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真理,如何离大众更近些
发布时间: 2011-03-0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说到底,是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其中,“化”的方法、途径、载体和推动者,即传播方式,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想武器的关键。调查表明,学校教育对受众理论素养的提升作用明显,但青年群体思想多元化的趋势值得关注;当今受众的时政信息接触渠道以电视、网络等媒体为重点,并表现出明显的分众化和多样性,年轻一代对新媒体更加青睐;在各类理论传播者中,人们对大众传播者、教师和专家学者的认可度较高,政治修养高、理论功底扎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的传播者更受欢迎。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情境下,社会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显著变迁,社会发展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的显著转移,社会运作方式和社会特征的显著改变,都使得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但要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创新、凸显人际交互功能的各种新媒体,也要面对拥有信息来源的广博性、认知判断的独立性、情感需求的差异性、接收渠道的选择性等一系列新特征的广大受众;还要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受众信息接收走向;更要面对人们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的方向转化、从注重听取向强调参与的方向集聚的受众社会心理趋势。
  为了真实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现状,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对策支持,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课题组,先后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在校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职成教生,兼顾高校教职工、社会企事业单位人员、朝阳区社区的居民,部分外资企业员工及媒体从业者等,进行了相关问题的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03份,其中有效问卷872份,有效回收率为87.2%。问卷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受众信息接收现状、对内容的接收趋向、相应的传播渠道、对传播者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信息收集。课题组结合受访者年龄、学历、职业等因素,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交互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