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终身教育的第一环节,起着基础性、奠基性作用,《纲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奠基阶段。中央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并多次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强调。在今年的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加强学前教育学校建设。中央政府已将学前教育提到议事日程,放在战略高度加以强调,为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抓学前教育、管学前教育指明了工作努力的方向,确立了政策依据。教育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着千家万户家长对孩子茁壮成长的美好愿望,关系着民族素质提升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学前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城关镇所辖幼儿园5所(不含县实验幼儿园和张振武幼儿园),其中公1所(明清小学附属幼儿园),民办4所(武装部小名人幼儿园、千福双语幼儿园、北大爱心街幼儿园、城西小精灵幼儿园),共有在园幼儿1040人,23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0人,专任教师56人。
目前,城关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学前教育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与国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应到了立即全方位、高层次解决学前教育的关键战略时期。
(一)公立幼儿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国家在制定教育发展纲要时,确立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2000年全国95%的地区已完成“普九”任务,并逐年提高“普九”水平,学前教育到现在仍未纳入发展纲要之中,公立幼儿园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立,教育机构无权无钱筹建幼儿园,社会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社会人士针对这一现象,觉得有商机可抓,大量的民办幼儿园相继开办,虽然缓解了社会需求这一矛盾,但建园、办园行为不规范、不科学,导致大小事故频频发生,又引发诸多新的社会矛盾。
(二)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学前教育多为民办,财权、人事权在园方手中,教育行部门只能业务方面代管,人所共知,民办幼儿园老板,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办园的很多设施、措施、制度不能到位,从而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学、食堂、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混乱、责权不明确,教育部门职能有限,无权问责,一旦出现问题,政府一道命令,多部门都去管,事情过后都不管,各单位、部门之间没有统一协调机构,很难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全方位、全程监管,事故频繁发生在所难免。
(三)办园条件差。民办幼儿园大多利用民房建园,面积严重不足,全镇在园幼儿生平教学用房不足 1.5m2,生活用房不足1m2,活动场地不足 2m2 。 幼儿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安全隐患多,居民生活与幼儿园活动相互影响,矛盾突出,千福幼儿园(办在千福小区,居民公寓内),相邻居民,以影响正常休息为由,到处上访。生活设施不能满足基本要求,各园都不能达标,更谈不上高标准,文体艺等设备用品、电教设备,基本没有,有也是象征性几件,图书册数生平严重不足,大型娱乐设施,大部分幼儿园没有,个别幼儿园有一套而已,这样的办园条件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极其不相适应。
(四)教职员工配备不合理,流动性大
首先是幼儿园的园长,根本就没有专业资质或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边办班边摸索,出现的问题成教训,未发生问题的成经验。教师配备多半不合格,各园累计学历合格 仅82 %,对口专业的生活教师、保育教师、医护教师未配备,多为兼职,公立幼儿园硬件设施公然要好于私立幼儿园,但教师结构问题严重不合理,多为小学年龄偏大的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这些教师很难适应幼儿好玩好动身心特点。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虽然年轻,专业化,但是,各园给的工资太低,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不能同工同酬,导致教师的流动性很大,更换频繁。
幼儿进园能健康地生活和学习,首先是对教师在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赖,而幼儿与教师在情感上的交流达到信任与依赖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经常更换教师,幼儿见到的是多是新面孔,幼儿生活在恐慌、惧怕之中,导致少数幼儿坚决不进园生活和学习,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五)教育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教育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就如何办园、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教材都没有系统的权威的大纲和细则及评价体系,各幼儿园包括公立幼儿园都是在仿效小学管理模式进行建园办园,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多数幼儿园为揽生源,迎合家长心里愿望,违背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规律,热衷于认字、背诗、数数、绘画、唱歌、跳舞,不注意兴趣培养引导,智力开发,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起到了拔苗助长的反作用,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幼儿园后勤管理问题严重,大多数幼儿园食堂面积狭小,食品保管区、清洗区、熟食加工区混为一室,再加食堂设施、餐具消毒保洁设施简陋,很难保证食品安全。食堂师傅低薪聘请,都未进行过岗前全面培训,很难要求他们达到很高水平。由此可以预知,后勤安全隐患十分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早晚事。
加强学前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发达国家经验得出,经济的发展,首先是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整体水平是提高是基础教育是关键,教育事业的发展应放在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
(一)国家应尽快修定《教育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普幼”教育,明确教育职能部门对建园办园,全面管理职能权限,构建完整管理体系,杜绝有事多部门管,无事都不管的现象。
(二)幼儿教育应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起点,以培育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开发智力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落脚点。使幼儿在快乐自由、幸福的环境环境中生理、心理健康健全的成长,以优质的身心健康状态进入小学,接受基础教育。建议教育部组织专家和基础教育工作者,拟定幼儿《教育大纲》、《教材》、《培养目标》、《评价标准或体系》,使基层办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象小学、初中一样,形成完完整整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三)普及幼儿教育,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目前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可观,但要做的事情很多,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大量地、全额投入,我想在城镇以公建民办为主体,也就是说,国家投入建园完成硬件设施建设,以招投标方式,由私人开办幼儿园,用这种形式进行过渡,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公建公办目标。农村因人口减少,生源减少,闲置了不少的教育资源,对此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以校带园,开办幼儿班。
(四)严格实行办园的准入制度,幼儿园的园长,幼教老师,以及其它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严把此关,对现已在办的幼儿园园长及有关人员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对不合格的幼教老师严令辞退,重新招聘。
(五)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的建设要实行五定: 即硬件设施建设要定标准,幼儿园要定规模,班级要定容量,根据需要定岗位,根据岗位定编制。一个幼儿园、6个班150—250之间,占班25—35人,行管人员、教师、保健安全卫生,心理辅导等相关人员少于18人,总体原则是幼儿在园在班人数实行总量控制,只能少不能多,教职员工实行有岗必有编,只能多不能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摸准区域内,人居情况,合理科学布局幼儿园,做到幼儿就近入园,人人都能入园。
(六)对幼儿园聘用的员工,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核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如果国家负责硬件设施建设,就目前我镇幼儿园收费标准,完全可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达到小学教师平均水平,要使幼教工作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成为社会的热门职业,形成岗位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吸纳大中专、幼教毕业生从事幼教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择优的余地,才能使进园教职员工保质保量。 (陈恒艳)
( 作者系城关镇中心学校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