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根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为推动新时期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重庆市委深入研究把握党的建设内在规律,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生命线,作为破解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核心要求,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务实推进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为党员干部作用大发挥、经济社会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党政公信大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大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重庆经济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3;市民生活满意度达89.3%;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满意度达93.8%;组织工作满意度从2008年全国第23位上升到2010年第4位。
建立落实“三项制度”,着力破解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身边群众的制度规范问题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充分发挥群众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声音传播下去,从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当前,一些基层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制度和方法抓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不落地、难到人、作用弱,以致群众感受不到基层党组织就在身边。因此,要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执政根基,仅解决基层组织有人、有钱、有阵地办事问题还不行,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促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服务群众。
从2008年起,重庆市委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基层是党建工作主战场、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国家大事、教育组织管理服务党员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基本职能”三大理念,在全市8605个村、2308个社区党组织全面建立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一是书记接待。按照“定人、定时、定点”的要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周固定一天,其余时间“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全天候接待群众。3年共接待群众476.6万人次,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有事无处找人、找不着人的状况。二是成员走访。村、社区“两委”成员分片包干,一年内对辖区每户群众至少走访两遍。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要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全覆盖走访慰问,确保他们有肉吃、有衣穿、有人帮。全市已走访4622万户次,覆盖97.8%的城乡居民户,建立民情档案21.6万册,把群众工作做到了每个人头。三是办理答复。对群众反映的一般事项,由接待人即接即办;对重大事项,村、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汇总梳理、分类办理。村、社区不能办的,上报相关职能部门,限时办结答复。3年全市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66.4万件,帮助解决308.8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6.5%,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
实践证明,“三项制度”通过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核心任务和刚性职责,找到了基层党组织一家一户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办法,不仅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了地、生了根,让基层干部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而且使党的群众工作进了户、到了人、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