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乡位于竹山县东北部,享有“竹山东大门”之美誉。就竹房百公里城镇带建设而言,文峰乡可谓是承房启竹的重要连接段,快速建好文峰乡城镇带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事关竹山对外整体形象。今年县委县政府把文峰城镇带建设上升为全县的核心试验区,这给文峰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给文峰乡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乡党委政府站在东大门不亮竹山城镇带集体形象就美不起来;东大门建设不快竹山跨越式发展速度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东大门群众不富竹山百姓安居乐业的精神风貌就不能全面反映出来的高度,以巨大的勇气、统一的意志、过硬的作风,举全乡之人力、物力、智力,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破除一切阻力,克服一切困难,高歌猛进。我们初步确定的基本思路是:在建设规划上力求一个“高”字,在建设速度上立足一个“快”字,在建设效果上把握一个“实”字,在建设保障上紧扣一个“严”字,准确定位导向,科学规划定量,建管并重保质,快速推进赶超,以建设“人文文峰、生态文峰、活力文峰、宜居文峰”为重点,大力实施“3211”工程,力争实现四大目标,即以做大做强3大产业(肚倍、畜牧、油料)实现兴乡富民目标,以建亮建美2个集镇(塘湾集镇和长坪集镇)实现美乡聚民目标,以深度开发1条旅游线路(文峰一日游)实现活乡惠民目标,以大幅度提升1个指数(百姓幸福指数)实现和乡安民目标,使城镇带成为拉动全乡大发展的火车头,成为促进全乡经济腾飞的桥头堡,成为展示活力文峰魅力竹山的东大门。
1、坚持壮大产业兴乡富民,大力建设“生态文峰”。发展富民产业是城镇带建设的重要基础。按照“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以建设种养大乡为目标,以城镇带为轴心区域规划,不断做大做强肚倍、畜牧、油料三大主导产业。肚倍产业坚持走建管研三结合之路。全乡现有成林基地2.5万亩,按照年每补植1000亩、新发展5000亩的规划,力争到2016年,全乡肚倍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含荒山工程造林面积)。为了管好基地,从今年开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约经营的路子,乡党政府研究制定土地流转奖励办法,以塘湾村为试点,以“肚倍大户”王太新为法人,组建实体性具有法人资格的肚倍专业合作社,鼓励王太新一人将塘湾已成林初见效的500亩肚倍园从农户手中承包过来,实行合作社经营,力争今年探索路子出经验,明后年能够大面推广。在科研方面,经县林业局争取,省林科院决定把文峰塘湾村500亩肚倍林作为高产高效科研攻关项目,拟派出一名精通肚倍种植的教授、一名研究蜫虫的博士和1—2名技术员,常驻文峰从事肚倍高产技术实验。力争3—5年出成果,取得专利,获得国家科研项目奖。为了培养调不走的土专家,乡林业站、农技中心、塘湾肚倍科研所的同志全程参与实验,以便实验成功后全乡推广普及。通过发挥500亩高产稳产示范园的引领效应,进一步坚定倍农兴倍致富的信心,再经2—3年的努力,以305省道沿线为核心板块,全乡建成万亩高产高效肚倍示范基地,让肚倍林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让肚倍产业真正成为广大农户发家的致富项目。同时拟定今年新发展茶园500亩,改建茶园500亩,全乡建成千亩优质高产茶园。畜牧业坚持走以场带户之路。按照“向前延伸、向后拓展、扩大规模、带动农户”的思路,进一步做大长坪万头牲猪场、塘湾万只土鸡养殖场和长坪年生产20万袋香菇场,延伸产业链,同时积极发挥辐射周边、带动全乡的示范引领效应,充分利用山场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以场带户,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大力培植养殖大户,努力实现畜牧业发展“十百千”目标,即培养10户“150”牲猪养殖大户,10户年出栏100只的养羊大户,10户年出栏1000只的养鸡大户,努力把城镇带建成种养大户集散地。油料产业坚持走春花(花生)秋菜(油菜)发展之路。春季种植花生5000亩,秋季种植油菜5000亩,每年油料种植面积保持10000亩,尽快建成万亩优质油料基地。同时以太河和轻土坪村为主,建成千亩高效蔬菜基地。通过城镇带建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使城镇带成为绿化产业带和生态经济带,使文峰成为名副其实的竹山种养大乡和中国肚倍之乡。
