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求真、较真,反映了领导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乡镇干部只有在履职尽责过程中,始终做到“三真”,才能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有政治责任感和过硬素质的合格领导者。
做事要有认真的态度。当前,乡镇一线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乡镇干部尤其要在“三心”上下功夫。一要用心。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个人成长往往是用什么心成就什么事,用多大心成就多大事。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充分利用时间,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抓落实。尤其要防止因不必要的应酬而浪费了精力,因常琢磨人不琢磨事而分散了精力。二要细心。要以仔细之心关注每个细节,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要以细致的作风抓落实,一环扣一环,决不能因粗枝大叶使工作出现纰漏;要细心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摸准“第一信号”。三要精心。精心是一种工作境界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上级指示要求,要精心贯彻落实,做到全程跟踪,一抓到底,不抓出成效不撒手。对下级反映的问题,要精心对待,及时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听取和吸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对单位建设要精心谋划和运作,以精心求作为、出精品。
干事要有求真的作风。能否求真务实,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了解真情、求得真理,方可抓住问题的要害,作出科学决策。一是善学善用,不吃“老本”。乡镇干部要适应形势发展,必须把不断学习新知识、汲取好经验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习近平同志曾批评那些“失语”的领导:“因其理论水平低,与知识分子说话,说不上去;因其工作作风漂浮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因其观念陈旧,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因其夸夸其谈,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乡镇工作接触方方面面的人,乡镇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博采众长、博学多才。认真读好“有字之书”和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不断积累知识,克服本领恐慌,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作要求。要把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转化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本领,转化为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以知识的更新促进素质的提高和才干的增长,以丰富的知识作基石和支撑。二要深入实际,不怕艰苦。要戒惰防懒,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勤于思考和探索,勤到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研究解决问题;要戒浮防漂,常到基层、群众中听取各方面意见,多到基层调查研究、寻找对策,脚踏实地地抓好每项工作落实;要戒虚防假,说真话、查实情、求实效,言行合一,要严防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三要开拓创新,不墨守成规。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手段新办法,防止思想僵化走老路;要注意培养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重视直觉和灵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多种逻辑思维方式,克服定式思维、顺向思维、线性思维等阻碍创新的思维;要勇于和善于独立思考,有一种批判、怀疑、冒险的精神,敢想前人和别人所未想;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创新成果,以此节省成本,实现快速发展。
遇事要有较真的勇气。能不能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坚持灵活性服从原则性,是对乡镇干部的综合考验。一是解决问题要较真。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有敢于正视和解决问题的勇气,特别是对影响乡镇、农村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要限定时间、划定责任,一抓到底。二是坚持原则要较真。要始终把原则摆在第一位,做到方法服从原则、决策服从政策。尤其是在处理热点敏感问题上,要勇于树正气、压邪气,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坚决按党的政策规定办,保证单位风清气正。要做好人不当老好人,化解矛盾不和稀泥。对擅自闯红灯、踩底线、不守规矩甚至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要有硬气和正气,该处理的必须严肃查处,绝不能姑息迁就。三是抓工作落实要较真。对牵动全局的中心工作和大项任务,必须有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韧颈和抓不出效果绝不撒手的狠劲。对一些具体工作,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切实把每一步都抓到底、到边、到位,不留任何死角和漏洞。要敢于同不抓落实的人较真,特别是对因责任心不强而出现严重事故的,必须追究领导责任,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绝不能让做虚功的人摘果子、得好处。
总之,凡事能认真、求真、较真,是领导干部的硬本事。只有做到这些,工作才能有真成效,单位才能有真发展。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