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炎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招商引资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对竹山这样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县而言,要在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的现状中“突围”,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既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更要注重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真正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科学招商、理性招商,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在招商理念上实现突破
具体说来,就是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在招商引资中,一些地方因“急于求成”,难免“饥不择食”,只要有项目、有投资者,往往不管是好项目还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一律不分良莠,全部兼收并蓄。虽然这些项目在短期内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带来的消极和负面影响都是长期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因此,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在兼顾当前利益的基础上,将长远利益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特别是绝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在具体操作中要坚决做到“四个不招”,即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不招、不符合投资密度和产出密度的项目不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不招、能源资源高消耗的项目不招。二是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激活民资相结合。激活民资是对内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招商引资内涵的深化。当前,在我县民间蕴藏着巨大能量,积淀着大量资本,潜藏着大批能人,这是亟待开发的重要生产力。竹山要真正实现大开放大发展,就必须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想方设法优化创业环境,千方百计推动全民创业,激活民间各类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把这些“深藏不露”的民资、民智、民力变成助推本地经济发展的资本和优势,真正做到以外资增强实力,以内资增添活力,双轮驱动促进竹山经济实现良性发展。三是要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既要资金、项目,更离不开技术、人才。在招商引资中,必须改变重招项目资金轻引人才技术的倾向,坚持不仅要引进项目资金,而且还要引进急需和从长远看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先进管理体制、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二、要在招商方式上实现突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唱“主角”的招商模式已让相当一部分地方和部门领导渐感力不从心,必须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商会、中介、节会等招商媒介的桥梁作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是要依托企业招商。在市场经济时代,把企业推上招商引资的前台是国际上的一般惯例。在新一轮招商引资活动中,政府既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招商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又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把企业推上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无论是项目的选择、商务谈判,还是后期的合作实践,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企业与客商“零距离”接触,千方百计促进企业与客商之间的沟通,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二是要依托园区招商。创办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走“园区招商”之路,这是发达地区广泛采用并经过证明的成功做法。竹山要以“一区四园”为载体,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营造“特区”环境,促进外来投资者聚合式、裂变式发展,使园区规模迅速扩张,形成气候,打响品牌,实现招商的良性循环。同时,有重点、有创意地运作园区的招商活动,发挥园区政策服务、综合功能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集成优势,积极吸引客商参与园区开发。三是要依托全民招商。招商引资工作,事关一个地区的发展大计,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社会性的工作,仅仅依靠政府和招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部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全县上下人人关心招商、人人参与招商、人人维护招商环境的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舆论引导,制定政策激励,把各行各业的力量聚集到招商引资上来,把广大群众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招商引资上来,把招商引资网络延伸到更大范围、更深领域、更高层次。
三、要在招商策略上实现突破
具体说来,是要做到“三个突出”:一要突出优势项目引商。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是基础。多年的招商实践证明,绞尽脑汁迎来送往、参加各种投资洽谈会,可人家就是不把银子掏出来,舍了“孩子”还是套不着“狼”,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满足客商投资欲望的大项目、好项目。因此,必须立足竹山的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区位特点,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新动向,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主动适应市场所需,深入挖掘吸引眼球的市场“卖点”,推出一批对接性强、发展前景好、能够满足客商赚钱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列入招商引资项目库和项目信息发布系统,实现项目谋划与市场投资相对接,真正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为竹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二要突出主动出击抢商。在各地竞相“抢客商、争项目”的激烈比拼格局中,中部内陆地区要想掌握招商的主动权,必须找准目标、主动出击、重点突破。要紧紧抓住重点招商区域,认真研究这些区域的经济现状、产业特征特别是重要战略投资者的发展方向,整合招商资源,派出精兵强将,大力开展驻点招商、敲门招商和定向招商,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主动“抢”接产业转移项目。特别是对推出项目有合作意向的投资者,更要主动登门拜访,并及时邀请对本地的投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以诚心、诚意和诚信打动客商。三要突出优良环境赢商。开放型经济是环境经济,没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客商不会来,来了也留不住。竹山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交通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等硬件都不具备优势,唯有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实力不足服务补”,努力营造更为公平规范、更加宽松和谐、更具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要坚持“发展无门槛、服务无红灯、部门无关卡、一切为客商”的服务宗旨,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切实为客商提供零距离、零关系、零障碍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开展投资者测评执法部门改善环境,通过严厉打击和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保障环境,通过打造诚信氛围优化环境,千方百计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投资有机会,兴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权益有保障。这样,不仅可以促使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客商不断增资扩股,壮大企业规模,还可以在客商中形成良好口碑,形成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的连锁效应,使政府、社会和企业在共赢中和睦相处,在和谐中共同发展。(作者系县经信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