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移民 再造“官渡府”
官渡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张伟成
官渡镇是潘口水电站二期移民任务最重的乡镇。新集镇于2008年10月正式动工兴建,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移民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县直移民工作队和全体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已全面完成了新集镇的整体迁建和各项专业设施复建任务,高标准建设了一座依山傍水、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风景秀丽、和谐安居的山水旅游名镇,再现了庸南重镇“官渡府”的勃勃生机。
一、高起点规划,打造文化生态魅力官渡
官渡是一个千年古镇,借移民之机再造一个旅游新镇,是我们的坚定决心。按照旅游名镇的要求,在十堰市设计院规划的基础上,我们聘请武汉大学知名教授、中南院、县设计院进行规划,从农村到集镇都统一建筑风格。集镇迁建新址用地规模为27.96hm²,规划安置人口规模近期3500人,镇直机关16个。集镇规划充分遵循小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土地,在充分尊重移民和安置区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体现官渡特色,处理好山、水、园和城镇的关系,注重集镇生活质量的提高,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居民工作生活方便舒适的生态旅游型城镇。规划布局结构为:以东西向的武陵路和南北向的桃花源路为镇区主要发展轴,连接商贸中心、行政办公区、教育区、游憩区和各居住组团。建筑风格采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大坡屋顶,饰马头墙,屋顶采用当地特产黑板石装饰,建成后形成一个“飞檐翘角马头墙,粉墙黛瓦格子窗”具有秦巴风情的庸派建筑群,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高标准建设,打造移民新镇亮丽官渡
根据潘口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集镇迁建完成征地30万m2,安置移民774户2869人。现已经形成了19.21万㎡独具特色的居住建筑群,其中居民17.96万㎡,单位1.25万㎡,居民户均达到180㎡,建筑物层高平均达到5层。在新集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场平地质灾害、宅基地不足、特困移民面大、施工条件不优等客观实际困难,坚持一手抓移民建房、一手抓集镇配套,移民安置全部完成,设施复建稳步推进,和谐安定的局面已经形成。针对我镇移民中60%都属于困难移民,移民建房困难多,质量安全监管难的实际,对此我们始终坚持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强化监管。一是妥善安置特困移民,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分配,把特困移民廉租房建成安乐窝,实现了住有房、吃有粮、病有医、闲有乐、老有养。二是妥善安置困难移民,出台了政府贴息贷款,建材限价销售等配套优惠政策,加大帮扶力度,降低建房成本,减轻移民负担,使他们建得起房,建的好房。三是严把建房质量和风格统一。每户由县设计院提供一套图纸,镇村干部和监理机构全程监理,整个移民搬迁过程中,未出现一户建房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为确保移民房屋建筑风格统一,政府统一购买文化瓦、羊角翘和格子窗免费提供给移民,同时农村非移民改造庸派风格房屋70户,从农村到集镇形成了统一庸派特色建筑,移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截止目前,新集镇场平、道路、雨污管网、集镇路灯、绿化美化等累计投入资金达4977万元,现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16个镇直单位已如期完成机关复建任务并全部搬入新居。
三、高要求管理,打造文明和谐平安官渡
集镇建设好了,如何加强规范化管理?这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一个长抓不懈的任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镇党委政府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今年“集镇建设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以“四月行动”为契机下重手整治,集镇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共拆除各类工棚和临时建筑物620处,拆除临时电线3500米,光缆2500米,临街不规范飘窗38个,处理乱堆乱放木料1200立方米,清运垃圾600多吨,清理各类不规范小广告200余处;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3起,处罚100余人次,使乱停乱放等现象得到扭转。加强城建和环卫队伍建设。成立城建执法中队,配套完善了城建管理制度、执法服装、办公场所等,使城建执法常态化。添置垃圾车一台,环保垃圾桶90个,配备10人的专职环卫队伍,做好街道清扫保洁工作;大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与临街各单位、门店和住户签订责任书,负责责任区卫生清扫,绿化和公共设施管护等。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创优发展环境、推进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乡镇、文明村(居)、文明社区、文明户等系列创建活动,为实现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一是紧扣评选标准。分别制定“十星级”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户评选内容、标准,实践中严格对照,逐一评选。二是严格评选程序。认真按照“宣传发动—评选标准入户上墙—对照标准开展评选—自查互评——评星协会逐户考评—张榜公示评定结果—召开授牌大会”的评选程序开展评选活动,使评选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我们把文明创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单位考评目标和干部绩效考核,对工作扎实、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片区和镇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评为 “十星级”文明户的,每户给予200元的奖励,对评为“十星级信用户”的优先信贷扶持并执行优惠利率,充分调动各级创建主体的积极性,使“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一个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移民新镇正在加快形成,树立了良好的移民新形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们将集镇划分为五个片区,实行领导包片,村干部包路段,中心户长包楼栋,楼长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机制。重新推选中心户长30名,推选楼长167名,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综治办具体抓,治保主任、中心户长、楼长分片负责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中心户长“移民大走访”活动,坚持排查调处并重,坚持排查经常化,走访、调处制度化。各片区必须坚持半月一排查,一月一上报制度,对所排查出的社会矛盾,按照“逐级调处”的原则进行化解,对突出信访问题,实行干部包案负责制,确保不越级上访,把问题消化在本镇之内,通过多种措施的齐抓共管,无越级非正常上访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活动成果。定期组织对各片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各片区领导在会上对本辖区工作进行述职,接受全体干部考核。包保领导每天早上七点定时上街检查环境卫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镇直机关干部和中心学校师生每周五组织大扫除,镇政府组织检查评比并对结果进行通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移民集中安置区城镇化,安置点社区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居民生活品位化,就业门路多样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文明创建常态化,事物管理民主化,党务政务公开化,责任机制网络化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