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尊严:以人为本的新诠释
发布时间: 2011-01-3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尊严”主词是“尊”,“尊”原是一种祭器,后来引申出高贵显达、威严肃穆、地位不可侵犯等意。“尊严”意为庄重有威严,使人敬畏,独立不可侵犯。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使我国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尊严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更深的层次上对以人为本要义的新诠释,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尊严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范畴,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生活中个人或集体庄重而威严、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地位和形象。尊严是道德人格的重要内涵。道德人格指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尊严所表征的首先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每个人不论其人种的差别和文明的程度,也不论其职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相貌的美丑和健康状况的好坏,都是平等的,都应当在社会中享有做人的权利,履行做人的义务,以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规定性。在广义的意义上,道德人格就是指人的尊严,人的尊严也就是人的人格的尊严。 
    同时,尊严也是构成个人或集体的价值和品格的基础。没有尊严,就无所谓人的价值。如果说尊严是对道德人格的广义诠释,那么人的价值与品格,则是对道德人格的狭义诠释,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的规定性与差异性。这种特殊性的规定性和差异性由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精神结构和由此决定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构成。人们正是根据人的这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来确定和判断他的道德人格的。道德人格的广义和狭义这两层含义是辩证统一的,这种统一标示着“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页),它表明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就必须处理好人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不把人当人,自然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不尊重人的个性,同样也不可能有对人的尊严、人格的真正尊重。因此,在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上也有一个尊重差别、包容多样的问题。 
    尊严和荣誉紧密相关。荣誉指社会或个人以某种赞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人们履行一定社会责任及其相应行为的道德价值所表达的肯定性态度与褒奖。荣誉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的价值认定,在一定社会里,人们履行了某种社会义务,对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社会对其行为的道德价值给予肯定性的确认和赞赏性的评价,如赞扬、奖励、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在这个意义上,荣誉表现为评价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一种社会道德价值的尺度。个体的心理感受,这是指个体以自尊、自爱等自觉的心理形式,对自身出于责任感的某种行为所表达的欣慰态度和尊严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荣誉是体现个体行为选择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荣誉作为社会的价值认定和个体自我肯定的心理感受的统一,其统一的道德基础和心理机制就是人的尊严感。可见,尊严是把客观的社会价值认定转化为主体的道德意识,从而发挥其道德功能的重要杠杆。事实上,荣誉是主体对尊严的积极追求和升华,而尊严则是主体追求荣誉的内在机制和精神动力。荣誉使主体摆脱了对尊严的消极自在的态度,获得一种实践性的现实品格,成为一种积极自为的精神品质;尊严只有上升为对荣誉的追求才是积极的、坚实的,才能超越其主观性,实现客观的社会的价值认定和主观的主体自我肯定的心理感受的统一。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把荣誉和尊严并提,以表征对道德人格的维护。 
    可以看出,尊严和荣誉的内在关联性和不可分割性,是由于两者都关涉到如何认识和对待权利与义务、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尊严还是荣誉,都是以对权利与义务、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的正确把握和积极追求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尊严是同自轻自贱、自怨自爱的自卑意识和自负自傲、自尊自大的虚荣心相对立的。无论是自卑自贱还是自尊自大,都是以割裂权利与义务、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为特征的,都是对尊严和荣誉的背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