。现在稽查局主要依靠人工选案。人工选案缺乏一套客观、科学的选案指标,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如果选案人员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势必会影响选案的准确性。人工选案还很容易产生掺杂人情私利的选案行为。加z强稽查系列岗责配置,实现分涉税事务的专业化管理。在局机关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科(或在服务科内设置办公室),强化对全局专业化税收管理的业务指导。重点是依托社会综合治税网络的建立,强化涉税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分析,运用风险管理、数据管税的手段,加强对涉税风险信息的识别、排序、推送。成立重点税源管理科,专职全局发挥基础作用的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跟踪评价实施效果。(陈卫彬)
(作者系县地税局副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