2、坚持建设集镇美乡聚民,大力建设“宜居文峰”。集镇建设是城镇带建设的重点工程。围绕把长坪集镇建成边贸口子镇,把塘湾集镇建成县城卫生镇的定位,按照以“建设新文峰、擦亮东大门”的总体思路和以塘湾集镇为龙头、长坪集镇为龙尾、中间农户为龙身的整体布局,坚持以洞子口十星广场、长坪边贸口子集镇和塘湾县城卫星集镇三个中心区域建设为核心,以绿色集镇和特色产业带为特色,大力实施挖山填坪的平场工程、主街道铺彩砖的美化工程、农房改造的亮化工程和路旁植树的绿化工程。集镇建设分拆迁、征地、转线、平场和建房五步走,快速推进。目前两个集镇建设的规划设计草案已形成,长坪集镇扩建已完成征地工作,按照规划设计,共需开挖石方5.2万方、土方1.5万方,经县投资审计中心预算工程投资额为75万元;塘湾中心集镇改造扩建工程共涉及农户拆迁58户、95间房屋现已全部拆除,需征收的120亩土地,征收协议已与农户全部签到位,共需补偿费265万元,拆迁所涉及的9个乡直单位400间房屋多数单位未能按期完成拆迁任务,共有60余人需要过渡安置,按此设计方案,经县投资评审中心预算工程总投资额为890万元。同时还需新建花池800多平方米,修补护栏1000平方米。长坪界山洞子口十星广场建设及辅助设施建设共需投资150余万元,已完成开挖土石方5700多方、填方3万方、场平1.2万平米、修整边坡4000平方米、土地翻整1万平方米,以“星光灿烂,幸福家院”为主题的十星标志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配套绿化植树1.1万株,场坪植草300多平方米,现正在进行1万平方米的山体绿化和山颠景观亭建设,此工程3月底可全部竣工。随着两个集镇扩空增人,集镇供水功能弱成为制约新集镇开发的主要瓶颈,我们计划在启动集镇改扩建的同时同步启动长坪集镇水厂新建工程和塘湾集镇水厂改扩建工程,其他功能性建设也应随时启动,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把两个集镇建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形象亮丽的新集镇,以集镇开发达到美化农村面貌、聚居农村人口、留住农村富人的目的,逐步实现广大农户下高山进集镇的目标,逐步解决全乡山大人稀、居住分散、致富困难、生活艰难的现状。
3、坚持开发文旅活乡惠民,大力建设“人文文峰”。文旅资源开发是城镇带建设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之笔。文峰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秀美的山水资源和厚重的历史资源。境内有庸国古都“方城山”,有西汉开国功勋张良曾隐居过的“子房沟”,有“竹山五岳”之首香炉山和太和仙山太和观,还有千年银杏树、文峰塔和女娲天池(霍河水库)等,这些文旅资源都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和重要经济效应,我们计划以文峰塔复建和女娲天池开发为核心景点,精心打造“香炉山—木渔湖—太和观—梅花山庄—女娲天池”一日游黄金路线,以文旅大开发,着力培植地域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峰的文化品味,通过文旅大开发带动饮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把城镇带建成全县干部职工双休休闲、节日游玩和品尝农家乐餐饮风味的胜地,从而实现文旅活乡惠民的目的。
4、坚持改善民生和乡安民,大力建设“活力文峰”。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是城镇带建设的根本目的。按照“建好主干道,打通断头路,疏通内循环”的要求,全力服务好谷竹高速路、十竹路建设,稳步推进通村通组通院水泥路建设,逐步打通断头路,尽快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内循环,逐步解决2000人行路难。巧借开展“三万”活动东风,整合人饮安全项目和库区移民后扶政策,重点解决全乡5000人饮水难。认真落实好良种补贴、民政优抚、计生奖抚等支农惠农政策,加快乡中心福利院建设步伐,尽快妥善解决好1000人(五保户、低保户)生活难。