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竹山县地处华北断块和华南断块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青峰断裂和两竹断裂及其支断裂贯穿全县17个乡镇,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和致灾严重的特点,多年来一直被确定为湖北省防震减灾重点监视防御区。面对特殊的区域位置和形势,该县认真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减灾工作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共同参与,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2005—2009年连续5年被十堰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2009年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荣获“县级防震减灾先进单位”,2010年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防震减灾先进单位”。
一、加强地震指挥体系建设,大力提高指挥协调能力
我县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各局委、各乡(镇)一把手任成员,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防震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一旦发生地震,能够立即运转,有效指挥地震应急与救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县乡各级政府领导和管理防震减灾事务的法定职责,明确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有效保证了防震减灾各项职责得到落实。
1、坚持防震减灾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政府常务会议或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防震减灾工作,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县委、县政府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确保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明确、职责明确。
2、把防震减灾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科技进步、重点项目、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都融入了防震减灾内容。
3、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机构和队伍建设,在全县17个乡镇都选配了工作能力较强,能够起到地震宏观测报、灾情速报、应急救援组织、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作用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2003年,县委县政府将县地震局由科技局管理的副科级单位提升为正科级的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06年再次增加地震局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人,总人数达到7人,同时,调整充实了地震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
4、加大资金投入。到2010年,县财政预算增加3万元达到12万元作为防震减灾工作专项经费和仪器正常运转经费。同时我县注重防震减灾宣传,建立了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基地,坚持开展《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安全生产月、科技宣传周、法制宣传日、防震减灾日等活动,仅2010年,全县就组织大型宣传活动6起,展出地震知识专版百余块,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回答市民咨询千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