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建设“国际绿松石城”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 2010-09-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建设“国际绿松石城”,是县委县政府推进“五化”共进、“五县”共建战略的重大举措。将“国际绿松石城”打造成“矿业富县”的龙头和“旅游新县”的窗口,是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电大县”建设之后,迈向“山区经济强县”的又一跨越。 
    一、 建设“国际绿松石城”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一)资源富集。绿松石属稀有宝石,主要成分为含水铜铝磷酸盐,赋存于寒武纪含碳或含泥硅质板岩中,主要发育在断层、层间破碎带、裂缝、节理、褶皱及层间挤压带,呈鸡窝状产出。产出原石以块状、结核状、斑点状,基质颜色多为天蓝、蔚蓝、蓝绿、绿、黄绿隐晶集合体。《石雅》中称“此石形似松球,色近松绿,因而为名”。我县绿松石以其质量好、储量大、分布广而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绿松石之乡”盛誉。全县17个乡镇中13个分布有绿松石资源,概算地质储量约5万吨,潜在价值1500亿元以上,工业可采量3万吨,保有 可采量2万吨左右。据调查资料,我县的绿松石原石及半成品占全国市场70%和全世界产量的49%。 
  (二)技术成熟。我县绿松石开采加工营销经过上千年的延续发展,培养锻炼了数以千计的找矿、选矿、剥离、切割、钻孔、抛光、雕刻、镶嵌、营销初级人才队伍。近10年来,又引进了美国泡白加胶专利技术,与院校合作研发加工废料再利用技术,引进中高端设计、雕刻技术人才,形成了全链条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 
  (三)产品多样。由单一卖原石逐步转向系列化加工,我县绿松石产品现已形成随形观赏件、雕刻工艺件、佩戴首饰件、玉石印章件、生肖纪念件、室内装饰件、文化器具件等100多个品种。在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绿松石加工营销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0余家。参与绿松石加工的家庭作坊上千家,为企业提供半成品。 
  (四)市场拓展。据商务局资料,我县有60余家绿松石开采、加工、营销企业在广州、北京、拉萨、武汉、深圳、襄樊、宜昌、十堰等地建立了办事处、营销网点、营业窗口,10余家将产品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连续五届举办“女娲暨宝石文化节”,赋予绿松石“补天之石”的神话色彩,开展节会招商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 
  (五)品牌创立。竹山绿松石以其资源储量丰富、世界稀有、元素结构独特、文化底蕴丰厚的独特性和产品质量优胜、色泽艳丽柔和、质地坚韧细腻的唯一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竹山绿松石“成为国家品牌、竹山名片。其知识产权具有永久性、独占性、不可转让性,产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有了“特殊通行证”,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绿松石产业奠定了品牌基础。  
  二、国际绿松石城建设对做大做强绿松石产业具有联动整合作用 
  (一)规范采矿秩序。我县绿松石开采与原石经营中滥采乱挖和廉价抛售现象较为突出,仅秦古、溢水两乡镇就有136个矿洞。掘进既不按标准支撑,又不按要求配置通风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固体废弃物随意倾倒,既破坏生态环境,又容易造成泥石流灾害。采出的原石大多由贩子倒卖,20-30元∕公斤,只体现劳力价值,未实现宝石价值,致使长期以来端着“金饭碗”却喂不胖“金娃娃”。国际绿松石城的建设,必将从原料供应源头规范采矿秩序。 
  (二)集约经营规模。我县每年采出的绿松石约200-300吨,加工率在50%左右。初级加工分散在上千家农户中进行,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仅作为家庭副业赚点加工费。半成品加工向几十家私企集中,但技术依然粗放,产品档次低,卖不出好价钱。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营销实力的大户只有10来家,但都是各自为阵,篡不成拳头,形不成竞争力,导致绿松石产品销售长期处于买方市场被动地位。国际绿松石城的建设,必将走集团化集约发展之路,结成“联合舰队”闯市场。 
  (三)塑造品牌形象。我县目前上市的绿松石产品,既无标准,又无商标,也无品牌,其价值显现缺乏科学依据,一般凭劳动价值和文化认同来确定基准市场价,再由消费者的欣赏兴趣、宗教信仰、文化品位来协商议价,这是“宝玉”当做石头卖的重要原因。国际绿松石城建设,必将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旗帜,以绿松石检测中心为标准,全方位引领产业技术质量升级,塑造精品名牌形象,占领国际市场竞争高地。 
  (四)辐射关联产业。依据规划功能,“国际绿松石城”将建成竹山特色经济走向世界的名片,对外开放展示竹山地域文化—宝石文化的窗口,也是招揽国内外客商、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既是硬支撑,又是软环境。 
  三、按照做大做强绿松石产业的客观要求规划建设国际绿松石城
