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寻突破 加快“四镇”新步伐
张伟成
今日竹山网消息 根据县委“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安排,官渡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干部部署开展大讨论活动,把解放思想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加快突破的强大利器,坚持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寻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冲破束缚,扫清思想障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一是敢于自我解剖,主动揭短,通过解放思想,打破旧思想、旧理念、旧体制、旧方法的枷锁,剪除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转型跨越为基调的发展理念,更新观念,释放激情,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二是提升精神区位,强化席位意识,引导干部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抬高标杆,敢于否定自我,全力争先创优;强化全局意识,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行,合力推进发展;强化创新意识,紧跟时代步伐,瞄准高端前沿,学习先进理念,敢于求变求新;强化责任意识,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所向披靡的锐气,破坚冰、解难事、啃硬骨头,做到工作敢于碰硬,落实掷地有声;强化速度意识,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争创一流业绩。三是推进奋勇争先,倡导速度改变官渡、作风美化官渡的思想主流,推促在竞争中获胜,提速中领先。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让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受到震憾,潜能发挥到极致,激情充分点燃,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气场。
二、审时度势,查找自身差距
面对竞相发展的竞争格局,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全面审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查摆出交通建设、旅游开发、集镇功能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短板。
(一)交通“瓶颈”制约。官渡镇地处南部山区“十”字交通骨干公路网的要冲,以236省道为主的南北向路网已经形成,但干道等级不高,路面窄、路况差,官渡距竹山县城仅63公里,乘车却需要90分钟。同时随着潘口库区蓄水,许多路段受库水浸泡出现塌方,造成巨大交通安全隐患。东西方向的路网建设严重滞后,成为通往竹溪、房县的经济断头路。
(二)旅游开发受滞。武陵峡·桃花源风景区是壮大竹山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和形象名片,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列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除10多年前“驴头峡漂流”名噪一时外,后期以“山、水、峡”为主的旅游开发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今潘口、松树岭库区形成,规划、宣传工作却相对滞后,虽有众多“驴友”自发探险,但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三)集镇功能受限。官渡集镇建成后,常住人口由3000多人迅速增长到5000余人,外来流动人口日均2000人以上,饮食、住行、生活垃圾排放等给集镇造成巨大压力,急需提升集镇功能性建设,不断拓展集镇发展空间,方便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交流。同时,随着集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集镇居民娱乐休闲场所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四)产业亟待培育。官渡镇虽为竹山的三大经济高地之一,但其经济优势还未完全显现。一是优势产业不够壮大,精品烟叶还需做大做强,绿色食品起点较低,矿产石材开发缓慢,传统手工业未成气候;二是生态旅游还未实质进展,武陵峡·桃花源风景区旅游规划至今仍未完成,直接影响打包整体招商,道路、码头、船舶等配套设施极不完善;三是集镇还不够繁荣,人气不够旺盛,商贸中心还没真正形成。四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显,没有大资本、大业主进入,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三、务实创新,加快“四镇”建设
责任胜于能力,目标始于行动。坚持把“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活动与发展实际相结合,虚功实做,递进深化,以正在开展的工作为载体,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务实推进,加快建设移民新镇、产业大镇、旅游名镇和区域强镇。
(一)不断塑造移民新镇新形象。完善集镇功能,创新社会管理,塑造移民新镇新形象,是加快跨越式大发展面临的头等大事。一是继续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新集镇滑坡、政府办公楼、居民休闲广场、扇子垭防洪堤、鸽子岩大桥、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的争取和实施,进一步完善移民新镇功能。二是创新集镇社会管理,坚决杜绝私搭乱建和违规建房,确保集镇建设不留污点败笔。继续实施集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引导居民自觉参与集镇维护,确保集镇干净、整洁、亮丽。三是提升集镇人气,繁荣集镇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引进有实力的业主进镇经商创业,为集镇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多种方式,吸引周边农村居民进镇居住。大力改善餐饮、住宿、治安条件,建成十巫路上重要的交通、旅游驿站,留住过往客商,凝聚人气和财气。
(二)培植产业大镇新亮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植产业大镇新亮点,是加快跨越式大发展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一是做大做强烟叶产业,建设万亩烟叶乡镇。2012年已发展烟叶10000亩,努力实现产量2.5万担,产值2250万元,税收450万元,使烟叶成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二是调优绿色食品产业。重点抓好木棕1000亩生态有机绿茶,500亩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好“菜篮子”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大路菜、大棚菜、高山菜和反季菜,解决居民吃菜难;扩大畜牧业发展规模,建立万头黑皮种猪繁育基地,扩大牛、羊、本土鸡等养殖规模,力争年培植养殖大户20户以上;充分利用蓄水后的广阔库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利用独特的泉水资源养殖万尾娃娃鱼。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市委“一统三分”战略,对全镇产业按山上种烟、山下种茶、河里养殖、峡谷旅游、集镇商贸、路边农家乐的思路进行合理布局,使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人人有致富激情,让创业的源泉不断涌流。四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深度开发优势资源,继续作好山野菜技改扩能,不断挖掘山野菜品种开发和销售市场潜力;加快建筑石材和矿山合理有序开发,实施企业技改扩能,扩大外向出口,提高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开发境内丰富的风能资源,把官渡打造成鄂西北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发展传统手工业,促进以藤编、木器、铁艺、农副产品加工、传统食品生产、手工刺绣等和旅游产品的开发,鼓励和引导特色产业、优势企业、骨干项目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企业成长的孵化器。
(三)注入旅游名镇新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生态建设,注入旅游名镇新活力,是加快跨越式大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力争武陵峡·桃花源风景区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标准做好武陵峡旅游区修建详规,以创国家4A级风景区为目标,全力打造武陵峡桃花源风景区,打响“探险武陵峡,寻梦桃花源”生态文化旅游形象品牌。争取并实施官渡旅游名镇、新街旅游名村项目。把官渡打造成生态游、乡村游、自驾游、休闲游、度假游、探险游的重要目的地。二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新建镇游客接待中心、民俗文化广场和秦巴民俗风情苑,新建三星级以上宾馆3家,规范农家乐50家,家庭型旅馆100家,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建设旅游码头,开发河西新区,建成陶渊明故居生态休闲观光景区。三是做好文化与旅游结合文章。举办好每年一届的秦巴民歌大赛,争取将此项赛事打造成秦巴地区知名的旅游节会项目,将秦巴民俗馆打造成3A级景点和全国知名的民间民俗收藏馆舍,组建官渡民间艺术团,定期进行演出。启动官渡一日游、两日游项目,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提升旅游经营环境。四是着力培养旅游文化人才,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加强旅游文化宣传,形成旅游发展的强大气场。
(四)拓展区域强镇新优势。构建便捷交通网络,着力改善民生,拓展区域强镇新优势,是加快跨越式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以竹向路升级改造为依托,以通村水泥路建设为重点,以打通三县之间经济断头路为突破口,实现组组通公路、院院通水泥路、出镇无断头路的目标,使官渡成为南部交通中心。二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福星z工程”,使官渡成为南部文化卫生中心。三是完善信息网络,消除无线通信盲区,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形成快速、便捷的信息“高速公路”,加强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使官渡成为南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中心。四是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三调联运”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官渡”创建系列活动,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使官渡成为南部人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