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项目扶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逐步解决5000人生产生活难。坚持走资源共享之路,大力构建电信、移动、广电、联通四位一体的信息平台,力争实现移动通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宽带进集镇进行政村的目标,切实解决边远山区近2000人的通讯难和看电视难。通过全方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民生,使全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得到较大提升,逐步实现全乡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目标。(贺中平)
1、坚持壮大产业兴乡富民,大力建设“生态文峰”。发展富民产业是城镇带建设的重要基础。按照“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以建设种养大乡为目标,以城镇带为轴心区域规划,不断做大做强肚倍、畜牧、油料三大主导产业。肚倍产业坚持走建管研三结合之路。全乡现有成林基地2.5万亩,按照年每补植1000亩、新发展5000亩的规划,力争到2016年,全乡肚倍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含荒山工程造林面积)。为了管好基地,从今年开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约经营的路子,乡党政府研究制定土地流转奖励办法,以塘湾村为试点,以“肚倍大户”王太新为法人,组建实体性具有法人资格的肚倍专业合作社,鼓励王太新一人将塘湾已成林初见效的500亩肚倍园从农户手中承包过来,实行合作社经营,力争今年探索路子出经验,明后年能够大面推广。在科研方面,经县林业局争取,省林科院决定把文峰塘湾村500亩肚倍林作为高产高效科研攻关项目,拟派出一名精通肚倍种植的教授、一名研究蜫虫的博士和1—2名技术员,常驻文峰从事肚倍高产技术实验。力争3—5年出成果,取得专利,获得国家科研项目奖。为了培养调不走的土专家,乡林业站、农技中心、塘湾肚倍科研所的同志全程参与实验,以便实验成功后全乡推广普及。通过发挥500亩高产稳产示范园的引领效应,进一步坚定倍农兴倍致富的信心,再经2—3年的努力,以305省道沿线为核心板块,全乡建成万亩高产高效肚倍示范基地,让肚倍林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让肚倍产业真正成为广大农户发家的致富项目。同时拟定今年新发展茶园500亩,改建茶园500亩,全乡建成千亩优质高产茶园。畜牧业坚持走以场带户之路。按照“向前延伸、向后拓展、扩大规模、带动农户”的思路,进一步做大长坪万头牲猪场、塘湾万只土鸡养殖场和长坪年生产20万袋香菇场,延伸产业链,同时积极发挥辐射周边、带动全乡的示范引领效应,充分利用山场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以场带户,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大力培植养殖大户,努力实现畜牧业发展“十百千”目标,即培养10户“150”牲猪养殖大户,10户年出栏100只的养羊大户,10户年出栏1000只的养鸡大户,努力把城镇带建成种养大户集散地。油料产业坚持走春花(花生)秋菜(油菜)发展之路。春季种植花生5000亩,秋季种植油菜5000亩,每年油料种植面积保持10000亩,尽快建成万亩优质油料基地。同时以太河和轻土坪村为主,建成千亩高效蔬菜基地。通过城镇带建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使城镇带成为绿化产业带和生态经济带,使文峰成为名副其实的竹山种养大乡和中国肚倍之乡。
2、坚持建设集镇美乡聚民,大力建设“宜居文峰”。集镇建设是城镇带建设的重点工程。围绕把长坪集镇建成边贸口子镇,把塘湾集镇建成县城卫生镇的定位,按照以“建设新文峰、擦亮东大门”的总体思路和以塘湾集镇为龙头、长坪集镇为龙尾、中间农户为龙身的整体布局,坚持以洞子口十星广场、长坪边贸口子集镇和塘湾县城卫星集镇三个中心区域建设为核心,以绿色集镇和特色产业带为特色,大力实施挖山填坪的平场工程、主街道铺彩砖的美化工程、农房改造的亮化工程和路旁植树的绿化工程。集镇建设分拆迁、征地、转线、平场和建房五步走,快速推进。