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李家祥:好作风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 2011-01-1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家祥

  好作风拒绝天桥的把式——只说不练,不拿出实际行动,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锻炼考验,是造就不出好作风的。党性修养、作风培育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不能闭门修身养性,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磨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民航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落实好全会的精神,实现民航持续安全和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好的作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天两天突然冒出来的,要通过不断的修养、学习、领悟、实践、带教、督促、磨练,才能逐渐培育树立起来。总结作风建设的规律,探求作风建设的路数,需要从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组织、自律与他律等方面入手。
  就个人主观努力方面而言,好作风是怎么来的呢?主要途径有三:
  其一,好作风是修出来的。所谓修,是指修养,内省,自悟,自觉找差距、求进步。党的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修养问题。作风与党性是紧密相联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作风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人生追求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才会有我们党所提倡、人民群众所欢迎的良好作风。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要提倡孔子的 “吾日三省吾身”,做到常反省、常自问,经常反思和剖析自己,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脉,及时清理自己思想上的灰尘。对照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找出差距,逐步改进,认真实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做到慎初、慎微、慎欲、慎独、慎终。慎初,就是从手中有权力第一天起,就要谨慎;慎微,就是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慎欲,就是管住欲望,经得住各种腐朽思想和各种诱惑的考验;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和道德准则;慎终,就是始终保持党员干部应有的思想品德和良好形象。1943年3月,周恩来同志在延安整风学习中亲笔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内容有七条,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周恩来同志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堪称楷模,与他严格自律、自觉内省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其二,好作风是学出来的。所谓学,包括两方面含义:学习理论和效仿榜样。要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形成正确的思维,用正确的思维形成正确的理念,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升华思想,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包括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养树立良好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实践表明,凡具有良好作风的党员干部,都是注重理论学习,对学习抱有浓厚兴趣的干部。反之,凡沾染不良风气的干部,平时也都是不爱学习的干部。
  过去开展革命竞赛,有个提法,叫“比、学、赶、帮、超”,这里面的“学”字,就是效仿的意思,就是学习别人的好榜样、好作风、好经验的意思。效仿榜样,远处学导师、领袖、伟人之楷模,近处学身边的模范人物、先进分子。即便周围的一般同事,也有值得虚心学习,看齐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要通过学习伟人风范,感受人格魅力,接受精神洗礼,不断熏陶自己,触动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当年,周恩来总理对民航的批示,不仅科学概括了民航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传递了他热爱事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个先进分子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差距。一个模范人物就是一根标杆,甚至是一座丰碑,能带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迪。虚心向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无疑可以提升、带动我们自己。见贤思齐,见到好的就向人家看齐,见到好作风就虚心学习,这样,日积月累,好作风就能慢慢聚拢到你身上来。
  其三,好作风是炼出来的。所谓炼,是指锤炼、锻炼,在实践中形成和完善。俗话说,烈火炼真金。好作风具有实践的品格,是在千辛万苦的实践中,在挫折与失败的磨难中,甚至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千锤百炼出来的。比如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就是在同右倾、“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在遭受了重大损失、付出了沉重教训之后才确立和形成的。好作风需要在改革开放、执政为民的实践中树立培育,也需要在改革开放、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取信于民,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好作风拒绝天桥的把式——只说不练,不拿出实际行动,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锻炼考验,是造就不出好作风的。党性修养、作风培育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不能闭门修身养性,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磨练。拿培养树立“正”的作风来说吧,就要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中见诸行动。要把自己的行为自觉控制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物所喜,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诱,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不做碌碌无为的庸人,争名夺利的俗人,搬弄是非的小人,损公肥私的罪人。
  以上说的是个人主观努力方面,培养好作风的三条途径。那么就组织上培育教育方面来说,好作风是怎么来的呢?主要途径有四条:
  其一,好作风是带出来的。所谓带,就是传帮带,核心是领导做表率。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作风建设的论述和实践,实际上就是在做“传帮带”的工作。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时,朱德总司令带头种南瓜挑大粪,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带头纺线,这不是在带作风吗?延安整风时,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学习检查,带头做批评自我批评,毛泽东主席在群众大会上,脱帽鞠躬向受了冤屈的同志致歉,这不是在带作风吗?既然好作风是带出来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首先自己做好,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树立好作风,这样才可以做给部属看,也才可以理直气壮地指出单位、部属存在的问题。否则,自己不清不正,却在那里讲反腐倡廉,岂不是极大的讽刺?那就一定会形成“台上他说,台下说他”的尴尬局面。一名领导干部,为职一任,建树一方。不仅要完成任务出成绩、培养干部出人才,还要为人表率出好风气。队伍的作风,实际上就是指挥员的作风,一把手的作风。好作风是带出来的,坏作风也是带出来的,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不是带出好作风,而是带出坏作风,那就是严重失职,甚至是一种犯罪。
  其二,好作风是抓出来的。所谓抓,就是管教,就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明奖惩。抓,管教,是以严为突出特点的,可以说,管教的精髓在于严。严,当然首先提倡对自己要严,自律要严,这是严的高境界。共产党员不能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领导干部不能混同于普通干部,要处处当模范、作表率。机关的干部不能混同于基层单位的干部,要具有和自己的身份、职务、岗位相称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但是,必须看到,人都是有惰性的,人性的弱点是容易自我原谅,自我放松,自我娇惯。因此,我们说严,更多地应当寄希望于组织和领导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上级对下级、领导对部属要不要关心体谅呢?要,但关心体谅决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袒护娇惯。一定要记住那句老话: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再就是,我们说严,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敢于碰硬,敢于动用纪律,该出手时就出手。慈不掌兵,在歪风邪气、严重违纪面前心慈手软,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残忍,就是自觉不自觉地为不良风气开绿灯,甚至可以说是为虎作伥。
  优良作风往往打着“严”的印记,好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往往都是敢唱“黑脸”,不怕得罪人的领导。当领导的要想带出好队伍,带出好作风,必须对一个“严”字情有独钟。“老好人”的领导见错不管,疏而不问,助长歪风邪气,必须坚决反对。很多不好的风气就是在平时不注意,长久变随意中慢慢滋长起来,形成气候的。对此,当领导的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抵制坏作风必须防微杜渐,培育好作风也必须在“严”字中点滴养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