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之我见
发布时间: 2009-11-0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之我见
马仕斌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产品适应市场能力和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本人就此项工作的开展,谈一点个人意见建议。
  首先,要抓住一个重点。要紧紧抓住打造特色板块和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兴县这一重点,围绕县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茶叶、烟叶、肚倍、林特、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郧巴黄牛、郧阳大鸡、马头山羊、竹山黑猪等地方特色品种开发,扩大基地规模,构建产业板块,夯实产业基础,支持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 、产业化发展之路。
  其次,要做到三结合。一要做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农产品最终是走向市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上要做到与市场相结合,市场需求就是风向标,市场需要什么,农村就发展什么,做到与市场紧密结合,做到城乡互动。二要做到农企结合。目前,我县还处在农产品生产的初始阶段,生产规模小、特色农产品不多,加工和销售远远跟不上,农民、农业收益没有达到最大化。由于缺少加工的调节,再加上原始农产品受交通条件限制,导致特色产品难卖,使高质的农产品低价销售,甚至卖不掉。因此,在发展农副产品时,要把农产品加工转代龙头企业的建设放在首位,把龙头企业建设成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纽带。我县当前要将圣水公司、天新医药、虹强蔬菜、金源技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大力培植市场主体,超常规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组织和营销大户。有了龙头企业,才能谈农产品的加工增值,要做到企业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同起步、共发展。探索构建“企业+基地+协会+大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三要做到长短结合。农业具有时效性强、市场需求变动快、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在发展农产品时,要把握市场,理性发展,坚持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想结合,以短养长,优势互补,不能一哄而上,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依据市场适时调控、适度发展、规范经营、走出竹山特色。
  再次,要搭好一个平台。要县政府牵头,各涉农单位共同打造支农工作平台,大力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服务上给予重点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不断创优内外部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提升文化内涵,打造优势产品,拓宽销售市场,多方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等多方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服好务、搭好台,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社之路,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作者单位:县财政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