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整村推进”助推农村经济大发展
发布时间: 2009-08-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关于对竹山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
帅 军

  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扶贫开发工作方式的创新,其基本方针是“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为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科学谋划好下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我们于6月份组织专班,通过进村入户、看现场、查资料、走访座谈,听意见,对文峰乡、深河乡5个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成效
  为确保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具有代表性,本次调研我们选择了文峰乡中沟村、塘湾村、皇城村,深河乡青龙村、井泉村5个村,其中重点贫困村4个(文峰乡中沟08年重点村、塘湾07年重点村、深河乡青龙08年重点村、井泉村04年重点村)、非重点村1个(文峰乡皇城村未实施扶贫开发村)。通过进村入户走访、与村干部座谈,我们总体评价是,近年来,扶贫开发成绩显著,农村面貌变化大。
  1、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高。近年来,通过县、乡各级组织培训、强化政策宣传,扶贫开发政策已深入人心,各重点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的政策要求、目标任务都很清楚,工作重点都很明确。按照整村推进建设标准,所调研的4个重点村能够始终坚持从群众最迫切、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抓起,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狠抓规划项目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文峰乡中沟村是2008年度重点村,位于霍河水库上游,是典型的库区村,2年前,全村不通路,群众出行极为不便,主要靠肩挑背驮,全村没有一辆农用车、摩托车,农业生产购买一袋化肥,需要加2元钱的过渡费,到户还需要肩挑背驮。2008年,该村被列为重点贫困村后,坚持把修路作为规划的重点,已新修村组公路2公里,硬化水泥路8公里,现在小轿车可以在库区路上畅通行驶。因为修了路,一年时间有9户搬迁到路边,新增农用车14台、面的1部,全村群众彻底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文峰乡塘湾村是2007年度重点贫困村,近年来,全村已新修水泥路10公里,通过修路,使全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掀起了全村建房热,近两年来,全村新建砖木、砖混结构住房73户,危房由过去的30多户减少到4户。该村1组村民徐兴典,全家5口人,原住在偏僻的大山里,不通路、不通水,生产生活困难,因为修了水泥路,全村群众都向路边集聚,他也在乡、村的大力支持下,新建砖混结构住房3间,实现了由山里迁到了路边,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真切地说:“共产党好,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农村面貌变化大。一是基础设施大加强。本次调研的重点村,各村都坚持把交通、饮水、沼气、安居工程等作为优先解决的基本问题,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深河乡青龙村是2008年重点村,与房县接壤,是我县南部山区极为偏僻的村,原来从乡政府到该村只有一条崎曲的小路,且晴通雨不通,农民生活极其艰难。近两年来,该村抢抓重点村建设机遇,新修水泥路9公里,架桥1座,新修入院到户水泥路18公里,建沼气池210口,使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修了水泥路,综合配套建设,全村居住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现在公路两边树起了一幢接一幢漂亮的小洋楼,勾勒出了一幅幅山水新画卷。近两年来,全村新建砖木、砖混结构住房23户,发展农用车23台,使全村群众的行路难、过河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广大群众称这条水泥路就是一条“致富路”、“信息高速路”。深河乡井泉村是2004年度重点村,近5年来,全村新修水泥路10公里,扩修村组公路20公里,全村已经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公路网,就像是一个大迷宫。通过修路、建沼气,使全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近两年来,全村新增砖混结构住房50户,有摩托车65辆、农用车20台,平均每2户有一辆摩托车。二是致富产业大发展。各村都坚持把培植致富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和核心,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所调研的村都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亮点纷呈,形成了一批产业化专业村和示范村。文峰乡塘湾村依托山场资源,大力发展肚倍、茶叶产业,近年来,全村已发展肚倍基地7000亩,茶叶基地780亩,全村人平产业基地面积近2亩,到200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底的1195元增长到2160元,净增965元,增幅80.8%。深河乡青龙村充分利用广大的山场资源,大力发展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到2008年底,全村发展养牛达300多头,全村养牛10头以上的大户10多户,5头以上的30多户,每头牛每年给农户带来纯收益1000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养牛专业村。该村1组70户280多人,发展养牛近300头,实现人平1头牛。该村1组村民雷运福,是养牛营销大户,以前未修路,牛的收购运输极为不便,一个星期难收购1头牛,路修路后,收购方便了,年发展养牛30多头,年获纯利3-4万元。该村书记陈波采取“分户喂养、周转发展”的方式,于2006年购买1头小母牛,发放给贫困户肖祖全喂养,实行滚动发展,现已发展牛6头,各得3头,实现了双赢,贫困户也因此一举脱贫。同时,全村新建肚倍基地500亩、木瓜基地300亩,养牛、林特产业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到200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0元,比2007年的1642元净增668元。三是社会事业大进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综合治理、配套建设,各村广大群众的通信、就医、看电视、上学、养老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缓解。所调研的重点村都建有村级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广大群众,基本达到小病不出村。移动通信、广电网络全覆盖,基本户平1部手机,有的村户平达2部。
