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为官者常思“出身”益处多
发布时间: 2009-06-1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有句话叫:“英雄不问出身”。说的是,不管出身于贫寒或富贵家庭的人,只要付出超过常人的艰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都值得人们尊重和敬佩,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英雄”。对于这样的英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关注其出身何方。在当今开放的社会,已经不以“出身”为标准评价人的品质优劣、贡献大小。可是笔者写此文的初衷缘于看到有些被绳之以法的“官员”们在“忏悔”时常常说到:自己出身贫苦家庭,对今日的“所作所为”深感愧疚,觉得对不起父母妻儿。这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此时才“幡然醒悟”,想到了自己的“贫苦出身”和朝夕相处的家人,不过悔之晚矣!由此,我想说的是,当下的为官者应该引以为戒,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常想想自己的“出身”,这对于其为人处事,以及做工作、干事业、出政绩,势必会益处多多。

  一是常思“出身”,明是非。

  家庭是人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们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父母无怨无悔地抚养我们长大成人,一是保证我们健康成长;二是教会我们如何为人处事。比如,温总理在首次和网民交流的开场白中提到了他的母亲,说:“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虽然她在前几天患了脑栓塞,两眼几近失明,但是她这一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总理此言此情感人至深,更令人赞叹的是总理“天灾”面前的身先士卒,“危机”时刻的镇定自若、豪情满怀。这无不与“慈母”的教诲有密切的关系。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长大“成龙”、“成凤”的儿女们是不是都记得儿时父母的谆谆教诲呢?我看,未必。试问那些难过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而跌倒的“官员们”,在仕途一帆风顺、被人“前呼后拥”兴高采烈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父母的“唠叨”了吗?想到了自己曾经粗茶淡饭的“心安理得”了吗?我看,他们都把这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否则,他们要是在“百忙”之余常想想自己的“出身”,牢记父母的“警世恒言”,就一定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不至于在权力面前忘乎所以、在金钱面前私欲膨胀、在美色面前情昏意迷。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里说的“母担忧”,不仅仅是为孩子能否过上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而费心劳神,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而忧心忡忡。因此,当下的为官者还是要“儿在千里明是非、分母忧”吧!

  二是常思“出身”,知荣辱。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何为“荣”、何为“辱”?我想就连小学生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知道以做“好人好事”为荣,以做“坏人坏事”为耻。这是因为虽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荣辱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荣与辱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不会模糊不清;也是容易分辨的,决不能混淆。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倡导和强调的“八荣八耻”,并非是深奥难懂的道理,而是简洁深刻的做人行事准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为官者之所以蜕化变质、腐化堕落,从大的方面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而从小处着眼,则是其在权力、地位、利益问题上执意混淆荣辱界限,越是不可为、不能为而为之,越是该为、必为而不为。当下的为官者要警钟常鸣,既要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又要常想想自己的“出身”,牢记父母的嘱托和叮咛。我想,前者是对为官者的道德约束,后者却是对为官者“润物细无声”的激励和鞭策,它时时提醒你要校准人生的“航向”,不要混淆荣辱界限,否则就会同人民离心离德,一失终成千古恨。

  三是常思“出身”,立大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军屡败金兵,建有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女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毅然将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未灭,何以家为?”岳飞一生矢志不渝,终于留下了千古美名。岳飞之所以被国人敬仰,一是因为胸有大志,不以蝇头小利改其志,不以美色诱惑变其节;二是时常记着岳母的教诲和“精忠报国”的重任。二者缺一不可。可是,从当前揭露的“贪官”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贪财好色是绝大多数落马贪官的共同“嗜好”。从表面上看,他们是贪财好色,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他们随着权力的提升、地位的提高,其人生志向却渐渐迷失,不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加强自身修养,而是满足于物欲的膨胀和肉体的享受,由此他们变得为所欲为,胆大包天。因此,当下的为官者要扪心自问:“在其位”是否有做工作、干事业、出政绩的宏图大志?“谋其政”到底为党、国家、人民做了多少事?

  四是常思“出身”,建功业。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为什么马克思给予林肯如此高的评价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他的地位如何变化,心中永远没有忘记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以此为荣,成就伟业。相比之下,我们的少数为官者,当“位高权重”时似乎不愿回忆和提及贫寒的“出身”,害怕有损自己的身份,影响自己的“光辉”形象,由此很难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只能是“舒舒服服”当官,“平平淡淡”做事。因此,当下的为官者要常思“出身”,以此激励干事业的斗志,真正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当好人民的公仆。

  行文至此,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常常想想自己的“出身”,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当今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时代,静下心来想想过去,会对自己的精神追求有所启迪。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当下的为官者要“抽空”常想想自己的“出身”吧!这样就会做到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