目前两个集镇建设的规划设计草案已形成,长坪集镇扩建已完成征地工作,按照规划设计,共需开挖石方5.2万方、土方1.5万方,经县投资审计中心预算工程投资额为75万元;塘湾中心集镇改造扩建工程共涉及农户拆迁58户、95间房屋现已全部拆除,需征收的120亩土地,征收协议已与农户全部签到位,共需补偿费265万元,拆迁所涉及的9个乡直单位400间房屋多数单位未能按期完成拆迁任务,共有60余人需要过渡安置,按此设计方案,经县投资评审中心预算工程总投资额为890万元。同时还需新建花池800多平方米,修补护栏1000平方米。长坪界山洞子口十星广场建设及辅助设施建设共需投资150余万元,已完成开挖土石方5700多方、填方3万方、场平1.2万平米、修整边坡4000平方米、土地翻整1万平方米,以“星光灿烂,幸福家院”为主题的十星标志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配套绿化植树1.1万株,场坪植草300多平方米,现正在进行1万平方米的山体绿化和山颠景观亭建设,此工程3月底可全部竣工。随着两个集镇扩空增人,集镇供水功能弱成为制约新集镇开发的主要瓶颈,我们计划在启动集镇改扩建的同时同步启动长坪集镇水厂新建工程和塘湾集镇水厂改扩建工程,其他功能性建设也应随时启动,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把两个集镇建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形象亮丽的新集镇,以集镇开发达到美化农村面貌、聚居农村人口、留住农村富人的目的,逐步实现广大农户下高山进集镇的目标,逐步解决全乡山大人稀、居住分散、致富困难、生活艰难的现状。
3、坚持开发文旅活乡惠民,大力建设“人文文峰”。文旅资源开发是城镇带建设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之笔。文峰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秀美的山水资源和厚重的历史资源。境内有庸国古都“方城山”,有西汉开国功勋张良曾隐居过的“子房沟”,有“竹山五岳”之首香炉山和太和仙山太和观,还有千年银杏树、文峰塔和女娲天池(霍河水库)等,这些文旅资源都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和重要经济效应,我们计划以文峰塔复建和女娲天池开发为核心景点,精心打造“香炉山—木渔湖—太和观—梅花山庄—女娲天池”一日游黄金路线,以文旅大开发,着力培植地域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峰的文化品味,通过文旅大开发带动饮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把城镇带建成全县干部职工双休休闲、节日游玩和品尝农家乐餐饮风味的胜地,从而实现文旅活乡惠民的目的。
4、坚持改善民生和乡安民,大力建设“活力文峰”。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是城镇带建设的根本目的。按照“建好主干道,打通断头路,疏通内循环”的要求,全力服务好谷竹高速路、十竹路建设,稳步推进通村通组通院水泥路建设,逐步打通断头路,尽快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内循环,逐步解决2000人行路难。巧借开展“三万”活动东风,整合人饮安全项目和库区移民后扶政策,重点解决全乡5000人饮水难。认真落实好良种补贴、民政优抚、计生奖抚等支农惠农政策,加快乡中心福利院建设步伐,尽快妥善解决好1000人(五保户、低保户)生活难。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项目扶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逐步解决5000人生产生活难。坚持走资源共享之路,大力构建电信、移动、广电、联通四位一体的信息平台,力争实现移动通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宽带进集镇进行政村的目标,切实解决边远山区近2000人的通讯难和看电视难。通过全方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民生,使全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得到较大提升,逐步实现全乡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目标。(贺中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