  3、工作作风实,上下联动聚合力。整村推进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各地通过抓基层、强基础、建机制、聚合力,以重点贫困村为平台,以扶贫规划为统领,实行政策大整合、力量大集中、项目资金大投入,带来重点贫困村面貌发生大变化。文峰乡中沟村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力量,举全村之力,新修通村水泥路,解决了全村群众多年来想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深河乡青龙村为发展壮大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帮扶机制、能人大户带动机制,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能人大户带动等途径,着力培植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初步规模,该村计划到2010年实现发展养牛500头目标,把该村打造成为养牛专业村。文峰乡塘湾村面对建设任务重、资金投入不足的实际,在大力发扬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组织群众扎实推进修路、建饮水设施、扶贫搬迁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村4组村民唐永福、王大喜,原住茅草房,村支书记王耀林了解情况后,多渠道争取资金,终于使他们得以搬到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的砖木、砖混住房。近年来,全村已解决特困户住房10多户。近2年来,该村已累计争取投入各类资金达286.4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9.1万元、以工代赈2.48万元,争取部门专项资金147.4万元、社会帮扶资金67.49万元。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点村之间差距大。有的重点村,如井泉村、塘湾村,两年间实施了很多项目,村组道路、沼气、产业、社会发展全面推进,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仍有少数村,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扶贫成效不明显。二是重点村项目实施不平衡。整村推进12条建设标准,包括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少数重点村不同程度存在重基础设施、轻产业发展,重建轻管等现象,特别是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上抓得不够,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三是重点村与非重点村差距大。本次我们选择了一个重点村(文峰乡皇城村未实施扶贫开发村),总体感觉差距较大、实施与不实施效果截然不同。5年前,皇城村在文峰乡位次排前列,由于未列上重点村,近年来该村仅2006年在乡政府的调剂统筹下,新修了8.3公里水泥路,全村群众人平捐资200元,共捐资11.5万元。按理说,村主干道路修通了,面貌应该发生大的变化。但是近3年来,全村仅新增砖木(砖混)结构住房3户,全村没有主导产业,群众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全村6个组仍有3个组不通路(晴通雨不通,晴天3-4天后才通);全村有五保户20户、特困户60户,仅光棍汉就达43户,这类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1/3强;全村有病不能治的达30%,小病扛、大病拖,群众看病就医十分困难。全村有70%农户存在饮水难,与全县总体水平大反差,有的农户吃水要到2公里外的地方挑,该村5组最为严重,一个家庭一个劳动一天只能挑几趟水;全村仍有30%农民存在看电视难;全村总欠外债20多万元(主要是修水泥路,其中欠村干部工资5万多元),目前,全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全乡排8、9位(全乡10个村)。四是工作到村与扶贫到户、择贫而扶差距。所调研的几个村,可以说是近年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表现在一条路的修通,带来了居住环境面貌的大改善,带来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更新,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使绝大多数农民受了益,但对于真正的贫困农民来说,由于多种原因,很难享受到扶贫开发成果,或扶贫开发成果受益率很小,不仅没有有效解决其贫困问题,还拉大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总体感受是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大、差距大、任务重,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全县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扶贫开发思路。党的十七大和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历史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长期抓下去。”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扶贫开发瞄准的是穷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贫困群体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对象,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是组织者、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扶贫开发成效如何,贫困群众最有发言权,是最好的见证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要在瞄准穷人、择贫而扶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瞄准机制,把真正贫困群体纳入扶贫对象,实行建档立卡、销号式管理;在工作机制上,要把贫困户、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把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制订规划、支持发展措施上,要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办法,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一是集中力量,确保“三个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按照国家、省、市“三个确保”要求,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县规划实施的重点贫困如期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并进一步巩固扶贫开发成果。二是启动新一轮整村推进工作。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处于边远地区群众的就医、子女上学、通信等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很严重,要在完成“三个确保”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扶贫政策的趋势,对地处边远、尚未规划实施的村纳入新一轮整村推进计划,实行连片开发、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三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原则,调动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推进政策性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3、要突出产业化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建设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着力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的致富产业,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数乡一业”;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能人、产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搞活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增强产业化的关联度,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要把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一项治本之策,进一步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政策资源,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要围绕市场、针对就业,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提高培训补助标准,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