  (一)、打造掌控国际绿松石市场价格的供应基地。绿松石是稀有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竹山绿松石我国占有量大约70%,世界占有量约49%,在市场竞争中有绝对优势。牢牢掌控卖方市场主动权,才能实现其“宝石”价值。要以绿松石毛料市场、绿松石质量检测认证中心、绿松石加工中心、绿松石博物馆建设为平台,全面展示竹山绿松石的产地、产品形象,让世界认识“竹山绿松石”,让“竹山绿松石”走向世界。在具体经营上,一是要“以稀为贵”,县政府严格掌握矿产开采权、开采计划权、安全生产权、环境保护权、税费征管权,研究制定《竹山县绿松石资源保护暂行办法》、《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发展规划》、《竹山县绿松石矿山管理办法》,以采矿权的有偿使用为抓手,限主开采、限区开采、限量开采。要注意防范业主取得采矿权后占而不采、突击开采、屯矿不售的情况出现,确保原石供应如涓涓细流,均衡上市,永续利用。二是“以质论价”,在现有省级标准上,尽快制定颁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完善质量检测设备和手段,为绿松石定价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市场竞价”,加强原矿市场交易监管,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和原石拍卖机制,集中销售,限量销售,竞价销售,加速绿松石价格形成市场机制的完善。四是“加工增值”,原石外销量应控制在产出量的1/3以内,70%用于就地加工。半成品占销售产品比例也应控制在1/3以内,70%用于深加工、精加工,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增值,使众多的从业人员从产业链中增收致富。 
  (二)、打造引领国际绿松石加工技术的研发基地。首先,要招才引智研发新技术,全面提升我县绿松石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企业孵化中心,迅速改变目前从业人员无证、无职称、无中高端人才的局面,培养一批高级产品设计师、高级加工技师和产业工人,为实现名师、名牌、名产业打牢人才基础。其次,要厚重绿松石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附加值。竹山是传说中的女娲炼石补天圣地,绿松石被称作“补天之石”。竹山也是古庸国腹地,又是秦、巴、楚文化交汇地,其独特的本土文化体系,在3000多年历史传承中,无论是从现存的珠宝玉器、书画篆刻、高贵器皿,还是从流传的神话传说、诗歌传唱、成语典故,都可以找到与竹山的关联,与绿松石的关联。同时,从东方到西方,从亚洲到欧美,从中国到古埃及,从中原文明到古希腊文明,都有关于绿松石的神话、传说和描述。国际绿松石城建设和绿松石产品开发应充分考虑本土文化与国际绿松石文化在建筑、街区、符号、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客户体验气氛,用绿松石文化营造国际绿松石城的国际气氛、时尚气氛、贵重气氛,让客户感悟时空转换、东西交融、场景互动的消费体验。最终形成消费文化是延续东方一脉高贵、厚重的传统文化体验,符号文化是延续上古、中古、魏晋、盛唐、两宋的文化传承与西方的装饰文化、消费文化、时尚文化相结合的时空文化体验,建筑文化是本土文化为体、国际绿松石文化为用的交融文化体验,为鄂西北再造一张比肩武当的文化名片。 
  (三)打造主导国际绿松石产品交易的集散基地。一方面要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按照安全、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积极性,推进绿松石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积极探索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参与的有效途径,担负起我县绿松石产业健康发展的“龙头”责任。要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整合项目开发、科技三费、技术改造、扶贫贴息等专项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实行出口退税等,支持各类企业壮大实力。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参与绿松石开发,优化升级产业档次,又要对全县绿松石企业全面实行评等授星管理,依据其综合实力配置原料供应和市场销售份额,让本地居民在参与中充分受益,尽快富起来。我县绿松石产业是由民间投资发展起来的,现已形成过亿元的固定资产和上亿元的流动资金,在产业整合中要注重盘活存量资产,保护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做实做响产品品牌。让“竹山绿松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符其实,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依法对产品名称、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产品标准符合性进行全程监管,保护产品质量的恒定性。让“竹山绿松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闻名遐迩,利用各种媒体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充分发挥其保护民族精品和文化遗产及提高附加值,培育名族品牌,保护资源环境,扩大外贸出口,塑造中国产品国际形象的作用。让“竹山绿松石地理标志”成为统一市场销售纽带,实时监督专用标志贴标使用数量、包装、标识情况,严厉打击仿冒、伪冒和滥用地理标志行为,确保地理标志正当合法使用。绿松石贸易大厦要具备产品设计、产品展示、洽谈会晤、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吸引客商入城经营优惠政策,既方便客商入城经营、有利可图,又使开发商有丰厚的回报。 
  (四)打造鄂西、西南、西北旅游线观光、购物、休闲服务基地。国际绿松石城建设与景区建设结合,打造竹山 “武陵源”山水观光旅游始发地,通渝、入川、进陕旅游线上重要中转站。国际绿松石城建设与购物中心建设结合,以绿松石产品为主,整合其他特色产品,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著名购物目的地。国际绿松石城建设与会展、休闲功能结合,打造鄂西生态旅游圈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理想憩所。 
  被誉为“东方圣玉”的绿松石,是大自然赋予竹山的礼物,是竹山人民共有的无价宝藏,作为一种珍稀资源,一种特殊商品,必将借助“竹山绿松石”这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际绿松石城”建设的翅膀,飞出竹山,飞向世界,成为珠宝界的又一奇葩,把资源变成财富的梦想化为现实。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